幸福的食堂都一樣,不幸的食堂,各有各的不幸
關於食堂,有多重的維度,每一個維度都很溫馨,也很戳心。
有人說,一個家庭好不好,看看廚房就知道。聽著菜刀砧板的碰撞聲,聞著來自廚房的煙火味,你才能感受到熱乎乎的家的溫暖。這是家的食堂。
有人說:你想了解一個城市的人間百態和真實模樣,就逛一逛這裡的菜場。這是城市的食堂。
汪曾祺就喜歡逛菜市場:“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還有人說:你想知道一個國家的國民是否幸福,那麼是否買得起豬肉是一個重要的幸福指標。這是國之食堂。
紅燒肉、回鍋肉、梅菜扣肉、魚香肉絲……如果老百姓的餐桌上有五花八門、數不勝數的肉菜,那麼他們離幸福應該不算太遠。
如何看待一個企業呢?
有人說:按照之前的邏輯,太簡單了,看食堂!不是說“要想留住員工的心,先要留住員工的胃”麼?為什麼員工如此努力,想必是把他的胃照顧服帖了吧。
是啊,有一種炫耀,叫 “晒自己公司的食堂”;有一種嫉妒,叫舔屏“別家的食堂”;有一種跳槽的理由,叫“想換一換口味,吃膩了食堂”!
幸福的食堂都是一樣的,不幸的食堂,各有各的不幸。說食堂前,先來回顧下食堂簡史。
食堂食堂,共食同堂。世界最早的食堂,源自古希臘的奧諾羯利亞部族,荷馬史詩《ODYSSEY》記載“人們分作九隊,各五百人,每隊準備了九頭公牛做犧牲”,描述的就是當時十分普遍的公餐(Common Meal)制度。
中國的食堂,比較有名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食客之風。戰國四君子就號稱門下“食客三千”,不分高低貴賤,集體用餐。
新中國成立後,在“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時期,推行的是公共食堂,只不過這段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起於1958年夏秋之間,止於1961年夏。
改革開放以來,以飯為本的餐飲行業,也悄然發生著一個又一個更迭的故事。
有些行業中的食堂,常常登不了大雅之堂,是一直被員工“吐槽”的物件。那樣的食堂,不過是“湊合一下”“對付一口”的地方。在市場化浪潮的衝擊下,不少公司的食堂更是式微,紛紛關停,外賣開始成為主流。
令人驚異的是,前一段時間“別人家的食堂”,居然再次頻頻刷爆網路,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蘇寧食堂、華為食堂、京東食堂也成為了人們羨慕嫉妒恨的物件。包括華為、網易、阿里等網際網路企業在內,上千家企業的食堂,更是參加了“TOP食盛典2019年度全國企業食堂”的評選。
作為團餐三大消費場景之一,企業的食堂為什麼能再度奪人眼呢?
明眼人會發現,擁有企業食堂的這些企業,規模都普遍比較大,相當部分還是上市公司。
企業大的好處是能夠做到規模經濟,從而能將成本降低並保持菜式品類豐富。保和堂就到南京的蘇寧總部食堂參觀過,4000多平米的超大食堂,數百種菜品,員工想吃膩都難!
你還會發現,這些企業多為新興行業,工作強度大,飯菜好吃其實是讓你更愉快地996。
有華為研發男就說:每日三醒吾胃。早上因為惦記著公司豐富的自助早餐,早早地來到公司;中午饕餮完“滿漢全席”,愉快地回到座位上繼續工作;晚上加班時領到夜宵券,頓時沒了怨氣,快馬加鞭幹完活……
再有,這些企業是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有著網際網路營銷的天然優勢。
企業食堂,不正好是企業品牌宣傳的重要出口麼?充滿江湖氣的劉強東,在像美食城一樣的京東食堂,會與員工兄弟般杯酒豪情;阿里食堂則被稱為“未來餐廳”,一秒鐘刷臉支付,頗具程式設計師氣質;網易丁磊愛好養豬,網易食堂很接地氣地自稱“豬廠”。
只不過網紅終究是網紅,和現實總還是有距離的。
這幾天,就有華為員工投訴食堂伙食差、定價高、服務不到位。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網紅和現實的差距。不過呢,也有人說:這麼好了,還這麼作,這是要上天麼?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告研發員工書》中回覆:當事幹部可以抽調去幫廚三個月,以去實踐他的建議,直到實現再回到研發崗位。任正非對此意見表示支援。
箇中滋味,各位自品吧。
有道是:
莫輕小小一食堂,箇中滋味有短長。
三秋早是已過半,休讓秋意助心涼。
-
1 #
-
2 #
#京東# #華為手機# 羨慕嫉妒恨
-
3 #
#華為# #華為手機# #任正非#
#華為# #網易電競NeXT# 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