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駱駝聊新疆,就是不一樣。

蒸榆錢、蒸苜蓿和蒸麵條謂之烏什水三蒸。當香椿芽在山東的餐桌上,開始批量出現的時候,我知道烏什水的人們,也到了吃榆錢和苜蓿芽的時間。白綠的榆錢一串串掛在樹枝上,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榆樹的葉子或者是花,其實它是榆樹的果實。榆樹對水的要求非常低,又特別耐低溫,在新疆貧瘠的土地上,生長著大量的榆樹。

新疆很多的地名是以樹的數量命名,三棵樹,五棵樹……這裡的樹既不是指亭亭玉立的白楊,也不是萬年不朽的胡楊,而是默默無聞的榆樹。田家地頭,道路兩邊,隨處可見。到了榆錢掛上枝頭的時候,最開心的是我們這些孩子。上學的路上,隨手揪一枝綴滿榆錢的枝條,一路吃到學校。放學回家的路上時間相對充裕,隨手可摘的榆錢,已經不能滿足我們變得挑剔的胃口。

我們一般要爬的樹上,只採摘每枝上最嫩的來吃,剩下的則粗暴的擼下來放到包裡。回到家不出意外,主菜就是蒸榆錢。洗揀乾淨後用適量乾麵粉拌勻,上鍋一蒸就可以吃,吃的時候可以拌上菜湯,可以拌上油辣子,可以拌上用醬油醃製鹹菜的老湯。簡單的食材,簡單的做法,卻是春季裡難得的美味。

來了山東後,能看到的榆樹已經很少了,絕大部分還在故去人的陰宅上,所以幾乎很少吃了。苜蓿本是新疆畜牧業的主要青儲飼料。在內地的某寶上也是荷蘭豬,兔子等動物的高階主食。不過春天裡的頭茬苜蓿芽,卻是《白鹿原》中四大美的第一美。苜蓿的吃法很像山東的薺菜,開水焯後涼拌,拌上面幹蒸,剁碎了包葷素餃子,攤雞蛋餅……吃法豐富多樣,我最喜歡的是還是蒸著吃。

最近還聽說有人在新疆還專門開發出了苜蓿宴,我瞬間感覺回新疆的計劃,可能要提前了。蒸麵條不能算是新疆的特產,它是內地支邊人帶去的故鄉美食之一。叫做蒸其實也不盡合理,應該叫燜更為合適。除了芸豆角和肉,其它的食材皆為輔料。炒至八成熟,款湯,手擀麵覆蓋其上,中間攪動一兩次。燜至面菜都熟透,剩下的就交給嘴和胃,不吃到撐我是不會住嘴的。實在吃不下了,無奈的放下碗筷,看看鍋裡還剩多少,等待晚上熱熱再吃,熱一遍後的更還好吃!

來到山東後也吃過,不過手擀麵被各種機器壓製的鮮麵條取代了,食材卻豐富了很多,往往肉和芸豆角已經變成輔菜了,味道總是差那麼點意思。只有在節假日,時間,興致,材料都合適的情況下,才能美美吃一碗似曾相識的蒸麵條。

有一次出差,聽到兩個山西人邊吃邊聊,無意中聽到一句“內地的面竟然有用機器做的,要在我們這還不分分鐘關門”,在他們濃重的方言裡,我好像瞬間參透了蘭州拉麵能在內地遍地開花的原因……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驚喜發現!悅百味在悠方6樓又開新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