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說的是唐玄宗時代的禮部尚書韋陟,據《酉陽雜俎》和《雲仙雜記》記載:韋陟出身於官僚家庭,憑藉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官場。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慾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之說。郇公指的是韋陟承裘了其父韋安石的郇國公爵位。當年,韋陟才高八斗,承襲了郇國公,貴為卿相,又繼承了韋安石的萬貫家財,但因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排擠,故並未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因而鬱鬱寡歡,那時候娛樂節目有限,只能從吃吃喝喝上排解心中的鬱悶。
這一天,韋陟特想吃雞。他的家廚韋巨元廚藝高超,尤其對製作雞肉造詣頗高,可他這兩天請假探親去了,於是,韋巨元的大徒弟光榮地擔當了這一次做雞的任務。韋陟不太放心,反覆交待大徒弟,要求今天的雞肉必須特別酥嫩。韋巨元的大徒弟一直掩蓋在其師父的光彩之下,很少有出風頭的機會,這一次趁師父不在家,得以擔當首廚,自然興高采烈。可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開始了吃雞遊戲,每一步做雞的工序,都是在絕處求生。他採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制出了一隻雞,韋陟品嚐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竟命家丁將大徒弟鞭打致死,成為韋陟吃雞遊戲裡的第一個犧牲者。
那時候的高官,取及下人的性命,如同雞鴨牲畜,下人根本沒有人權可言。一隻雞弄死了一條人命,也絲毫不會影響韋陟吃雞的心情。大徒弟死了,還有二徒弟。第二天,二徒弟膽戰心驚地接過做雞的任務,採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二徒弟偷吃,不容其辯說,又命家丁將二徒弟活活打死。
第三天,韋巨元回來了,他強忍心中痛失愛徒的悲傷,踏入韋陟的吃雞遊戲。韋巨元吸取了兩個的經驗教訓,在烹製前用細繩把雞捆紮起來,葫蘆雞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型似葫蘆。韋陟嘗過之後,大為滿意,韋巨元得以絕處逢生。
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製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但因為葫蘆雞的出處太過血腥,飽含韋巨元兩位徒弟的血淚,所以,從唐玄宗時代,直到清朝民國,民間老百姓並不流傳這種做法,此雞隻在高官貴族的宴席中出現。可是,時間能夠讓人們忘掉一切。發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安飲食界為了尋找噱頭,將葫蘆雞大力推廣,這時,人們早已不知道韋巨元兩位徒弟的血淚史,只惦記葫蘆雞皮酥肉嫩的美味。2018年9月,葫蘆雞被評為“中國菜”之陝西十大經典名菜。
因為必須經過油炸,所以葫蘆雞屬於炸雞系列。而說到炸雞,我們不得不談到南韓炸雞。前幾年,南韓炸雞借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掀起的熱潮風靡中國,就連維基百科中也出現了“Korean-style chicken(韓式炸雞)”的詞條。南韓政府一直將拌飯、泡菜、烤肉視為韓餐全球化的主角,但笑到最後的卻是炸雞。
論及炸雞的起源,是在美國南部,和葫蘆雞一樣,有一部血淚史。在哥倫布抵達美洲後,歐洲強權便開始大規模對美洲大陸進行殖民統治。那時候,歐洲殖民者在烹飪雞類料理時,只選取肉質較多的部分,將翅膀、雞爪、雞脖子扔掉。為歐洲殖民者工作的黑人奴隸便會撿食它們,並用油烹炸,這就是炸雞的雛形。
黑人奴隸在撿拾雞翅膀、雞爪等殖民者丟棄物時,卻要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歐洲殖民者基本上都是白人農場主,養殖者數量繁多的獵狗。心腸好的農場主,會將丟棄物贈送給黑人奴隸。心腸不好的農場主則喜歡看黑人奴隸從獵狗嘴裡搶食的的遊戲,他們剛開始任由黑人奴隸撿拾,而後放出獵狗,一瞬間,黑人奴隸便在獵狗的撕咬下,血肉橫飛,甚至丟了性命。然而,食物的誘惑,總能讓人心存僥倖,不顧一切,縱使流血流淚,黑人奴隸們還是一如既往的狗口奪食。
黑人奴隸大多從事體力勞動,能量消耗較大,而炸雞為他們補充了營養。隨著這種料理方法的普及,炸雞逐漸被端上了白人農場主的餐桌。此後,炸雞的方法流傳到了美國。1952年,在美國南部肯塔基州出售炸雞的桑德斯上校搬到猶他州,開設了肯德基連鎖店,炸雞從此成為風靡全球的食品。
而南韓炸雞的興起,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養雞業正式形成後,雞肉成為福斯飲食。揭開序幕的是1961年在明洞開業的“明洞營養中心”。當時的電烤雞是針對中上流社會的營養、保健食品。食用油1971年普及後,“炸雞”開始落戶大小市場。炸雞分為整雞和雞塊兩種。南韓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從日本引進壓力炸鍋後,出現了裹著面衣加入調料的“肯德基式炸雞”。《每日經濟》1980年10月28日報道說:“首爾市內炸雞店大幅增加,尤其是大學城一帶盛況空前。把整雞分為六塊,每塊賣600韓元。這樣一來,覺得一隻整雞太貴的顧客可以根據需求購買,所以非常暢銷。在新村附近的大學城,這種炸雞店每隔10米就有一個,就連普通娛樂場所也準備出售這種‘山寨肯德基’。”
舉辦1986年亞運會和1988年奧運會之前的1984年,炸雞的始祖“肯德基(KFC)”在南韓落戶,很多“山寨肯德基店”只能更換招牌。1982年在大田誕生的“Pelican炸雞”推出了甜辣味的“調味炸雞”,以及“混搭(一半原味炸雞、一半調味炸雞)”的新炸雞文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風靡南韓的生啤也為“炸雞熱”推波助瀾。涼爽的啤酒和油膩的炸雞成為夢幻組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韓式炸雞連鎖店正式亮相。調味炸雞、BBQ炸雞、醬油炸雞、蒜蓉炸雞、燒烤味炸雞等新穎獨特的烹飪方式陸續登場,從而使炸雞成為南韓代表性飲食。
葫蘆雞的製作分清煮、蒸籠、油炸三道工序。製作時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淨血汙,煮時用麻絲將雞捆好,以保持雞的整形,待鍋內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盆內,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油炸時,將菜籽油燒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用手勺撥動,至雞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瀝油,隨即盛盤中,上桌時另帶小蝶花椒鹽佐食。色澤金紅,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
製作南韓炸雞,沒有西安葫蘆雞複雜,一般先用蒜蓉、洋蔥、雞蛋、黑胡椒放入雞腿醃製半小時,醃好後裹好澱粉,然後放入油鍋煎炸,炸至15分鐘後撈出,稍冷後再復炸三分鐘。接著將蒜泥炒香,把南韓辣醬,番茄醬,蜂蜜加水攪拌均勻,雞腿放入裹醬,最後撒上炒香的白芝麻即可。這種是蒜蓉炸雞的做法,如果你喜歡咖哩味,放些咖哩,就成了咖哩炸雞。
西安葫蘆雞在古代雖然是高官貴族的席中食物,可到了現在,價格並不昂貴,一直也就48——60元之間,成了典型的平民菜餚。而南韓炸雞其實也不貴,因其簡單而快捷,頗受年輕人的青睞。
享用西安葫蘆雞,大多在正規的餐席之中,佐以白酒。享用的人們,一邊吃雞,一邊喝酒,一邊高談闊論,喝得興起,往往吼出幾聲秦腔,讓有些旁觀者心生豔慕,也讓有些人心生反感。
享用南韓炸雞,必須搭配啤酒。在流行韓語中,炸雞配啤酒被稱為“치맥[Chimaek]”,也就是치킨(Chicken)+맥주(maegju)的組合詞,南韓人喜歡在晚上邊吃炸雞邊喝啤酒聊天,由於啤酒酒精度低且味清淡,吃喝聊天不難通宵達旦。男人一邊吃炸雞喝啤酒,一邊想念南韓的整形美眉,女人喝啤酒吃炸雞,一邊幻想南韓的長腿歐巴。
可現實總是那麼慘淡,一醉醒來,天還是那個天,工作還是那份工作,整形美眉不在,長腿歐巴也不在,可生活還得繼續。但轉念一想,比起韋陟的家廚和黑人奴隸,其實我們已經非常幸福了。
參考文獻:
《細說南韓“炸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