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曾在這裡辦公,你知道楊貴妃慈禧太后都吃過哪些美食小吃嗎?(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之25——西安碑林區)
碑林區是西安市城三區之一,位居城區東南部,跨越明城牆,形成城內城外兩部分。
春秋時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始設杜縣,縣治在今雁塔區杜城村。轄區約今長安縣和柞水西北部、寧陝縣東北部及西安市區南郊,這是西安歷史上最早的建制縣,距今已有2600多年曆史。
一、國際美食之都、城牆上開國宴西安不僅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吃貨”的城市。2017年年底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給西安授予了“國際美食之都”的稱號,從而使“美食”成為大西安又一張靚麗的名片。然而西安城市太大,如果你把範圍縮小在碑林區22平方公里的轄區裡,不但能吃到最正宗的老字號,還能品嚐到最具國際範兒的現代美食。
西安擁有無可比擬的飲食歷史和文化資源,鑄就了獨具特色的陝菜菜系。在老西安人的眼裡,只有城牆之內才稱得上城裡。如果西安人請你在城牆內的餐館吃飯。
二、飯店創始人參加了辛亥革命西安的飲食文化深厚,東大街西大街一帶的有很多老字號,而且一邊吃,一邊娓娓道來這其中的歷史典故,如果是在老孫家飯莊吃牛羊肉泡饃,會向你請述清末庚子年間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難西安慕名品嚐牛羊肉泡饃的典故;
如果是在西安飯莊品嚐葫蘆雞,會告訴你當年西安事變時張學良、楊虎城等人都曾光顧此處,當年的風雲人物已隨時光遠去,如今已成笑談。
城外的唐樂宮品嚐古典奢華的盛宴——仿唐菜,欣賞絢麗豪華的仿唐歌舞,品嚐王公貴族的美食,是享受到了帝王級的接待。
曲江春酒家創始人李芹溪系清末西安名廚,曾參加西安辛亥起義,被譽為“鐵腿銅胳膊”的“火頭軍”,留下了絕無僅有的名店美食和美談。
三、碑林區特色美食分類1、肉食:
1.牛羊肉泡饃,老孫家飯莊(東大街店),碑林區東大街264號。
2.葫蘆頭泡饃,春發生,碑林區南院門25號。
3.葫蘆雞,西安飯莊,碑林區東大街298號。
4.肉丸胡辣湯,坊上正宗邢老四肉丸胡辣湯,碑林區勞衛路凱旋城一樓。
5.臘汁肉夾饃,樊記臘汁肉店,碑林區竹笆市53號。
6.西安烤鴨,西安烤鴨店,碑林區東大街369號,騾馬市斜對面。
2、面:
1.Biangbiang面,南院門biangbiang面,碑林區南院門80號(春發生對面)。
2.臊子面,岐山臊子面,碑林區長勝街。
3.蘸水面油潑面,兄弟麵館,碑林區安東街十字東南角。
4.菠菜面,小南門老馬家菠菜面,碑林區小南門裡。
3、特色美食系:
1.鍋貼,海榮鍋貼館(五味什字店),碑林區五味什字68號。
2.餃子宴,德髮長餃子館,碑林區友誼西路74號。
3.仿唐菜,唐樂宮,碑林區長安北路75號。
4.涼皮 ,薛昌利大米涼皮(南關正街店),碑林區南關正街58號路西。
5.麻食,小饞蟲麻食店(東木頭市店),碑林區東木頭市裡,近秦豫肉夾饃。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2020中國食品安全百佳縣市、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四、碑林區名飯店1、解放路餃子館
解放路餃子館位於解放路北段。始建於1952年,原名菜根香飯館,60年代改為現名。營業面積717平方米,職工179人。1984年,聘請著名麵點師張興壽為技術顧問,組成餃子宴研究組,走訪大江南北,博採眾家之長,並查閱歷代宮廷食譜,蒐集民間資料,首創108種不同餡料、風味、形狀的餃子,推出百餃百味、一餃一形的餃子宴,被譽為“神州一絕”。1987年在杭州設立分店,並以宮廷餃子宴參加日本東京西武百貨公司財團舉辦的大中國展,繼在東京開設中國西安楊西飯店,使西安美味香飄東洋。
2、清雅齋飯莊
雅齋飯莊位於東大街84號。創建於民國23年(1934年),由回族白福素、田慎修和漢族高沛然3人集資興辦,原址端履門,起初經營炒餅、燴餅、羊肉水餃等。民國26年(1937年)聘請北京涮羊肉技師梁振鐸主廚,增加供應品種。民國33年(1944年)遷至東大街現址。職工84人,其中特級廚師3人,三級以上廚師、服務師17人。主要經營清真炒菜及風味小吃,清真烤鴨、烤羊腿、芝麻裡脊、抓炒魚、烤全羊、扒牛舌、涮鍋宴等十大名菜,在中外穆斯林中享有很高的信譽。菜餚的主要特點是鮮、嫩、香、脆,形成自己獨特的流派,尤其羊肉涮鍋以選料精細、味道鮮美而馳名。
3、樊記臘汁肉店
樊記臘汁肉店位於竹笆市56號。民國14年(1925年)由樊炳仁、樊風祥父子創辦,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企業。營業面積35平方米,職工25人。專營臘汁肉和白吉饃夾肉,風味獨特,有“肥肉吃了不膩,瘦肉無渣不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濃香久不散”的美譽。1989年獲國家商業部金鼎獎。1990年,該店代表西安市飲食界參加北京亞運會美食節。
4、曲江春酒家
曲江春酒家位於解放路中段,創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原址鐘樓東南角。創始人李芹溪系清末西安名廚,曾參加西安辛亥起義,被譽為“鐵腿銅胳膊”的“火頭軍”。其興辦的曲江春得到當時軍政界的資助,資金雄厚,名廚薈萃,陳設高雅,酒席質量和服務水平均居古城之首。李芹溪去世後,該店因失火一度停業。
1984年由國家商業部和西安市飲食公司投資重建,遷於現址。曲江春的餐廳佈局設計參照唐代長安飲食市肆、曲江園林和曲江行宮三組景物構思而成,具有濃厚的地方歷史特色。
該店有特級廚師3人,一級廚師6人,二、三級廚師11人。80年代,在西安烹飪研究所的指導幫助下,挖掘研製70多款仿唐菜點,50多款曲江菜餚,其中“仿唐菜點”1986年獲西安市科技進步獎。
曲江春的菜餚選料嚴格,製作精細,重於回味,以湯取勝。代表名菜有遍地錦裝鱉、鳳凰胎、光明蝦炙、分裝蒸臘熊、駝蹄羹、卯羹、軟飣雪龍、金錢髮菜、寒梅魚丸、比翼連理、翠菂滿園、潔妍未脆、鳳粥海參、僧來破禪和國色猴頭等。1986年7月《中國烹飪》雜誌為曲江春酒家出版專輯。
5、老孫家飯莊
老孫家飯莊位於東大街中段。西安回民孫廣賢、孫萬年叔侄創辦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主要經營牛羊肉泡饃、炒菜、羊肉涮鍋、烤全羊、全羊席等500餘種清真菜餚和風味小吃。民國時期,張學良、楊虎城、于右任等曾在此招待賓客。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穎超、彭德懷、賀龍、陳毅等曾先後在此品嚐牛羊肉泡饃,給予很高評價。
1990年新樓重建開業。新樓具有伊斯蘭典雅的風格,營業面積1400平方米,可同時接待五六百人就餐。餐廳內設有斯軒廳、悟真廳、清風廳、霽目廳、凝雲廳、宜雨廳等6個特別雅座。斯軒廳為文人墨客會友之處,備有文房四寶;悟真廳窗大房亮,牆上懸掛織有麥加聖比圖樣的登毯,供穆斯林舉辦婚嫁宴席之用。飯莊經營的鳳尾鮑魚、烤羊肋、細沙炒八寶、雪山金魚、菊花雞片、明珠對蝦、菊花魚等,均為西安名優菜點。
五、西安特色小吃1、貴妃雞
陝西省傳統名菜,源於唐代,屬唐代宮廷佳餚。用雞翅膀和多種調味品製成。因貴妃楊玉環喜食此味,故而得名。當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有豐腴之美,在飲食上也極為講究,酷愛美味,最愛吃雞翅膀。御廚按其旨意,反覆研究琢磨,選用鮮嫩的雞翅膀,配以多種調味品,採用唐代常用的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蒸制方法烹製而成。2、玉鳳還朝
陝西傳統清真名菜,原系清代宮廷菜,後傳入古城西安市肆。 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往西安。一年後,清政府與外國議和。慈禧回到了京城,文武百官傾城出動迎駕,獻上酒菜為老佛爺洗塵。御膳房精心創制了一道色、形、味俱佳的菜餚,名“玉鳳還朝”。獲得慈禧太后的賞識,後傳入市肆。玉鳳還朝的傳統主料選用重約2公斤的肥嫩鴨子。配以青豌豆、蔥、姜、料酒、精鹽、味精等。基本製作工藝是。將鴨子洗淨,置鍋中,加入清水、蔥、姜、料酒,大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燉至酥爛,將炒好的青豌豆糊澆在鴨子上即成。 其風味特點是:鴨肉醇美,鮮嫩酥爛,馨香適口,味濃誘人,且鴨肉具有滋陰補虛的食療作用。
3、西安涼皮
涼皮又稱“釀皮子”,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宜於夏天食用。如今是關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馬虎麵館是西安久負盛名的清真麵館,已有十多年曆史,一直經營單一品種-----牛肉麵,味道獨特,在廣大食客中名氣很大,經常是顧客盈門,吃馬虎面要趕在飯點前去,否則一定排隊。
特點:味酸、辣、爽口、涼香,皮子具筋軟的特點,宜於夏天食用。 製作方法:擀麵皮、蒸
麵皮。 主要原料:麵粉、調料、菜籽油、辣子。
4、馬虎面
馬虎面的調料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有一味獨特的加入十幾種調料密制的牛肉醬料,這可是馬虎面的精華。
做好的馬虎面,光看外表不怎麼樣,這其實是馬虎面與別家不同之處,馬虎面都是先將調味品和秘製醬料先放入碗中,將熱面蓋在料上,吃的時候自己動手調,經過面的加熱,醬料的香味更能散發到面裡,吃起來更有味道。
5、石子饃
石子饃是頗受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又名古鏊餅。由於它歷史悠久,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化石”。石子饃的原料是麵粉、鹼面、精鹽、熟豬油、鮮花椒葉等,經和麵、加工石子,製坯焙焙幾道工序製作而成,其特點為酥鬆荃香,易於消化,攜帶方便,利於儲存。
6、西安烤肉
烤肉在西安風行,也就是短短20多年間的事。20年前烤肉進入西安的時候,以新疆人為主,因為西安本土沒有烤肉這個飲食文化,這個飲食文化是從新疆流傳過來的。從外地到本地,從地攤到店堂,一次次的變化西安烤肉就這麼走過來了.西安的烤肉有自己的脾氣,頭一個是“白天不賣晚上賣”,第二個是“不烤羊肉烤牛肉”。烤肉攤是有點酒吧的味道,白天沒人,晚上盡是泡到一兩點的。西安的夜市火爆,夜市上當以烤肉居多,而烤肉又以回民坊的最有名。
7、春發生葫蘆頭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風味小吃。基本製作工藝是,將豬大腸、豬肚用鹽、醋分別翻轉、搓揉去油膩和腥味,清水漂洗至腸、肚色白髮亮,無腥臊味為止,再在熱鍋上焙烤,在距大腸30釐米處切斷,即為葫盧頭,放人清水鍋中煮4 小時後加精鹽,10分鐘後撈出腸、肚放篩內景晾乾待用。
肉湯由豬骨、豬方肉、調料包(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熬成。取肉湯2份和清水1份旺火燒開,將掰成的白果大的託託饃放在碗中,再將大腸、熟肚各3片,熟肉、雞肉各2片(魷魚、海參2片)整齊地排放在饃塊上,用鍋內滾開的湯澆3-4次,使碗內饃塊浸透湯汁,然後放入料酒、調料水(花椒、八角、桂皮熬成)、味精、香菜末和蒜苗絲,澆上熟豬油,最後再澆上滾開湯汁,配以精蒜、泡菜、辣子醬即成。
其特點是:湯味醇,鮮香適口。是一種高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入海味,可增加蛋白質的含量。
8、遍地錦裝鱉是韋巨源《燒尾宴食單》中的一款佳餚。它選用活甲魚、羊油、鴨蛋黃、蛋皮絲、冬筍、雞蛋清、菜心等多種原輔料精工製成。製作工藝是,宰殺甲魚治淨,入鍋加調味品燒製;制好雞蛋清後,上籠蒸制鞭蓉底;鴨蛋黃炒好擺在鞭蓉底上,再將燒製的甲魚擺上,用醃洗羊網油和雕刻麥穗和壽字點綴甲魚,最後將裝甲魚盤入籠蒸透即成。 其風味特點是:造型美觀,酥爛濃郁。是高蛋白質食物,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並含有豐富的礦物質。
9、西安臊子面特點: 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稱,湯多面少,麵條熱得燙嘴,油要多。主要原料: 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簡要介紹: 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稱。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
10、老鴉頭關中家常小吃。老鴉頭有多種吃法。可以做成羹;也可以如干麵食,拌了菜蔬調料,像北京人吃炸醬麵般吃,還可以炒了吃,叫做炒老鴉頭,炒時按不同口味,拌以不同菜蔬和調味品。無論何等吃法,總是特別筋韌,有嚼頭。
10、翡翠面西府傳統風味小吃。以顏色碧綠似翡翠而得名。為夏令消暑佳品。唐代槐葉冷淘為宮廷消暑食品淫鬼葉與麵粉和麵製成麵條,做熟後放入水中或冰窖冷藏,需要時取出食用。《唐六典》載:“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並供其膳食”。杜甫曾寫詩讚道:“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碧鮮俱照筋,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
隨著時間的推移,宮廷食品逐漸傳入市肆民間,將用槐葉與麵粉合制改為用菠菜與麵粉合制,改“槐葉冷淘”為翡翠面,成為城鄉人民的盛夏消暑美味。
特點:碧綠青翠,滑爽利口,筋柔味美,清香宜人,消暑佳品,老幼皆宜。
12、大油旋關中民間風味小吃。以餅坯上有螺旋紋而得名。
製法為在盆內倒入麵粉後,先將酵面掰碎與麵粉拌和,倒入鹼水搓成面絮,再陸續加入溫水揉成麵糰,反覆揉搓,將麵糰略加揉搓,擀成面片,抹上菜籽油,再取些麵粉,加菜籽油和成酥面。將酥面抹上,撒上精鹽、五香粉。用手從右邊將面片托起,兩手託攏向左卷,邊卷邊向左拉扯,卷至面片的三分之二處,右手扶託已卷好的部分,左手拉起所餘的三分之一,扯長卷起成塔形。然後倒過尖頭向下,用兩手掌向下壓成圓形,再擀成圓餅,即成油旋坯。三扇鏊用木炭火燒熱,將餅正反烙烤即成。其色澤黃亮,外皮酥脆,內瓤綿軟,可作主食。
13、柿麵糊塌以軟柿子與麵粉合烹而成,外皮酥脆、內瓤綿軟、香甜適口。柿麵糊塌以關中地區的特產軟柿子作主料,與麵粉合烹而成的一種風味小吃。其主要風味特點為外皮酥脆、內瓤綿軟、香甜適口。
14、商州餈粑餈粑,本來是南方人用一種江米(糯米)做成的食品,但是我們陝西商州人的餈粑不是用江米做成的,而是用洋芋做成,是鎮巴柞水一帶人們夏秋季節的主食之一,本地人叫此種飯為“調和飯”。據說可以與關中的米麵相媲美。山裡人習慣了他們的洋芋糊湯飯,而一旦來了客人便以“硬餈粑”來招待客人,從而餈粑亦成為陝南乃至陝西的一道名貴風味小吃
15、酸湯餃子酸湯水餃是一種歷史古老的風味小吃,具有1000多年的歷史。酸湯調製獨特,味道鮮美酸香,耐人品嚐。主要原料: 麵粉、肉餡、配菜餡、調料。簡要介紹:酸湯水餃是把羊肉水餃放在特製的酸湯內食用。酸湯含蝦皮、熟芝麻、香菜末、韭菜末、牛油、香油、雞油、甜醋、醬油等13種調料。甜醋由醋內加入30%水、八角、茴香、丁香熬製,泛泡後加入紅糖(醋糖比50:1),再熬製半小時而成。
西安碑林區的美食小吃就介紹到這裡。由於這個地方的美食小吃太多,不能一一介紹。這裡只是挑選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好吃的美食小吃,就算是先給大家報個簡單的美食資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