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主食大米,但也有一些喜歡吃麵。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除了饅頭花捲外,麵條更是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因為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類別的口味,可以說是最廣泛歡迎的食物了。全國最有名的"十碗麵", 作為吃貨的你都吃過嗎?
1.河南燴麵
河南燴麵 ,"中國十大面條"之一 ,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是一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湯好、麵筋道、營養高,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
燴麵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麵條的麵食。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以把骨頭油熬出來為佳,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輔料以海帶絲、千張絲、粉條、香菜、鵪鶉蛋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辣椒碎等小碟湯,分為湯麵和撈麵兩種。
2、蘭州牛肉拉麵
在蘭州人們把牛肉拉麵叫做"牛大碗",講究一清(清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蔥),四紅(油潑紅辣椒),五黃(麵條亮黃),五個特色俱全的這一碗拉麵才能稱為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
3.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特色小吃,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武漢熱乾麵擔擔麵、鄭州燴麵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 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麵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慾大增。
4、老北京炸醬麵
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精髓都在炸醬上,首先選用的黃醬一定要好,其次是炸醬時的火候和配料要掌握好,火候要均勻,炸醬的配比一定要合適,炸出來的醬才香噴噴,炸醬麵因做法快捷,成本低鐮倍受平民百姓的喜愛。
5、崑山奧灶面
到姑蘇崑山旅遊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味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出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滷鴨面,白麵白湯,原色原味。
6.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源於公元1751年,愛新覺羅·弘曆第一次下江南,在西津渡穿著便服上了岸,帶著一名隨從來到一家麵店,一迭聲地催著要吃麵。店主是夫婦倆,那天正好開張得晚,男的心急火燎地"跳面"、切面,女的手忙腳亂地下面、熬汁、做澆頭。忙中出亂,張嫂子把小鍋蓋扔到了大面鍋裡。誰知面做出來,飢腸轆轆的乾隆吃了,直說"味道不錯,味道不錯",到廚房去看那面是怎麼做出來的;卻見小鍋蓋漂在一大鍋麵湯裡,恍然大悟,說:鍋蓋的味兒好啊!
面鍋裡面煮鍋蓋(面鍋大、鍋蓋小),據說,過去鎮江人下面不用鍋蓋,一次一家小麵店的張嫂為了讓面熟的快,無意中蓋了鍋蓋,誤把湯罐蓋放入面鍋中,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後來,這種方法就沿用下來。當面條下入沸水鍋後,再用一隻小鍋蓋蓋在麵湯上,可達到以下好處:一是生面條逐份投入,熟後不粘結,不散亂,規格準確;二是麵湯滾沸時,易於清除浮沫,保持湯麵不渾濁;三是麵條易熟透,不生不爛。當地傳統習慣,顧客來店吃麵條時,多自帶各種葷素菜品,如:豬裡脊肉、豬肝、牛肉、雞蛋、鮮筍、青椒、川芎、小青菜等,入面鍋燙熟後,拌麵而食。有的店家為方便顧客,準備了"青頭"供客選用。所謂青頭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滷,它分為生、熟兩種。生的有蒜花、蒜泥、漂兒菜(春季醃製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將它們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總之,隨著季節變化選用不同蔬菜,製成青頭。由於多種葷素鮮味溶於麵湯中,使面的口味更為鮮美,深受食客歡迎。難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鎮江品嚐此面,為其美味而讚不絕口。[3]
清末年間,鎮江文人周伯義在他撰寫的《揚州夢》一書中說:"吾人惜費,早坐教場茶館,數十餞使堂倌買上好醬醋麻油至面下'幹拌',稱言愛潔。"所謂"幹拌",就是下法特殊:先把麵條在面鍋裡煮熟,再用面竹杓將麵條挑到清水裡過湯,用竹杓使勁甩幹,倒入碗中拌以麻油、醬油、蝦米、蒜頭等佐料,吃在嘴裡是性韌、爽口、味鮮。這種面,夏日頗為流行,既可單食,也可吃粥時搭食,兼作小菜。
當我們念起那《三怪謠》,品嚐"鎮江三怪"時,將會更加領悟到這"三怪"的魅力。
鍋蓋面,用的麵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這種麵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 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祕製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7、杭州片兒川
片兒川是杭州的一種出名湯麵,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構成,鮮美適口。已有百餘年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初創,其特徵在於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門客吃後耐人尋味。片兒川的價錢適中,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一樣平常小吃之一。
8、四川擔擔麵
擔擔麵最早是小攤販用擔子挑著沿街叫賣的面,因此不帶麵湯,而是拌著豬肉末,蔥花,花生碎等食用,一定要加芽菜提鮮,紅油提味。
9.山西刀削麵
流行於北方。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10、上海陽春麵
一提到陽春白雪,你們想到的是高山流水遇知音,而我只能想到白雪公主和陽春麵。其實陽春麵就是不加任何佐料的麵條,也就是清湯麵。
除此之外還有這幾種麵食哦!
補充:
1.陝西油潑面
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麵條,在開水中煮熟,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麵,滾沸的油鍋裡舀出幾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澆潑在辣椒麵及麵條上。麵條經油潑燙,表皮焦黃,食時焦辣香脆柔韌兼而有之。
2.廣東竹升面
竹升面是廣東省的地方美食,竹升面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麵,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麵條,雲吞皮的一類麵食。麵條筋道彈牙,是老牌傳統麵食。
3.重慶小面
重慶小面的靈魂其實是油辣子,這也是每家每戶的祕密,分寸全在掌勺的師傅。麵條煮沸騰後過冷斷白,裹著紅油滑下喉嚨,滿腔火辣。
4.陝西biang biang面
biang biang面流傳千年,久負盛名。面"筋、光、香",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與面共同翻炒,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很地道的秦地風味。
5.吉林延吉冷麵
北韓族的傳統食品,是用蕎麥麵或小麥面(也有用玉米麵、高粱米麵、榆樹皮面的)北韓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過生日時吃冷麵的傳統。蕎麥麵上蓋著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一碗涼爽。這是延吉冷麵留給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這樣做出的冷麵才是最正宗。冷麵講究的是湯清--牛肉湯定是要將浮油撇清的;涼爽--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冰涼後食用。只有這樣,才能將夏日的炎熱統統拋到"面鋪"外。
6.四川擔擔麵
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今天小編先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