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特有的一種美食,名曰“冬節繭”。
冬節繭這個名字來自於潮汕話的音譯,冬節就是冬至的意思,繭是形容這種粿的外形。它是我家鄉揭陽惠來的特色美食,而且顧名思義是冬至的時候才會做的一種節日食物,都說冬至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其實我們家鄉那邊不吃湯圓,而是吃這個冬節繭。
冬節繭跟餃子其實大同小異,差別在於外皮,冬節繭的外皮是由木薯粉和粘米粉手工製作而成,因為無法長時間儲存,目前還沒有跟餃子皮一樣有賣現成的,所以每到冬至,家鄉那邊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做。
今天大叔就來教大家這種家鄉美食的完整製作方法,在外漂泊的潮汕遊子們,其實也可以動手試試,用美食來慰藉思鄉之情。
原料木薯粉,粘米粉3:1的比例混合。
青蒜苗
鮮蝦
瘦肉末
雞蛋
蝦皮
鹽、油適量
做法分享1.首先先製作餡料,傳統的冬至繭不管餡料怎麼變,青蒜苗這一味是無法被取代的。如果你不喜歡蒜的味道,可以替換成自己喜歡的韭菜或者其他的都可以。
將青蒜苗切粒然後剁碎,蝦仁切成小粒,瘦肉剁成肉末。
起鍋燒油將餡料逐一炒熟,分開炒的目的是因為各個餡料的成熟時間不一樣,如果你的廚藝很棒可以掌握好時間的話,一起炒也是可以的。炒完後加鹽一起混合均勻即可,放一旁晾涼備用。
2.製作麵皮。
傳統的冬節繭用薯粉製作麵皮,現在的人大多都是用粘米粉來代替,也可以兩者按比例混合,看各自喜好。加粘米粉顏色會更白更好看,麵皮韌性也會得到改變。
用開水和麵
邊倒開水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將粉倒入一個大容器中,家鄉那邊使用的是一種叫“龍船缽”的容器來和麵皮,然後邊倒熱水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一定要用開水燙熟那些粉,如果你用冷水的話和好後還要上鍋蒸熟,比較麻煩。
接著開始揉成麵糰,這個過程會比較燙,當自己做完後才發現原來沒那麼容易做,由衷地敬佩那些老一輩的人的手工。揉好麵糰之後,放著鬆弛10-15分鐘,冬天的時候記得蓋上茶巾防止變硬。
3.倒一點粘米粉在旁邊備用。用手取一小塊麵糰,揉搓成錐形,然後滾一圈粘米粉,接著用手將麵皮做成圓碗的形狀,把餡料放入其中,接著就跟餃子差不多了包緊即可。
手工不好請見諒,老一輩人會做的很好看
4.鍋內燒水,水開後放下去蒸熟,一般蒸12分鐘就熟了。蒸完後吃不完的可以放冰箱冷藏,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加熱,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