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愛過年,大人怕花錢。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又要過年了。在我的記憶中,年不是我爺描述的那個巨型的、凶猛無比的大怪獸,年就是初一早上那一碗“煎稀旺、酸辣香、細筋光”的臊子面。
數年前,我工作在幾千裡之外的沿海城市。每到這三九嚴寒的臘月、鄰近過年的暖心時光裡,回家的慾望就會超越一切.我總是提前半個月就買好回家的火車票,整理好買給家人的特產,壓著指頭算日子,期待著回家的那一天早點到來。這麼急切地想回家就是惦記著母親做的那碗臊子面。
湧過人頭攢動的人潮,擠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大汗淋漓,但臉上洋溢著真摯的笑,從心裡到眼裡有一股亮光,回家過年---是遊子最大的快樂。隨著火車的啟動,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也就會踏實下來。車箱的喇叭裡放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裡總有年夜飯。作為資深吃貨一枚的我,每年回家時,只要一聽到這首歌,就會立即腦補一碗冒著熱氣、飄著香味的臊子面,一聞到臊子面的香味,總會讓我文思泉湧、滔滔不絕。這樣的靈感只有家鄉的美食臊子面才能激發出來。用我爸的話說:“馬王爺把你咋釋來?槽口寬,啥都香,好喂滴很……”
每次回家都很幸運,總能碰見陝西的老鄉,只要是陝西人,不管是哪個縣的,不管什麼口音,一提到臊子面,你再觀察他們的喉部,都在偷偷地咽口水呢。與年有關的美食簡直讓人一往情深、難以割捨。而作為“無臊子,不過節” 的扶風人,對於臊子的愛是深入骨髓的。想象一下:一進廚房,案板上放著一盆冒著熱氣、濃香四溢的臊子,色澤明豔,味道絕美,嘖嘖,嘹咋了!這才是過年的感覺!
“灶王爺,你姓張,年年臘月二十三,送你老人家上西天;騎烏馬、踩金凳,懷裡揣著明心鏡。雙手推開南天門,南天門上善人多,多講善來少講惡……”
臘月二十三晚上進行祭灶儀式。灶君爺掌管一家大小的溫飽,用這種儀式祈求上蒼保佑全家人來年不受飢困的煎熬,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願和嚮往的表達。母親把烙好的十二個陀陀饃(灶乾糧)擺在茶盤裡,點上香燭,把灶王龕裡印著灶君爺的舊年畫撕下來,與一些紙錢一起焚燒,邊燒邊念;在每個灶乾糧上掐一小塊放到火裡,這樣就意味著灶君爺帶上乾糧去天宮述職去了,就像現在開年終總結會彙報業績一樣。過了這一天,年的序幕就拉開了。
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直到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戶戶都在忙活,每天都排的滿滿當當的:掃舍抹窗子,換上新單子,煮肉爁臊子,發麵蒸包子,剁餡包餃子,麵湯燙漿子,抹門貼對子。在這期間,全家男女老少全體出動,家裡的角角落落齊齊的收拾一遍,不留一個死角。
接下來我就著重諞一哈臊子。西府人對臊子的追求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巔峰,會吃臊子更會爁臊子。人們根據自己的口味習慣,做出來的臊子味道也各有千秋。曾經有幸與我們扶風文化界的一位前輩閒諞,他提到:咱老家的臊子製作過程沒有固定的流程,先放啥調料再放啥調料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次序,也沒有固定的配料,不像藥方那樣,甘草幾錢,陳皮幾錢的配伍比例,所以製作出來的味道每次都不一樣,即使同一個人用同樣的料,這一次做的和下一次做的味道都會不一樣,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特色……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我覺得他對家鄉的美食研究已經超越了吃的境界。很多外地遊客,喜歡吃臊子面、臊子夾饃,吃完後回去時也會帶一些。他們也會問臊子的配料和製作過程,即使詳盡地做好記錄,回家後也製作不出這樣的味道。大家很奇怪:一樣的肉,一樣的調料,為什麼製作出來的味道竟會天壤之別?這正是臊子的獨特之處: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要做一盆地道的臊子,首先要從選料開始。臘月二十三祭灶這一天,村裡有給孩子贖身時宰的大肥豬,款待完賓朋鄰里後,剩下半扇豬,也有的是給兒子結婚時宰的大肥豬,招待完客人有剩餘的肉,鄰居們就紛紛前去買他們家的豬肉。這些豬肉品質普遍比市場裡賣的好一些。過去大家普遍認為:黑毛豬的肉比白毛豬的肉好吃。現在已經買不到黑毛豬的肉了,但是大多數過事用的豬,要麼是精挑細選的豬拉去屠宰場現宰的,要麼就是自己家裡養的,餵養時間比飼養場的時間長,這樣的豬肉瓷實,做出來的臊子也更香。一般我們會選豬的後臀肉來做臊子,這個部位的肉肥瘦適中,爁出來的臊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讓人百吃不厭。
一般臘月二十八、九就是爁臊子的最佳時間。以前家裡人口多,弟兄幾個同在一個鍋裡攪勺把,一大家子十幾口人,過年爁臊子至少要割二、三十斤肉,再說平時基本上也見不上葷,所以過年就是解饞的最佳時機。把這些肉洗乾淨,剁成半截磚頭大小的塊,放到黑佬鍋裡開鍋煮。鍋眼裡塞幾個硬材棒棒,熊熊烈火燒起來了,過一會兒,鍋開了,白浪翻滾。往裡面放一個大料包(用紗布把八角、茴香、桂皮、香葉、草果、花椒、黑白胡椒、乾薑等塊狀調料包起來)再放一把幹辣角,撒一大把鹽。鍋裡的湯不斷翻滾,慢慢滴香味就飄出來了。約莫一個多小時,用筷子扎一下肉塊,不費啥勁地扎進去、很容易退出來時,就說明肉熟透了。於是,滿院子都飄著香味。鄰居誰家煮肉人都知道,見面就問:“你今兒把肉都煮了?”可見這肉香不怕村子大啊,想撒個謊都不容易,呵呵!
把肉撈出來,這時肉湯泡鍋盔就成了最搶手的美味。自家烙的硬麵瞪眼鍋盔,切成片,放幾片煮熟的肉,澆上肉湯,撒上蔥花,油潑辣子放一勺,也可以淋幾滴醋,攪勻,開咥,nia nia!這味道簡直是very good!老人一般牙齒不好,胃腸消化功能稍差,吃點稍肥的肉合適。小時候,每當母親冒好一大碗泡饃,我會第一時間給我爺端去,我爺蹴在Sunny照著的牆根腳,吃著熱乎乎的泡饃,心裡慊豁極了。年輕人最喜歡咥瘦肉,那肌肉纖維載滿滿的蛋白質,給人們提供著優質的能量。我小時候最喜歡坐在灶火門上啃骨頭,煮熟的骨頭連著少許瘦肉,味道比大塊肉好吃多了,尤其是脆骨簡直好吃得不可言喻。母親把骨頭給我們幾個分好,我們就慢慢嚼、細細品,享受著年帶來的幸福滋味。很多時候鄰居家的小狗都會聞到香味跑進院子,蹲在廚房門口等著啃骨頭。毫不誇張地講,過年讓所有有嘴的動物都很享受。
喝不完的肉湯,留著燉白蘿蔔。蘿蔔洗乾淨切成大塊,倒入肉湯,小火慢燉到蘿蔔爛熟,肉湯的香味和蘿蔔的清甜融為一體,咬一口蘿蔔,入口即化;喝一口肉湯,渾身得勁。這又是一道暖胃通腸、沁人心脾的美味。
等肉稍微涼一下,就開始爁臊子了。把煮熟的肉切成指頭蛋大小的片或者小丁丁,倒進熱油裡,反覆翻炒,加入鹽、十三香、老抽、生抽、料酒、花椒、生薑末、幹辣角段、白糖少許、小火炒到肥肉晶瑩透亮、瘦肉纖維紋理疏鬆就可以起鍋了。起鍋前放上醋,小火咕嘟一會兒,喜歡吃辣的加上辣椒麵攪勻,臊子就做成了。一大盆臊子是過年的壓軸大戲,是臊子面的主角。家家戶戶走親訪友早飯都吃臊子面。主人準備一鍋用臊子調好的熱湯,澆在一碗碗麵條上,然後端上桌請客人品嚐味道……“舅舅,你嘗湯好著麼?”“湯好很,味道嘹滴很!”
臊子面的湯製作方法各有不同。母親一般是這樣做的:鍋裡倒菜籽油,燒熱後把薑末倒進去,再把醋倒進去熗香,加開水,放上鹽、醬油,挖一勺臊子加進去,再放木耳、黃花菜、油豆腐絲,加少許辣椒油,慢慢熬,澆面前放上蔥花。前鍋下面,後鍋滾湯。每年正月初四輪到我家待客,母親早上五點起來,就開始忙活,我們跟著打下手,洗菜切蔥花、燒鍋拾柴火。客人一來先上桌,端來一盤臊子面,扯長撈稀慢慢咥,湯不合適你言傳。只要臊子爁得嘹,不怕做不好臊子面。做一鍋美味的臊子湯,甭管是啥面,澆它!龍鬚麵、韭葉面、二寬、大寬、三角片片面,熱湯一澆就是人間美味!
啥是過年?過年就是與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美美滴咥一頓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