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來北京逛吃逛吃一定要找有特色的,尤其是在吃方面,不管愛不愛吃都得嘗一嘗才不虛此行。為了迎合多數人的口味,小編這次精選了一批人氣最高的北京美食老字號,打包送給你,希望在北京吃得開心。

一、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

如果能吃到為國家領導人提供美食的34號,回老家可得使Mitsubishi ASX耀去。

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 簡稱“三十四號供應部”)成立於1955年12月,做為新中國組建的國有商業企業,它因門牌而得號,因信譽而聞名。

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

三十四號供應部坐落於王府井的東華門大街上,門口只標示著“三十四號供應部”。其實是“中央領導生活物資特別供應處”的代稱,這當然也是出於保密的需要。這個正處級單位,自此成為龐大特供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多年來,“34號”始終以特需供應為己任,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提供了高品質的食品保證,並出色地完成了歷次重大國事外事活動的食品專供任務。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彰,為企業贏得了知名度和美譽度。其特殊的歷史使命,光榮的政治責任和出色的品質保證不僅成就了企業輝煌的歷史,也打造出國有商業領域中獨樹一幟的金字招牌。

二、桂香村

別一說北京糕點就只知道稻香村,其實咱還有個桂香村也很有名氣。

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創辦於民國五年(1916年),總店在前門外觀音寺(今大柵欄西街),不久,又在西音北大街開辦一家分店。

桂香村

說桂香村南味食品店得先簡單講一講糕點行的北案和南案。清代時,糕點行稱“糖餅行”。因為北京是全國的都城,首善之地,全國各省的工商業者爭著到北京做生意,江南的糖餅行的人也不例外,最晚在清代康熙年間(因為以前的資料尚未發現)江南的糖餅行就在北京紮根立業。

桂香村

據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初九日立的《馬神廟糖餅行行規碑》刻記:“十六年重修大殿一座,京南兩案,合行共捐資錢二千三百二十一吊。”其中的“京南兩案”,京案是以北京為主的北方糖餅行,南案就是江南至北京糖餅行。又如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立的《糖餅行萬古流芳碑》刻記:其中有記載江南糖餅行在北京的歷史一段文字“如我江南糖餅行,在京貿易已久,所有鋪戶槓案人等,向於康熙年間,即在沙窩門內道左之馬神廟,捐助銀兩,並置墳地,為供奉香火之費。”記錄這兩個資料有什麼用呢?因為近來有些工商史研究者認為現在的稻香村是江南食品店遷人北京較早的一家。如一篇文章寫:“桂香村的前身如稻香村,原址在前門外觀音寺街,大約在前清末年,由一個名叫郭玉生的南京人創辦,是遷入北京較早的一家南味食品店。”

三、聽鸝館

想不想吃宮廷皇家菜?那來這裡準沒錯。

聽鸝館

聽鸝館,一個頗有歷史價值的中華老字號宮廷風味飯莊、國家級特級餐館、北京市旅遊局五星餐館和中國藥膳名店,以經營正宗的宮廷風味菜餚、滿漢全席、宮廷御膳、宮廷壽膳、宮廷滋補藥膳聞名於世。因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之優美動聽,故名“聽鸝館”,聽鸝館飯莊始建於乾隆年間,是慈禧太后常來欣賞戲曲和音樂的地方,牌匾是由慈禧太后親筆手書,它位於舉世聞名的皇家行宮頤和園內,新中國成立後,聽鸝館被定為專門接待中國中央首長和外國貴賓的場所,滿清皇族溥傑先生曾為聽鸝館題字:“宮廷壽宴”。

聽鸝館

聽鸝館為著名的宮廷風味飯莊,多年以頤和園壽膳房膳單為基礎,經過挖掘整理推陳出新,現已製出了集滿漢精餚為一席的滿漢全席,祝養生健體的萬壽無疆席,像徵萬事如意的福祿壽禧席,注重營養保健的延年益壽席,還有全魚席、全鶉宴以及各種不同功能的滋補藥膳、加之傳統的活吃昆明湖大鯉魚更令賓客驚歎不已,聽鸝館烹飪技術力量雄厚,技藝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宮廷風味,色、味、形豔麗,可口,逼真,倍受國內外客人青睞。

四、寶蘭齋

這可是老北京高規格的宮廷糕點,皇帝都愛吃。

寶蘭齋

寶蘭齋創建於清朝咸豐年間1851年,創始人是內閣學士那桐府的總管王聯五,原地址在王府井北口路西,分號設在東直門外東華路南。是老北京城的四寶之一(即:寶蘭齋餑餑鋪、寶華春醬肘鋪、寶瑞天醬菜鋪、寶泉堂浴池)。該鋪主要生產奶油類糕點,宮廷貢品,重大節日、婚喪嫁娶禮品。如有名的薩其馬、酥合子、香油杏仁酥、小麻餅等。產品做工精細,選料講究。如薩其馬的絲條均勻,漿液飽滿,晶瑩嫩黃,蛋香濃郁,入口即化;酥合子皮酥餡細,色澤鮮黃油亮。

寶蘭齋

據傳清朝有一位皇帝路過此鋪吃了酥合子連聲說好,後來酥合子就成了民間娶親嫁女的禮品。清朝四大軍機之一的李鴻章娶兒媳時,曾派人來寶蘭齋訂做32種龍鳳喜餅。解放後,1956年公私合營時,寶蘭齋就停止了營業合併到東城糕點廠。

五、正明齋

想吃最好的薩其馬,得買正明齋的。

正明齋

正明齋始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創辦人孫學仁,山東掖縣人。早年家境貧寒,清道光初年(1821)年掖縣大旱,孫學仁的父親隻身一人來到北京謀生,向同鄉借了一些銀錢,在前門外肉市擺酒灘。由於買賣實在,待人熱清,生意越做越好,後來把兒子孫學仁招來幫助經營,父子省吃儉用,幾年後有了積蓄,在肉市南頭路東開設了正陽樓酒樓,經營菜餚和酒,生意十分興隆。於同治三年五月(1864年5月),又在前門外煤市街開設了“正明齋餑餑鋪”,聘請名師,精選原料,精工細作,自產自銷滿漢餑餑(糕點)。由於貨真價實,質地優良,產品問世後,備受各界青睞,並很快進入宮廷御膳。

正明齋

民國時期,袁世凱、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軍閥、政客,也喜吃正明齋的糕點。1914年、 1915年該店的帳本上,還有袁世凱欠帳未還的記載。京劇名演員郝壽臣等也經常光顧。清末崇彝在《道成以來朝野雜記》裡,把正明齋譽為北京有名的三家餑餑鋪之一。

張學良將軍居京時,常派副官到正明齋去訂做玫瑰餅。玫瑰餅是老北京的傳統糕點,又稱為“內府玫瑰火餅”,清初就已成為宮廷細點。此餅的與眾不同之處是用玫瑰花瓣做糖餡。京劇大師郝壽臣先生則最喜愛食用正明齋的雞油餅,在旗的主顧們也愛到正明齋買奶油薩其馬、杏仁乾糧、風味月餅、蜂蜜蛋糕等。蜂蜜蛋糕是用白麵、雞蛋、白糖、蜂蜜、青梅、桂花、瓜仁,經過打糕、灌糕、烘烤、冷卻等工序精製而成,有滋補養身、清火潤腸的功效。

六、六必居

六必居的醬菜,大到國家盛宴,小到百姓飯桌都備受青睞。

六必居

六必居是全國聞名的老字號,其鹹甜適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稱讚。“六必居”牌匾相傳是明朝大奸臣、又是書法家的嚴嵩書寫的,結構勻稱、蒼勁有力。自從嚴嵩手書“六必居”的黑地金字大匾掛出後,原來無名的小醬菜身價倍增,六必居的名聲很快傳遍北京城,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多。由於醬菜賣得快,以後就專營醬菜了。

商人給自己的店鋪起字號和人們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從古至今都是一理,圖個吉利、叫得響。像店鋪的字號以帶“慶”、“福”、“順”等字的居多。可是,六必居的掌櫃為什麼給自己的店鋪起個“六必”的字號?這“六必”兩字如何解釋呢?

六必居

對“六必”的解釋有兩種是可信的,其一是,最初六必居是個酒鍋坊,它們釀酒必須齊全,下料必須優良,泉水必須香甜。其二是有人說,最早六必居的後廠釀酒,前店除賣酒外,還賣柴、米、油、鹽、醬、醋等六樣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

七、仿膳

70多年曆史的宮廷菜老字號,滿足你對“滿漢全席”的遐想。

仿膳飯莊

原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趙仁齋和他兒子趙炳南,邀請原御膳房的廚工孫紹然、王玉山、趙承壽等人,在北海公園北岸開設茶社,取名“仿膳”,意為仿照御膳房的製作方法烹製菜點,經營的品種主要是清宮糕點小吃及風味菜餚。

仿膳飯莊由北岸遷至瓊島漪瀾堂、道寧齋等一組乾隆年間興建的古建築群中。這裡背山面水,遊廊懷抱,景色十分秀美,在此用餐別有一番情趣。仿膳飯莊由三個庭院組成。共有大小餐廳15間,餐位500個。廳內裝飾均以龍鳳為主題,飾以大型彩繪宮燈、配以明常黃色的檯布、餐巾、椅套,餐具採用標有“萬壽無疆”字樣的仿清宮瓷器或銀器,陳設古樸典雅,宮廷特色濃郁。

仿膳飯莊

仿膳飯莊經營的宮廷菜餚約800餘種,其中鳳尾魚翅、金蟾玉鮑、一品官燕、油攢大蝦、宮門獻魚、溜雞脯等最有特色;名點有碗豆黃、芸豆卷、小窩頭、肉末燒餅等。仿膳最著名的菜餚當屬“滿漢全席”。滿漢全席選用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等名貴材料,採用滿人燒烤與漢人燉燜煮炸等技法,可謂匯滿漢南北口味之精萃,豐富多彩蔚為大觀。完整的滿漢全席需分4-6餐食完。為滿足不同客人的需要,飯莊又推出“滿漢全席精選”餐式,客人食一餐便可略領滿漢全席之精美。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青島通山路上,有一種麵食,堅守很多年了,羊肉湯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