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魯菜經典名菜,地道孔府佳餚

每次與朋友們出去吃飯,有一道菜是必點菜品,這道菜也是北方地區點選率最高的經典名菜之一;但是,同樣這道菜也是選單最凌亂、最不統一的一道菜。有的店家寫作“木須肉”;也有的飯店選單上赫然印著“苜蓿肉”;在一些魯菜比較流行的區域,特別是一些檔次較高的酒店,一般都記作“木樨肉”。木須肉苜蓿肉木樨肉到底哪個才正確?看完長知識,可不能再寫錯。先姑且不提哪個名字才是正確的,單論這道菜,絕對是魯菜經典名菜,地道孔府佳餚,屬魯菜孔府菜中的經典歷史名菜。

名花!名菜!

關於這道菜最早亦是最權威的記載來自於清朝大學者、文學家、美食愛好者梁恭辰所編著的《北東園筆錄三編》,在這本書中記載了這道菜名字的由來:“北方店中以雞子炒肉,名木樨肉,蓋取其有碎黃色也。”因為梁先生是福建福州人,從南方到了山東,很喜歡這道用雞蛋炒肉的菜,叫作“木樨肉”,可能是因為這道菜顏色為一塊塊的黃色吧。由此可見,這道菜正確的名字應該是木樨肉才對。

可能是“樨”字比較難寫,木須又與木樨同音,慢慢就演義成“木須肉”。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說,“木須肉”是錯別字。“苜蓿肉”的誕生是隨著拼音打字法而衍生出來的名字,是將錯就錯、以訛傳訛的版本,更是不可取。木樨是什麼?南方的朋友們比較熟悉,北方的人們就相對陌生了。木樨就是我國八大名花之一的桂花,因為桂花的顏色為金黃色,炒好的木樨肉就像一盤幹桂花一樣而得名。

泉城木樨肉,遺落在人間的天使

正宗地道的木樨肉,炒好的雞蛋絮,色澤金黃、狀如木樨;肉片上漿後滑油速炒;再搭配上水發木耳、玉蘭片。其他食材都相對易得,唯獨這玉蘭片,相對不易獲得,流落到民間之後,木樨肉又衍生出了很多個版本。作為省會城市、魯菜的發祥地,這道木樨肉傳到泉城濟南後便更接地氣了,成為了老百姓真正吃得起的家常菜。到過泉城濟南的朋友們,吃過的木樨肉可能是另一個版本,那就是“土豆絲”版木樨肉。用淺黃色的土豆絲代替了玉蘭片,這是民間版本的家常木樨肉。所以說,泉城木樨肉,是遺落在人間的天使。

北漂的魯菜廚子

作為“八大菜系”之首,隨著魯菜的興起,魯菜傳入了北京,很多魯菜的廚子追隨著魯菜一道,進京發展,做了一回真正的“北漂”。隨著魯菜廚子一起北漂到北京的木樨肉,便又翻新出了京菜版的木樨肉。北京是北方城市,同樣,玉蘭片也不易獲得,金黃色的“黃花菜”便又成為了最理想的替代品,最早的京菜版木樨肉是“黃花菜”版的。

創新與迴流

後來,這道菜在北京便又衍生出了黃瓜片版本的木樨肉,雖然顏色上出現了黃綠搭配,不再是單純的金黃色。但是,顏色更鮮豔,口感也更清脆;而且,簡單易得的黃瓜片不但為這道菜帶來了清新的口感,還家常易得,為這道菜的流通創造了食材基礎。創新黃瓜片版本的木樨肉帶來了全新清脆怡人的口感,迅速在民間流傳開來。再後來,隨著廚藝交流及部分老魯菜廚子衣錦還鄉,這道黃瓜片版本的木樨肉就又迴流至魯,成為了現在最流行的版本。現在,全國各地的木樨肉,除了泉城濟南外,大部分地區是黃瓜片版本的木樨肉。

民間多種版本,亂花漸欲迷人眼

從最早的玉蘭片,泉城的土豆絲,再到京派的黃花菜、黃瓜片,每一種版本的木樨肉都演繹出了經典。現在,民間也有很多紛紛攘攘的版本,雖然不入流,但是接地氣。有用金針菇代替的,咱姑且說金針菇版本的木樨肉吧。除了比較經典的金針菇版本的,民間的各種版本相對紛攘,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民以食為天”,只有老百姓喜歡的,才是最美味的。如果從這個角度去分析,這道木樨肉實則“淺草才能沒馬蹄”,需要更多經典美味的版本出現,迎合更多人的口味。

15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高逼格蔬菜吃法,加入芝士雞蛋烤一烤,低脂美味滿足身體營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