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講究飲食,寫過許多反映佳餚美食的詩文,如《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鰒魚行》及著名的《老饕賦》,生動地反映了他對飲食烹調的濃厚興趣和品嚐佳餚美食的豐富經驗,堪稱美食家。
蘇東坡對美味的愛好,能夠超越單純的物慾誘惑,昇華為一種富有情趣、真正懂得生活享受的審美過程。他的《老饕賦》,自嘲為嘴饞的“老饕”,但他吃得卻很風雅。“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或是他的生活寫真吧。東坡喜愛吃燒豬,他的好友佛印大和尚住鎮江金山時,經常準備了燒豬約他解饞。有一次被賊偷吃了,東坡做詩笑他:“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忙?”
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人們直到今天還在吃。祝勇在《在故宮尋找蘇東坡》寫道,西湖之畔的樓外樓餐廳,有一道名菜,叫東坡肉。薄皮嫩肉、味醇汁濃。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幾乎斷了俸祿,生計維艱。全家老小每天限制消費一百五十錢。宋人的食譜裡,肉食中最被看重的是羊肉。但它們的價格堪稱天價,囊中羞澀的蘇東坡難以問津。蘇東坡發現豬肉十分便宜,“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就開始買豬肉,苦心鑽研烹飪方法。
東坡肉的烹製方法是:將豬肉切成約二寸許的正方形,一半為肥肉一半為坡,用很少的水煮開以後,再倒入醬油料酒等佐料,文火燉上幾個時辰,做出來的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膩,帶有酒香,酥爛而形不碎,美味無比。他對燒製豬肉有整套烹飪經驗,曾寫《食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若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東坡把自己苦心研製的燉豬肉方法無償貢獻給當地百姓,讓百姓不僅吃飽飯,而且吃得美味。
蘇東坡吃羊脊骨的故事。那時,蘇東坡在惠州,蘇東坡從屠戶那裡買到沒人要的羊脊骨。發現這些羊骨之間有沒法剔盡的羊肉,於是把它們煮熟,灑上鹽花,放到火上燒烤,用竹籤慢慢地挑著吃。這就是今天流行的羊羯子的吃法。後來蘇東坡給弟弟寫信,隆重推出他的羊脊骨私家制法。還說,這樣做,會讓那些等著啃骨頭的狗很不高興。蘇東坡還稱讚過揚州的“醉魚”“醉蟹”“醃鴨蛋”;廣東的“粥”,長沙的“筍”,四川的“豆腐”“江豚”“魚”等等。他幾乎把全各地的美味佳饌都網羅到筆下了。
蘇東坡喜愛的美食,也不限於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他對飲食追求“自然之味”,在黃州,他常“煮蔓菁、蘆菔、苦而食之”、認為蘿ト、野菜之類最多有“自然之味”,吃著是種享受。在他的詩中,:豆粥:“地碓春糠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春菜:“蔓菁宿根已生葉,韭芽戴土拳如蕨;爛蒸香薺白魚肥,碎點青嵩涼餅滑。蘆菔:“秋來霜露滿東園,蘆服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他認為蘆菔(即蘿蔔)和芥菜比雞肉豬肉還好吃。
如今,用他名字命名的菜餚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東坡腿”“東坡芹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肉”等。他的名字依然為飲食圈創造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