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長汀縣,在這次閩西美食之旅之前我一直沒有去過,我對於長汀的了解僅限於歷史書上介紹它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第一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都曾經在這裡活動過,長汀也是瞿秋白和何叔衡烈士就義所在地,和上杭、瑞金等城市一樣,長汀在我眼裡就是革命老區的代名詞。

因為美食,我再次了解長汀,長汀是客家首府,是客家菜的發源地,福州絕大多數的客家菜都是長汀人在經營者,比如我們熟知的麥大叔和汀州佬,和他們接觸多了,就想去長汀走一走吃一吃,這次美食之旅也感謝福州客家餐飲人尤其麥大叔小賴推薦和安排,讓我們渡過一個難忘的美食之旅。

有間飯店

要說長汀最有名的美食一定是泡豬腰,長汀朋友們說吃過這裡泡豬腰才知道豬腰該這麼做,確實如此,我們在新羅也吃了123泡豬腰,和長汀一比,差距就出來了。

長汀泡豬腰幾乎滿大街都是,要吃最好的,肯定是有間飯店,這家也是長汀人大力推薦的。

和想象的巨集偉場面不同,有間飯店是一家小店,如果不是專程找來,很容易就忽略過去了,這家生意好到什麼程度,24小時營業,隨時來吃都有的吃,下半夜還是客流滿滿。

我們特意等晚上十一點再來吃,以為避過高峰期,誰知還是滿滿客人,門口坐著許多快遞小弟在接單,他們自己打包自己取單,成為一景。

泡豬腰裡面有豬肝,薄薄勾芡,胡椒調味,主要新鮮,口感極嫩,吃完後就一直惦記著要再來吃一次。別處的豬腰或者太羶或者太老,有間的豬腰絕對是恰到好處。

汆豬舌、牛肉鮮湯、小腸豬肺,樣樣俱佳,我很喜歡長汀的這些湯,每一盅都是現滑現做,可能長汀的水與眾不同,在別的地方就是覺得差一點什麼。

老客味

如果還有哪家在推薦上可以媲美有間飯店,那就是老客味,長汀縣城還保留著原始風貌,造成第一次到來的我們無處停車,開著車到處晃悠,才在離店很遠地方找到停車場,這個教訓就是提醒大家,以後來找個停車場然後坐電動三輪車或者走路,長汀縣城並不大,好吃的都集中在濟川門和水東街一帶,開車是最錯誤選擇。

老客味的泡豬腰也是長汀朋友極力推薦的,可惜我們早上九點來,居然售罄,這長汀人該有多愛吃豬腰啊。

福州人愛湯,看到各種燉罐就喜,這個也想吃那個也要點,選擇性困難。

糖姜蛋是女人吃的,我們也嘗一嘗,好甜好甜,這個吃下去會發汗一天,不敢多吃。

汆滿圓就是豆腐丸子,長汀的豆腐遠近聞名,釀豆腐是客家名菜,我看店裡客人點的最多就是它,汆大腸味道很重,有點不適應,但和後面我們要吃到的巷子飯店相比,那是小巫,夾心肉煮粉覺得一般,可能是有間給我們的口感一下子拔的太高,造成我們對老客味有些失望,當然主要是沒有吃到泡豬腰。

前面說長汀的美食集中在濟川門和水東街,那我們這次主要就是在這一帶覓食。

濟川門是長汀的古城門,要知道長汀是從唐朝就有的古城,這座城門代表著長汀城的悠久歷史。如果你來這裡,愛好歷史的可以專注城樓青磚,愛好美食尤其愛逛市場的朋友可以走走城門邊的一個農貿市場。

這個市場匯聚著各種各樣的農貿食材,和許多現代規劃整齊市場不同,這裡有許多挑著擔子賣鄉下特產的農民,也許只是一把青菜一袋菌菇或者幾隻雞鴨,都是農家自養自產自採的,都是好東西,要不是回福州路途遙遠天氣炎熱,真的想裝滿後車廂。

夜晚從廊橋眺望古城夜景,覺得這裡真好,因為身處內陸不受外界打擾,老百姓自給自足,物產富裕,生活安定。

無名煎薯餅

有朋友說來長汀要吃的一種小吃叫薯餅,最好吃的是城門邊的這家,不知道我們找的對不對。

薯餅是用木薯做的,初嘗幾乎無味,經提醒要加甜米酒,去火,果然好吃。

要了一碗豬肉湯,裡面有魷魚乾,客家的各種湯都使用了地瓜粉勾芡,山區盛產番薯,地瓜粉品質也好,只是對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容易飽。

水東街是許多長汀朋友推薦我們去逛的街,就幾百米,還保留著長汀城二三十年前的建築,實際上類似的街道在每一個內陸的縣城幾乎都有,這裡並沒有像三坊七巷一樣有名人故居,也沒有什麼知名品牌,有的是是許多小店和老店。

巷子飯店

我們去水東街吃巷子飯店,據說這是長汀縣城最古老的飯店,很多人從小學生吃到成年人,尋找它的過程充滿曲折,百度地圖提示已經到了,可就是看不見,估計有條巷子裡面可能有,抱著試一試態度往裡走,哇,好幾家小店,都在拉客,本著沒找到巷子飯店不吃的原則,我們終於在最裡頭找到了它。

無法言語它的老舊,這種環境真的只有我在三十年前邵武見過,毫無環境可言。

都是大姐,從點菜到炒菜,一看我們就知道是外地來的,趕緊大嗓門介紹說她們家是最正宗的,我們找的沒錯。

都是蒸籠,裡面都是幾乎無法辨別內容的蒸菜,每一碗都是糊糊的,實話說,開始有點失望。

吃的時候才發現很好吃,類似瀏陽蒸菜,一碗碗都燙手,來這裡就是為了吃飯,梅菜扣肉哪有扣,但無礙它的美味,豬皮看著就饞人,熟地豬心內容滿滿味道純正,只是那個蒸大腸太可怕,我算是能吃大腸的,也是第一次被嗆得不敢吃第二口。

點了好幾份,買單很便宜,同屋隔壁桌好幾個當地人在吃飯,也是這樣組合,只要花三四十元錢就可以吃到好幾個菜,豐盛。

最後特意強調這家辣椒醬一流,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就辣椒醬我都吃好幾碗米飯。

阿杰煎包

我們去水東街找的另外一家小吃是無名煎包店,百度地圖沒有,問了街上店鋪,說往前樹下就是,可是水東街就那麼兩棵樹,樹邊一片廢墟,左看右看沒有煎包店啊,最後悻悻而歸。

第二天不死心的我們到處打聽,終於說這家煎包店搬到了河邊,改名叫阿杰煎包店。

老闆說原來他在水東街做煎包,生意很好,房東眼紅,漲租金,他乾脆搬走,反正長汀不大,知道他的煎包自然會找來。

要說這個煎包有多好吃也未必,實話說,在水東街可能我們可能感受會更好,就像煙熏火燎的巷子飯店,有的時候美食需要環境的襯托才顯得有歷史。

長生鴨子粥

來長汀自然也要是試試鴨肉粥,福州的汀州佬連鎖店開四方,主打招牌就是鴨肉粥,我們去的是長生鴨子粥(三店),選它因為是就近,水東街走到醫院就是。

相比之下,感覺福州汀州佬的鴨肉粥太細緻太乾淨,這種民間煙火味的美食有的時候還真需要木桌廉價瓷碗等烘托,鴨肉粥味道平和,這幾天連續大魚大肉的我們覺得這粥終於撫慰了辛苦的胃。

至於鴨雜和白斬鴨,都很美味,長汀做菜喜歡用芹菜而不是香菜這點我喜歡,我對香菜有種莫名的厭惡,總覺得味道過於濃烈,加到菜品最終保留下來的只有香菜味,純屬個人喜好。不過一想,無主題漫遊這種不吃芹菜人要是來長汀估計只能吃快熟面咯。

青泉水燉罐

除了豬腰可以秒殺外地外,餐廳還有一種美食我們認為無敵,那就是燉罐,很奇怪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福安最出名也是豬腰和燉罐,但兩地的風格迥然不同,福安多采用草藥燉煮,長汀較多是汆燙較少加中草藥,各有所長,我都喜歡。

去吃長汀燉罐,就要去吃有間飯店邊上的青泉水,個人認為開燉罐店的老闆們應該來這裡取經。

不用味精哦,種類繁多。

我們試了好幾盅燉品,只能用“絕”這個字形容,這麼說,還是食材好,比如我點的豬腦玉竹和丁心草豬心,那湯很淡,但品嚐得出是原湯原味,有一絲淡淡的中草藥味道,絕對不多,再品嚐,體會到生津這兩個字,舌底的唾液不斷湧出,需要咂嘴。這種滋味就是豬肉該有的美味,完全不是味精或什麼調味劑可以達到的效果,這才是燉罐。

冠良大酒店

大家看到這裡肯定會說,你們這一趟漏吃了長汀最著名食材河田雞,怎麼可能,我們把它作為壓軸,作為大餐。

閩西之行,在新羅和上杭都很順利的預定到酒店,可沒想到在長汀,卻全城爆滿,連郊外的民宿都沒了,沒招,求救麥大叔,他很熱心幫我們安排了冠良大酒店。

老闆兼總廚邱道良先生很熱情的招待我們吃了一餐長汀宴席,邱道良先生是客家菜大師,獲獎無數,看他的朋友圈,總在全國各地代表客家菜參加各種廚藝比賽,這一餐是我們長汀美食之旅的重頭戲也是壓軸戲。

終於品嚐到了正宗河田雞,邱大師說,河田雞越重越老越好吃,誰要是請吃三四斤的河田雞,那就是把你當做貴客,看來,我們是貴客。菜上了許多,越吃越精彩,沒想到在長汀這座看起來有點老舊的小縣城也有如此精美的菜餚,甚至有些私房意境境界,邱大師果然了得,篇幅所限,選幾道記憶深刻的菜餚介紹給大家。

河田雞的美味不用多誇,不用蘸醬就吃原味。

菜名我記不清了,這是羊肉,毫無腥味,極嫩,類似汆燙手法,我們平時不是姜蔥爆炒就是燉煮,今天吃到新奇做法。

薯糕。非常具有長汀地方特色的美食,木薯是主材,吃的時候切一塊蘸調味,有點像閩南的魚糕。

炸薯丸。和上面的薯糕同食材,只是一個蒸一個炸。

這不是我們在福州街頭常吃的油餅嗎?還真差不多,長汀人叫燈盞糕,據說他們經常從油鍋邊買十幾塊剛剛出鍋的燈盞糕,邊走邊吃,到家吃完,一餐解決。

冠良大酒店代表著長汀民間酒樓,據說在喜慶的日子,這個酒店每天都有近百桌的宴席,非常厲害,說明在長汀它是被認可的代表性酒樓。

吃完這餐飯就代表整個閩西美食遊行程的結束,一路向東,五個小時回到福州,再辛苦,也要去街頭吃一碗放了花蛤海蠣蟶的撈化,這才算回家了。

感謝麥大叔小賴的指點和安排,也感謝長汀馬友的推薦,長汀值得一來再來。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日本大廚炫刀技,將魚切成“蝴蝶”,中國廚師用整根蓮藕霸氣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