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個特有的小吃,就像老北京的豆汁兒、炒肝一樣的老味道。頭腦這個東西,只要是太原人聽到,第一反應應該就是一道老味道小吃,但是外地人一聽...
別想歪了,頭腦跟腦子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吃了補腦倒是有可能,頭腦的歷史可是有來頭的。
頭腦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學家傅山發明,為藥膳食品,對人體有著滋補作用,效果甚佳。
早些年天還沒亮,太原人就起來吃頭腦,俗稱“趕碗頭腦”。時至今日,這一習俗仍然保留著,早起吃頭腦的現象在老年人中最為普遍,太原的老年人在飯店裡都是買月票的,天天早上去吃,堪稱太原一景。
頭腦配燒麥
頭腦搭配的是一疊小韭菜,因為頭腦本身是沒有鹹味的,所以要靠鹹菜韭菜的鹹味來調味道。
還會搭配上一壺熱黃酒,暖暖的黃酒散發著酒香,還微微燙手。
頭腦配燒麥
搭配頭腦的那必然是燒麥了,老太原也叫稍梅。
內蒙古地區的燒麥(稍梅)只用牛羊肉和大蔥,南方的餡料則種類繁多,太原的餡料以羊肉、白菜、大蔥、韭菜為主。
一朵好的燒麥(稍梅)長得必然是好看的,複雜的工藝、匠心的製作才能完成這一味簡單又不簡單的燒麥。
據說每個燒麥(稍梅)需要均勻用力大約80次才能打一圈成形的小碎花邊兒,花邊越多,稍梅做出來就越美。
那麼,頭腦該怎麼吃呢?
首先!根據自己的酒量酌情加入溫熱的黃酒。
接著放韭菜。
最後個攪個攪。
就是這麼簡單,一碗頭腦就被聰明的你做出來了,越是簡單,可能越是不簡單。
頭腦雖然叫頭腦,但卻跟腦子一點關係都沒有,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製而成。
羊肉味甘性熱,補虛開胃;藕根清熱化痰;山藥補脾除溼;黃芪味甘性溫,補脾健肺;良姜味辛性熱,溫中下氣,暖胃消食。冬天進食,最合適不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