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幹也叫地瓜幹,是除了烤紅薯之外又一種美味的紅薯吃法,類似紅薯、柿餅這些都算是童年記憶裡不多的幾種美味零食之一。之前我們專門介紹了柿餅的做法,那麼這次就來分享一下紅薯乾的做法吧,絕對比買來的軟糯甜潤哦。
“倒蒸古法”做紅薯幹,什麼是倒蒸古法?
可能這個“倒蒸古法”在很多朋友看來比較陌生,確實是一種在日常其他食材的烹飪上比較少用到的方式,不過在製作紅薯乾的領域裡“倒蒸古法”還是大名鼎鼎的。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介紹的寧化老鼠幹,當時提到了它屬於“閩西八大幹”之一,而這個“閩西八大幹”之中的連城地瓜幹就是以倒蒸的方式製作的,而連城地瓜乾的製作工藝也獲得了“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薦殊榮。
“倒蒸古法”
舊式的方式是:蒸煮——去皮——改切——晾晒——復蒸——再晾晒——再次復蒸——晾乾即可食用。
現在規模生產的方式大多是:削皮——改切——烘烤。
其實單從這兩種做法的簡單流程上,大家也能看出為什麼現在有些地瓜幹又硬又粘牙的原因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時候高品質跟高產量本來就是難以並進的兩個事情。
所謂“倒蒸古法”簡單地歸結一下就是蒸三次:
以此就能得到柔韌而不幹硬、甜潤而不膩口的紅薯幹了,下面我們分享一下製作流程,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做來吃哦!

倒蒸古法
紅薯幹——口感柔韌軟糯、滋味甜潤可口、做法簡單易學
準備材料:
大量的紅薯(做一次需要好幾天,就多做點吧)
製作步驟:
首先把紅薯清水浸泡一下清洗乾淨,然後上鍋蒸到7到8成熟,水開之後大約10到15分鐘即可;
取出來之後給紅薯去皮,然後改切成片或者粗條狀,平鋪在簸箕或者竹篾笸籮裡,放到外面去經受太陽和微風的塑造;大約晒個兩天左右,第二次進鍋蒸,這次不用蒸太久,確保紅薯熟透了就行,然後再次鋪開去晾晒,這次晾晒個三天左右,紅薯幹水分大量流失,開始析出糖分,回鍋再次蒸。這回主要決定了口感,時間長短看自己的需求,蒸好之前再次晾晒,基本上天氣好的話隔天就可以吃了。
紅薯乾的重點總結:
①紅薯最好選擇個頭適中的紅心紅薯,個頭太小了工作量有點繁瑣,個頭太大的紅薯纖維感比較強。
②開始準備製作之前一定要關注未來至少1周的天氣情況,一旦出現下雨、颱風天氣就很麻煩了,就算用烤箱做彌補性的操作也是挺麻煩的,效果還不好。
③這三次蒸制都是有原因的,第一次是為了方便去皮改切,第二次是為了加速水分的蒸發,第三次是為了確定口感,所以既然選擇要“古法倒蒸”,那麼就要做全套操作哦。
④晾晒的時候最好是罩上紗網,不然的話糖分高的東西還是挺招小蟲子的。
⑤如果打算做一次,那建議多做一些,不然的話根本不夠吃的。

最後我們還是需要提示一下,這個做法的紅薯幹雖然特別好吃,但是也真的不要吃太多了。因為去掉了大量水分之後,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纖維和糖,所以熱量是真心不算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