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
”立冬“後上海的冬天,有哪些美食不可辜負呢?
醃篤鮮
對於上海人來說,醃篤鮮是一定要一家人圍坐一起,眼看著外婆端著還在“咕咚”的砂鍋上桌的!冬天似乎就是要吃一碗帶著外婆味道的正宗醃篤鮮。
傳統的鮮肉、鹹肉、筍塊慢燉熬成一鍋湯,滿滿的都是外婆的心意。醃篤鮮量很大,筍很嫩。一筷子鮮肉肥嫩,一筷子筍塊鮮鹹,這味道暖心呢!
蛋餃
過年要吃的金元寶就是這上海蛋餃!爸爸剁肉餡,媽媽打蛋液。做好的蛋餃就著清湯就能熬一大碗下飯的蛋餃湯!
一碗清淡鮮美的蛋餃湯,用雞湯煨蛋餃,雞湯入味,蛋餃皮薄肉多。咬一口,雞汁四溢,十分好吃。再加上香乾提味,油麵筋點綴便是最好不過的了。
什錦砂鍋
暖鍋一定要用老母雞和火腿做底,放滿自家做的蛋餃、肉圓、新發的肉皮以及霜降之後甜如蜜的黃芽菜和菠菜。
糖炒栗子
秋冬時節,在上海的街邊,你可以看到一口大鍋在翻炒著熱氣騰騰的栗子。買上一小袋,迫不及待地開啟一個稍微有些燙手的栗子,放在嘴裡一口一個。香甜的栗子,糯糯的,十分好吃。
下沙燒麥
把剁碎了的鮮筍和肉拌在一起,再裹上咬勁十足的皮,這就是下沙燒賣。下沙燒賣的餡十分飽滿,會從口子上冒出來。這道正宗的上海美食只有冬天才有,只賣幾個月。要是來不及堂吃,也可以買一盒生的下沙燒賣回家自己蒸。
肉皮
上海最出名的肉皮是三林塘肉皮。肉皮肥而不膩,口感脆,豐富吸收了湯汁之後,咬一口,滿口鮮香!冬至或者新年的桌上一定少不了肉皮湯這道菜!
烤紅薯
沒有烤紅薯的冬天是不完整的。每到秋冬季,上海的街頭就會飄著烤紅薯的香氣。 買一個剛出爐的烤紅薯,既可以暖手,也可以品味那帶著芬芳的甘甜。
南風肉
冬天的風,對吃食而言是最好的保鮮劑!風乾後的臘肉非常有嚼勁。在上海,這臘味都有個雅緻的名字,叫“南風肉”。把“南風肉”和乾絲一起蒸,就是一道經典傳統的上海菜。
羊肉
羊肉是冬天滋補暖身的首選。好吃的羊肉必定有細膩的肉汁,沒有羶味。紅燒羊肉一定要放一把蔥花吊吊鮮,白切羊肉則一定要配上一點小酒。
羊湯
在一口直徑近1米的大鍋裡,奶色的濃湯汩汩地冒著熱氣,裡面的羊骨翻滾著,撈出一塊羊肉片來,入口即化,還有回味無窮的餘香!很多人在入秋的時候就開始喝羊湯補身體,冬天的時候喝一碗羊湯,再冷也都不怕啦!
牛肉煎包
剛剛出爐的牛肉煎包,皮厚實而鬆軟,外脆裡嫩;餡兒緊實飽滿,還有點汁水。
油墩子
將調稀的麵糊,少許倒入橢圓形鐵勺中,加蔥花和白蘿蔔絲,再覆以麵糊入油鍋炸,這個就是油墩子了。
爛糊面
爛糊面就是把面煮得爛爛的,帶有一定的糊狀,但卻又要爛而不黏,糊而不焦。考究點的爛糊面,裡面有青菜、肉絲、蝦仁、鴨肫幹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輔料,味道極其鮮美,有“鮮得眉毛掉下來”之稱。
崇明糕
崇明糕是上海人冬天必吃的美食之一。崇明糕不僅好吃,還代表著團圓、美滿、幸福和甜蜜的意義。崇明糕有硬糕和鬆糕兩種,鬆糕一般吃冷的,硬糕一般都是熱過了以後再吃。有時候還可以放些酒釀做成酒釀糕絲湯,很好吃。
八寶飯
上海八寶飯是一道傳統的經典點心,傳統的做法是用豬油拌糯米飯,以重油、重糖、香濃、軟糯而聞名用。
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由於模子的形狀像海棠花,故得名。冬天吃一個熱乎乎的剛出爐的海棠糕,真的有暖有甜。
梨膏糖
秋冬咳嗽的人漸漸增多,所以有止咳平喘效用的梨膏糖,也是冬日必吃的美食。梨膏糖還有生津開胃的效用。
棗泥酥
棗泥酥餅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為餡,經油炸而成的麵食。其色澤金黃,小巧玲瓏,外皮酥鬆,餡香甜可口。上海人有秋冬開始吃棗子養生的習慣,棗泥酥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三鮮餛飩
三鮮餛飩是以鮮河蝦、鮮青魚肉及鮮豬腿肉制餡,故名三鮮,吃的時候兌以雞湯。無論是早飯,中飯還是夜宵,一碗熱騰騰的三鮮餛飩無疑是上海人飯桌上最暢銷的食物之一。
春捲
春捲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是漢族民間節日傳統食品,流行於中國各地,是春節裡必吃的食物之一。新鮮油炸出爐的春捲,拿在手裡燙呼呼的,蘸上醋,即使餡料全素都好吃。
蟹殼黃
蟹殼黃是上海久負盛名的特色點心,採用油酥面加酵面製坯,做成扁圓形餅,餅面粘上一層芝麻,貼在爐壁上經烘製而成。餡料有鹹有甜,鹹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因餅形似蟹殼,熟後色澤如蟹殼背一樣深紅,所以稱為"蟹殼黃"。
蔥油餅
好吃的蔥油餅一定是純手工製作的,採用最傳統的揉、捏、壓、煎、烘等方法。蔥油餅香是十分誘人的,會讓你流口水。
奶香年糕團
年糕團軟糯,口味分甜鹹兩種,鹹的加鹹菜肉鬆等。冬天一定要吃熱乎乎的年糕團包油條,香甜的芝麻與香脆的油條完美融合,一口下去滿口噴香。
湯糰
上海的湯糰也有甜鹹之分,鹹的裡面是鮮肉,甜的一般是芝麻。口味可以混搭,咬開一口,汁水四溢。
鰻鯗
“鰻影高懸,鯗味四溢”。鰻鯗本是江浙沿海一帶的風味,因早期大批江浙人移居上海,逐漸成為上海人過年餐桌上的一道必備美食。
冬天,家家戶戶陽臺裡必定掛著鰻鯗,想吃時切一些隔水蒸一下,就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