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怒江,位於雲南西北部,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怒江州內多元的飲食文化,悠遠的歷史為這裡留下了諸多特色小吃。如漆油雞、烤乳豬、石板粑粑、包穀稀飯、琵琶肉、俠辣等,雖與其他地方的名菜大系不能比肩,卻也是一道道的美味佳餚,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在資深吃貨我的眼中,怒江就是天堂,好想賴著不走,哪怕胖一圈!

漆油雞

怒江盛產漆樹、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還可入藥。漆油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

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漆油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調料,有種獨特的味道。好的漆油顏色發深棕色,一般的是土黃色。

石板粑粑

在貢山縣丙中洛地區有一種特殊的石板,可用刀削,石板呈青色,經火烤之後堅硬不裂,並有一層油亮光澤。當地怒族群眾從石洞裡挖出石頭後用刀剝開,削成圓狀當鍋用。烤粑粑時只要將蕎麵、包穀面、麥面調成糊狀後倒在燒燙的石板上,反覆翻烤5分鐘之後即可食用,不需加任何佐料,這樣烤出來的粑粑,香甜酥脆,保持麵粉的原汁原味,是貢山怒族待客的一種簡易食品。

在丙中洛的“農家樂”中,你就可以現場看到“石板粑粑”的做法,並親口嚐嚐熱氣騰騰的“石板粑粑”

老窩火腿

因產在瀘水市老窩鄉而得名,是怒江遠近聞名的原生態特色產品。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勤勞、淳樸的老窩鄉白族群眾把野外放養的本地土豬,用玉米和野外雜草育肥後,在每年春節前將其屠宰,採用其後腿加鹽風乾後製成,不新增任何防腐劑和其他化學制劑,肉色呈桃紅色,肉質鮮嫩,無傳統火腿鹹澀感,肥而不膩,口感獨特,純正。老窩火腿不僅是一種色香味俱全的食品,更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

包穀稀飯

是怒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晒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裡,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用來煮稀飯。煮時,需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若有條件者放入豬腳、排骨或臘肉之類,味道更好。

烤乳豬

是一道當地民族的傳統美食。其製作過程是:選用二至三月體重在15斤至30斤的乳豬,殺死後褪去內臟肚雜之後塗上香油,整個架在慄炭火上面慢烤,邊烤邊撒鹽巴、辣椒麵、草果面、花椒麵等佐料,直至烤熟。烤熟後便切塊蘸醬醋吃,肉皮焦黃,肉塊香脆,十分可口。家有貴客時,才以烤乳豬相招待。現在只要遊客喜歡,在特色餐飲館中就可以品嚐到。

“手抓飯”

是富有傈僳族地方風味特色的小吃。其選料的方法是:以本地特產香米煮熟後倒在洗滌乾淨的簸箕內,在米飯上面放切成小塊的黃燜小豬肉、火燒雞肉、熟火腿、油煎土豆、涼拌魚腥草、清煮南瓜及特色佐料,然後盛一碗鮮雞湯放在每一位客人面前。客人在吃“手抓飯”前必須先洗手,然後大家圍著簸箕坐在一起,以左手當碗,右手當筷,抓吃簸箕裡自己喜歡的米飯菜餚,然後放到左手裡捏在一起成團,送入嘴中,故稱“手抓飯”。主客邊吃“手抓飯”,邊喝自釀的杵酒,席間主人唱著動人的祝酒歌,依次向來賓一一敬“同心酒”,直到客人酒足飯飽才結束。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手抓飯”已成為旅遊者體驗峽谷民風的一項重要內容,頗受旅遊者歡迎。

俠拉

琵琶肉

是一種用傳統醃製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具體方法是豬屠宰後將其內臟和骨頭取出,保留完整軀體。待其稍涼後,撒入花椒麵、草果面、食鹽等佐料及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開口縫合,在縫線部塗敷上水或香油調好的灶灰,並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然後用石板或木板壓上晾乾,幹後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琵琶肉的製作歷史悠久,儲存時間長,若不切開,三、四年不變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鮮味香,風味獨特。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海底撈“變態服務”升級,除了給顧客換絲襪,還能幫顧客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