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尕面片是青海面食的代表,那麼釀皮可以說是青海小吃的代表了。但是你知道“釀”這個字怎麼讀嗎?
阿青已經想不起自己第一次吃釀皮時候的情景了,不過小時候的讀音一直沿用的今,那就是“釀rang皮兒”,反正自小跟著母親這麼叫,釀皮二字連起來讀覺得賊有勁兒。不過後來大學畢業回來,在去吃釀皮兒的時候就有些犯糊塗了。
為什麼呢,小語文老師都教過拼音,所以釀的拼音發音是n-i-ang 呢衣昂~~~釀,可是西寧的方言裡就應該讀rang,所以這個時候看買釀皮兒的阿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玻璃上貼著微信二維碼,按普通話來度就該是niang皮兒,可到嘴邊就變成了rang皮兒,等猛渣渣反應過來自己都一頭霧水。
所以你看,人真是奇怪的動物啊,記得小時候的西寧,處處可見賣釀皮兒的小攤,一張桌子三條凳,小櫥櫃裡邊男女排主手持菜刀,啪啪啪幾刀下去,就將厚厚的釀皮切成細條,然後抓到碗裡,放上鹽、醋、味精、芥末、辣子,再抓上我最喜歡的麵筋,油糊糊的,紅辣辣的,放到嘴裡辣的邊吸氣邊吃,還對母親說:“辣死了,辣死了...“,可是,第二天還想來..
釀皮的這個辣,它是有講究的。
青海釀皮的辣子、醋放得特別多,很多外地人看的有些怯,其實這裡另有祕方。因為作為釀皮兒佐料的辣醋是專門製作的,同樣的辣子,釀皮兒裡面的卻不似其它地方的辣醋一味地幹辣苦酸,而是酸辣中有香甜味,香甜中有帶著Q彈和勁道。所以連小孩子們都喜歡吃辣子醋多多的釀皮兒。小時候,小朋友們中間流傳著一個“吃釀皮”的笑話呢。
據說有個姑娘想裝大小姐,但是有特別想吃釀皮兒,就跑到釀皮攤子上問:“這是什麼東西呀?”攤主熱情地說:“這是釀皮兒,好吃,是西寧的特產。請吃一碗吧?”姑娘說:好吧,那就嘗一嘗吧。”攤主抓好釀皮,放好調料後,少放了一點麵筋端了過來,姑娘一看急了,叫道:“麵筋多放給點!”,結果一下子就露餡了O(∩_∩)O~。這也恰當的反應了西寧人是多麼喜歡吃釀皮兒,既然釀皮兒如此好吃,那它又怎麼做出來的呢?
現今純手工做的不多了,手工製作程式雖不算複雜,但卻費時間。蒸和餾是製作釀皮兒的兩種主要方法。蒸出來的釀皮兒顏色褐深,肥厚沉重,給人以厚實可充飢的感覺。餾出來的釀皮兒顏色金亮,薄柔輕潤,給人以精巧玲瓏的感覺。一般攤販都二者兼營。
因為西寧人愛吃釀皮,所以在有些地方的家宴中,釀皮兒有時還作為一道菜上席宴客呢,如果您夏季到郊外去浪,就可以考慮帶釀皮兒。因為釀皮兒冷熱均宜,既可當菜,又可當飯,攜帶方便。至於你選那家釀皮店的釀皮,看你自己的口味了。目前西寧買釀皮的太多了,上千家都是往少了說,而在上世紀30年代,西寧最有名的是杜尕玉的釀皮兒,大家叫作“尕玉兒釀皮”。之後又有“劉釀皮”、“馬釀皮”等,也很受歡迎。
關於“劉釀皮”的故事,阿青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感興趣可以看看哦:
而“馬釀皮”據說是一位姓馬的回族師傅製作的。其攤點在市中心稍東的莫家街,在眾多的釀皮攤中乃是一絕。據說曾經老西寧城早上一到九點多,“馬釀皮”的攤上已是幾十人在排隊,就等著拉來釀皮。直到下午三四點,來買、來吃釀皮的連續不斷,可惜一切都已成往事。曾經莫家街上的釀皮,讓西寧人排隊去買,現在的莫家街上的釀皮......啊呸...阿青先去漱漱口了。
對於釀皮兒,西寧人是:愛的那麼深,又愛的那麼認真,可還是聽見了奸商說~~~~~~做一碗好釀皮不可能!這樣吧,你如果知道哪裡好吃,不妨在評論區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