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炒米餅豬仔團,口感味道一般般,只是它的好,經歷過那個年代的鶴山人才懂得。

鶴山年味之炒米餅、豬仔團

喜歡過年那種熱熱鬧鬧的氣氛,年是一種味道。

追索兒時的點滴,那時每到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做炒米餅,記得做餅都選在臘月的某一天。

一大早,每家婦女把米粒炒香,碾磨成粉,下午一家大小就圍坐在桌子前開始做餅。

研磨好的炒米粉很香,糖漿和花生碎等倒進炒米粉中用力的搓,搓成一個個大粉團,然後把準備好的餅印拿出來(一般舊時鶴山的人家裡都有十個八個餅印,都是家裡的傳家寶,極其珍貴)。

把炒米粉團填入餅印中,捏實,用擀麵杖用力敲打,反覆多次,感覺嚴實了,把餅印反過來,在背上輕輕一敲,一個誘人的炒米餅就呈現在眼前!

餅有福、祿、壽印,有魚形等各種形狀,都是寓意喜慶吉祥的!

婦女們常會抓一把炒米粉團捏成一個小豬狀給幫忙做餅的小孩子吃,我們把這種粉團叫做“豬仔團”。

做好的餅都整整齊齊的疊進一個很大的竹編籮筐裡,籮筐的中間放一個炭爐,餅是圍著炭爐疊起來的!

待餅都放好了,再在籮筐上蓋一層麻包布。

到了晚上就會生爐烘餅,烘餅要烘一晚上的,大人們晚上要起來添炭;小孩們睡一晚上,明天一早就會吃到香噴噴的炒米餅。

年近歲末,家鄉小巷裡是否又傳來那首“凼凼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呢?

炒米餅的由來

在宋朝的時候,有一個老太太的家裡很窮,經常要去討飯吃,偶然的一天她討到了很多別人家不要的鍋巴,她把它們拿回來然後把它們泡在殘湯裡面就這樣當做飯吃了兩天。

後來她把這些鍋巴放在屋頂上曬乾,以防止自己要是討不到飯就把它當乾糧吃。

後來她又把討來的糖和著鍋巴一起吃,吃剩下的就揉成一團把它們烤乾然後留著下一頓吃。

從那以後這一款炒米餅就這樣流傳開來,也就有了現在的炒米餅的雛形。

即將失傳

以前,家裡老一輩一般都會教兒女製作這種炒米餅,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節日年味儀式感的弱化,現在越來越少人吃了,尤其是年輕一代更加不喜歡吃。

如今,炒米餅只有在春節拜神時才用上幾塊作為拜祭品之一,這一門傳統手藝很快就要面臨著失傳的局面。

其實我自己也很少吃,所以也並非倡導年輕一代將傳統傳承下去,當然有人願意做更好。僅以此文章,回味我們兒時的年味。

- THE END -

17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簡單的自制鹹菜醃蘿蔔,甜脆開胃,好吃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