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美食,都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喜歡吃東西的人,基本上都有一種好奇心”;“愛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是值得交往的人”……這些都是香港美食家蔡瀾的觀點。
有人說是蔡瀾是美食家,因為他是《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曾為香港多家餐廳撰寫點評,有“食神”之美稱。
有人說蔡瀾是作家,因為他出書超過200本,是香港《明報》的撰稿人,在香港的各大報刊雜誌隨處可見他的文字。
有人說蔡瀾是製片人,他是邵氏電影公司的製片人,曾與邵逸夫共事30年。
有人說蔡瀾是主持人,因為他主持的《今夜不設防》曾創下香港收視率記錄,BBC甚至專門為此拍攝專題片。
還有人說蔡瀾是才子,因為他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而蔡瀾自己卻說自己不過是個“地球人”,就是一個“有人味的人”、”老不正經的小混混而已”。
金庸曾評價“蔡瀾見識廣博,什麼都懂,於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更可說是第一流的通達”。他說,“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能以輕鬆活潑的心態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或遭遇處之泰然,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不縈於懷,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再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
任何人生階段,“玩”都是重要主題
蔡瀾今年78歲,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什麼都會玩一下。其實,任何人生階段,“玩”都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主題。
蔡瀾在新加坡長大,幼年時他曾隨著父親逃難,一路上滿目瘡痍的情景讓他明白:“人生短短几十年,都是一剎那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快樂一點。”
年輕時的蔡瀾覺得賺錢是一件很庸俗的事情,至少不夠藝術,所以他始終追尋著自己的內心,把生活過得很有趣:拍電影之餘,他會去酒廠參觀,細細品味不同木桶釀出的酒有什麼不同;閒暇時,他會一時興起,就拿起畫筆去學畫畫,拿起刻刀去研究纂刻;因為帶爸媽去餐廳吃飯要等位,他就在專欄裡拼命往食物方面去寫,後來無論去哪裡吃飯都有位置……
很多人覺得他這是玩物喪志,蔡瀾卻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有玩,才能得到心理平衡。下棋、種花、養金魚都不必花太多錢,見識多一點總是好的,這不是玩物喪志,而是玩物養志。”
摒棄貪婪,學會淺嘗
蔡瀾覺得現在社會太浮華了,容易讓人變得很貪心。他年輕時沒有這個想法,直到三十多年前有一次去西班牙的一個小島,遇到一個老嬉皮士才發覺的。
他看那個老嬉皮士在釣魚,但附近的魚很小,於是就跟他說:“老頭,隔壁的魚很大啊,你去那邊釣吧!”那人卻說:“我知道,我釣的是早餐嘛。”
那一刻,蔡瀾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也是從那時開始,他發現自己很貪婪。於是這麼多年來,便一直從點點滴滴中去學習和累積,摒棄“貪婪”。
他在《蔡瀾說美食:學會淺嘗二字》中提出,對食物,絕對要花心,還要學會淺嘗。所謂“淺嘗”就是什麼都可以吃,什麼都要少吃;什麼都好,什麼都不必狂吞。只有這樣,才能對食物保持好奇心。
做任何事情,我都是很認真的
蔡瀾說,自己最喜歡“無中生有”這四個字,因為所有事情都是從沒有概念,再慢慢一點一滴地把它變成一個事實。他人生中很多際遇也是這樣來的。
蔡瀾非常欣賞的一個人是邵逸夫,覺得邵先生最厲害的地方在於,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不停地學習、動腦。蔡瀾說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努力的人,自己的努力都是從邵先生那裡學到的。
“邵逸夫就是教我每樣事情都要很仔細地、親身地去把它做好。”蔡瀾回憶著娓娓道來,要在別人還沒想到之前你先想到,自己沒做之前也要先想好,本著用心、認真去做事情。
蔡瀾說,別小看吃吃喝喝,想把它們玩好也不容易,做任何事情,都要想著把它做好。一直想著做好,一直想著把自己的生活改善,一直想著把自己的精神方面提高,就要努力再努力。
有了快樂,其它都沒什麼了不起
蔡瀾很多時候都是一幅笑眯眯的表情。有人問他說:難道你就沒有煩心的事嗎?“他卻說,煩心的事誰都有,有什麼好說的?還不如咕咚一下嚥下去,就算了。“我要把所有煩惱和痛苦,都鎖在一個保險箱裡面,把它踢到大海里面去。”
蔡瀾說,他是一個帶給大家歡樂的人,不想把自己的痛苦追加在別人身上,什麼事情就先笑,就哈哈大笑三聲。
在《沒有什麼了不起》中,蔡瀾透過對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的觀察,發出“人生要學的,太多”的感慨,也因此,他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各種各樣的優點,比如成龍的拼命、倪匡的樂觀、黑澤明的負責、藍真先生的散淡……因為看得多,經歷得多,所以看盡之後是看透,看透之後是看開,正如他在書中說的“凡事往好處想,人生觀會變豁達,沒有什麼了不起。”
這種率性的人生態度看似飄飄然,其實還是以深刻的人生體悟為前提的。他說,人生下來沒有選擇,這一生過得實在是苦多於樂。從這點來說,每個人似乎都是公平的。但是怎麼把這些苦變成甘甜,就要看個人心態了。如果你努力一下,爭取一點,把每天都過得好一點,那麼明天一定會過得比今天精彩得多。
好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