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飯中少了它則沒味、菜中少了它則不香,而廚房少了它則寸步難行。雖說中國有八大菜系,但是貌似大部分地方都被川菜佔領了,麻辣口味也彷彿變成了“國民口味”了,無辣不歡,不辣吃不下飯。上至國宴,下至星級酒店,甚至是街邊小館,沒有哪個做餐飲的,少得了川味調料。
像湖南衛視很紅的綜藝節目《中餐廳》,他們節目組請到的廚師就是成都大廚。節目中林大廚炸的辣椒油和他做的辣子雞丁,隔著螢幕我彷彿都能聞到那麻辣鮮香的味兒,饞得我是口水流下三千尺~
麻辣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味道,川菜少了它就好像失去了靈魂一般。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少看到四川味道做宣傳,唯一對它的認識就只是“川菜”,幾乎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幾個川味菜餚。然而,除了“好吃”,你可能對它一無所知!
說到川菜,大家腦子裡會不約而同的想到“麻辣味”。麻辣味主要是由辣椒、花椒、鹽等調料調製而成的,具有麻辣鮮香、鹹鮮醇厚的特點,適合製作各葷菜肉和素菜以及各種冷盤和熱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由麻婆豆腐、水煮肉片和辣子雞丁等等。
調製麻辣味,會因為菜品的不同而用到的辣椒與花椒也不同。如調製辣味,有的用郫縣豆瓣醬、有的用幹辣椒、有的用紅油辣椒、還有的是用辣椒粉等等。麻辣味與其他味道不一樣,它不但要有麻味和辣味,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增加鹹、鮮和香味來幫襯,如果鮮味和香味不夠,則麻辣味顯得鮮香淡薄,味感較差。
比如《中餐廳》中的辣椒油,不但要用到辣椒、花椒這些辣、麻的調味料,還要用到八角、桂皮、香葉等提鮮的調味料,否則做出的辣椒油就會麻辣單調、寡淡不香。川菜好吃的祕密,就是這讓人愛恨分明的川味調料了。
川菜麻辣味的分類介紹川菜中最常見的麻辣味大約可分為三類,冷盤麻辣味、熱菜麻辣味和火鍋麻辣味。
一、冷盤麻辣味,一般用來拌冷盤或者也可以充當蘸碟,它所用到的調料有鹽、辣椒油、白糖、生抽、花椒粉、味精、香油和香蔥。
鹽調味、生抽提鮮、白糖中和味道、香油和香蔥輔助增香;
如果覺得這樣調製的味道淡薄,可以加入熟花生末、香菜末等,給味道增加層次感;
花椒粉和辣椒油可以使麻辣味更加的突出,還可以加入適量小米辣來輔助,給辣味提鮮。
這個調味料一般用來製作麻辣味涼拌雞絲,或者涼拌蘿蔔絲等,都很不錯。
二、熱菜麻辣味,一般用來製作水煮菜或者乾煸菜。分享一道經典的菜餚“水煮肉片”吧,它需要的調料有郫縣豆瓣、辣椒、刀口辣椒、薑末、蒜末、料酒和味精;醃製肉片需要用到鹽和水澱粉。
先將肉片用少量的鹽和水澱粉抓勻,放一邊醃製備用。
起鍋開火,鍋熱後倒入郫縣豆瓣醬,轉小火慢慢煸炒出紅油,下入辣椒粉、薑末和蒜末,煸炒出香味,倒入適量清水或者高湯,再放入料酒、鹽和味精。大火燒開後,下入肉片,煮至斷生後撈出,鋪在碗底,再倒入湯汁,然後在上面撒上刀口辣椒,淋上熱油即可。
這道水煮肉在烹製的時候,利用郫縣豆瓣和辣椒粉,來給菜餚提味和增加色澤,然後撒上刀口辣椒,淋入熱油即可。這道水煮肉片集麻、辣、鮮、香、燙為一體,突出了川菜的特點。
三、四川麻辣味火鍋。調製四川的麻辣火鍋,不但要讓香味、鹹味和鮮味需要調配得宜,還要注重麻味和辣味是否調配合理,否則就會失去川味的特點了。
麻辣味火鍋需要用到的調料有幹辣椒、郫縣豆瓣、花椒、小茴香、草果、香葉、紫草、山奈、桂皮、肉豆蔻、白酒和酒糟,其中香料不可以太多,以免壓住麻辣的風味。
四川火鍋的調製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記住以幹辣椒、郫縣豆瓣、花椒為主,其他香料為輔,要突出麻辣的味感。調製出的麻辣味火鍋是以入口帶辣、回味略麻、鮮味、香味與辣味並重為標準。
總結:加了花椒和麻椒烹飪出來的菜餚就是川菜嗎?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是對麻辣的一種偏見。菜品中加入少量的花椒可以起到去腥和增香的作用,並沒有增加菜餚的麻味或者麻香味。
還有一些菜餚重用辣椒、花椒,但是用糖和醋的量也很大,成品菜餚麻、辣、香,但是也帶有酸甜的味道,這與川菜的麻辣味是有一定區別的。
川菜的麻辣講究鹹、鮮、香、麻、辣,五味並重,它可以根據不同的菜式或者不同的烹飪方法,調整所用到的材料,但是萬變不離其中,川菜的麻辣是獨特的。
就好比《中餐廳》中林大廚做的辣椒油,是製作辣子雞丁的必備,也是它的靈魂。辣子雞丁雖然特別麻辣,但是那些沒吃過川菜的外國友人,一邊哧溜著辣得通紅的嘴巴、一邊繼續把雞丁送入口中,吃完之後還不忘告訴鄰桌顧客:“一定要點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