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把糯米煮熟後放到石槽裡,用石錘或者其他器具將糯米搗爛成泥狀,然後再製作成形,這就是廣泛流行於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餈粑。小雪節氣,北方已經是寒冷的冬日,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秋意,吃上一口又糯又甜的餈粑,迎接即將到來的冬日。實際上,就在11月22日小雪當天,湖北荊州石首市團山寺鎮還舉辦了熱鬧的餈粑節,規模達萬人以上。而在湖南懷化漵浦縣,拉如絲、白如雪的餈粑頗受歡迎,今天下的訂單都排隊到了過年。

紫米餈粑您嘗過沒有。受訪者供圖

湖北荊州:萬人紫米餈粑節

在北方,小雪這個節氣有點沒啥存在感,而在南方的一些地區,因為餈粑,反倒讓小雪前後都有點節日氛圍。

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恰好小雪節氣一般在農曆十月,前後有寒衣節、下元節等日子,吃餈粑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在福建和廣東的客家地區,每年依然保持著農曆“十月半”要吃餈粑的傳統。

熱鬧的紫米餈粑節。受訪者供圖

餈粑一般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

很多人吃過純糯米做的餈粑,其實餈粑也可以摻入小米、玉米等雜糧做成,而在湖北省石首市團山寺鎮,這裡有一種獨特的紫米餈粑。據團山寺鎮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採用“鴨-蛙-稻”共生的種植模式,種植紫香稻、紫糯稻、血糯稻等特色水稻,目前已經能每年生產五彩鴨蛙稻400噸。

餈粑節進行得如火如荼。受訪者供圖

11月22日正逢小雪節氣,下午兩點開始,石首市團山寺鎮六虎山生態園內熱鬧非凡,“萬人紫米餈粑節”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鎮上十里八鄉的人們都來捧場。

在活動現場,專門有數百人蔘與打餈粑的活動環節,打餈粑的聲音響徹會場,這些剛打好的餈粑,都將由到現場參與活動的鄉親們快樂分享。

現場還有打餈粑環節。受訪者供圖

湖南懷化:白絲糯米餈粑

湖南是吃餈粑大省,產自懷化漵浦縣黃茅園鎮的白絲糯米餈粑,更因其拉如絲、白如雪、軟如棉的特性,成為湖南餈粑中的一個特色。當地的餈粑供應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小雪節氣前後一直都是餈粑的供應旺季,訂單不少,11月22日下的訂單都排隊到了過年。

餈粑都是又白又軟的,為什麼這裡的餈粑叫“白絲餈粑”呢?據了解,白絲糯米顏色純白、米質細膩,狀如珍珠,是漵浦龍潭、黃茅園區域內獨有的老品種糯谷。

白絲糯米餈粑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但十分講究。打餈粑前一天,需將選好的糯米篩好,然後將淘清的糯米倒入盆內,用清涼的山泉水浸泡24個小時,蒸糯米用的甑和打餈粑用的棒槌及石臼、案板也要洗淨浸水,以備第二天使用。第二天一早,把浸泡好後的米再用細篩竹筐過濾半小時,把水全部濾幹,再把濾乾的米放至小木桶裡,用旺火蒸。隨後,用棒槌將餈粑一頓猛捶,直至餈粑越來越柔綿,最後能拉扯成絲為止。這種餈粑一直能熱賣到過完大年。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這些東西一直想吃,但真正吃到後又覺得很難吃!美國人說:你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