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逛鄉鎮集市的時候,遠遠看到地上堆著一堆疙疙瘩瘩青綠色的東西,也沒有人買,走進去一看,我一下子開心得差點跳起來:林檎!
我的電動車一下子嘎吱停在這堆水果前,攤主抬起頭,眼神中帶著驚喜。
“林檎要嗎?雖然不好看,但全都是野生的!”
“多少錢一斤?”
“7塊錢一斤”
“如果我全要了,有便宜嗎?”沉思片刻,我打算全部買了。
“全要算你6元”店主的眼神發亮了。
“好,那幫我全部裝起來稱吧,算下總共多少錢”其實我也只是試探問一下,即使攤主不減價我還是會全買的,想起來我某寶購物車裡頭大個子“林檎”的價格,這個價格真的超級划算啊。
就在攤主稱水果的時候,一直背在我身上的寶寶睜著圓圓的眼睛,伸出微胖的小手想要摸這種水果,挑出一個小如嬰兒拳頭的果子給她,她就低著頭樂滋滋自己研究了。
快10斤的林檎,總共50多元,在回家的路上,與林檎有關的美好記憶蹦出來了。
林檎,有學過日語的人會知道它指的就是蘋果,日語漢字裡頭也是直接寫為林檎(りんご),可以讀成RINGO。二外學的是日語,當看到林檎這兩個字的時候,我用閩南語讀了一下,發現它在我老家和潮汕部分地區指的就是番荔枝,也就是釋迦。
不過,因為明代前是沒有蘋果這個稱呼的,北方的林檎就是蘋果,而南方特別是潮汕以及潮汕接壤的地區,林檎可能指的就是番荔枝。日語漢字有時候更像是中國古文化的冰箱,用林檎代表蘋果也就不足為奇了。蘋果這兩個字到了明代才有,專門指的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水果。
說完日語,也順便絮叨一下英語,番荔枝在英語中也可以稱為sugar Apple(糖蘋果),香香甜甜幾乎無酸的口感,加上個sugar(糖)真的不過分了,番荔枝是熱帶水果,這麼美好的味道可能對歐洲人來說也就熟悉的蘋果能媲美了。
我買的番荔枝是原生品種,個頭小,外皮疙疙瘩瘩的很是清晰,籽也非常多,多到要有嗑瓜子的耐心才能吃完,但是肉非常少,白嫩柔軟的果肉是要從硬生生的時候從樹上摘下來自己捂熟了之後才能吃的。但它仍然是我童年最甜美的記憶之一。
小時候愛在鄉野間瞎晃,春天採野花,夏天下河摸魚撿螺,順便還要看下野果熟了沒,整個夏天就像野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玩耍,仲夏之後,我們的眼睛就盯著一種水果了,這就是林檎,雖然它沒有什麼肉,但它的香甜比任何野果都好吃,硬硬地摘下來,還要趕緊像捂柿子一樣捂軟了,這個過程是讓人心焦的,甚至要好幾天,也許就是因為等待,它的香甜才緊緊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
番荔枝,可能大多人知道更多的是釋迦,沒錯,這幾年來那種大個頭的釋迦大家都很熟悉了,它肉厚個大,表皮疙瘩程度也沒有那麼嚴重,捂熟之後也是香甜無比,果肉入口柔,難怪被稱為“水果中的冰淇淋”。
初次嘗大個頭的釋迦,那種甜味沒變,只是它似乎少了小個頭釋迦的那種香氣,又或者它的肉太多,缺少了那種來之不易的美好感覺吧。更多的是小個頭番荔枝承載了我們曾經童年的美好。
現在,這種小個頭的番荔枝似乎逐年變少了,很多果農也改種大個頭釋迦,沒砍掉的原生種番荔枝的也不怎麼管理,就像半野生的狀態,本就疙疙瘩瘩的小個頭因為太香甜,還容易被各種蟲子侵襲,品相真的不好看,也難怪那位攤主一時半會很難賣出去了。我更擔心,它以後會變成遙遠的回憶。
您的家鄉也有這種小個頭的“林檎”嗎?你們的方言是如何稱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