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不勾兌就沒法喝,所有市場上流通的固態法純糧酒都需要勾兌。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勾兌”卻成了一個負面詞彙,有些酒業人士大有談“勾兌”色變的意味。為了避免誤會,甚至一些酒廠也不得不把原有的“勾兌車間”換成了“勾調車間”。在一些消費者心目中,勾兌也彷彿徹底成了劣質酒的代名詞。
其實,只要固態法純糧酒才體現有勾兌。下面我們來看濃、清、醬三種香型白酒及固液法白酒、液態法白酒的標準解釋:
濃香型白酒,現行標準程式碼:GB/T10781-1-2006,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新增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複合香的白酒。
清香型白酒,現行標準程式碼:GB/T10781.2-2006,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新增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乙酸乙酯為主體複合香的白酒。
醬香型白酒,現行標準程式碼:GB/T26760-2011,以高粱、小麥、水等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貯存、勾兌而成,未新增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醬香風格的白酒。
液態法白酒,現行標準程式碼:GB/T 20821-2007,以含澱粉、糖類物質為原料,採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新增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的白酒。
固液法白酒,現行標準程式碼:GB/T 20822-2007,以固態法白酒(不低於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
對比上述標準解釋可以發現,恰恰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認識是相反的,“勾兌”才是固態法白酒生產釀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勾調”卻是液態法白酒和固態法白酒的專用術語。
固態法白酒,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純糧食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才是我們平常說的酒精勾兌酒。這是一種狹義的認知。
小批量勾兌的茅臺酒
小批量勾兌的茅臺酒
在“白酒一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生肖酒、紀念酒等個性化產品中,都醒目地註明了“小批量勾兌”。
由此可見,將“勾兌”理解成劣質酒,很顯然是一種誤讀。真正的好酒,恰恰必需勾兌。
仔細檢視白酒標準解釋會發現,還有一個專業詞彙也被一些企業給濫用了,那就是“陳釀”。
只有固態法純糧酒才能稱陳釀,而液態法和固態法白酒解釋裡面,根本沒有陳釀的說法。然而,一款身為固液法白酒的牛欄山,卻自稱是牛欄山陳釀白酒,很顯然是在混淆視聽,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固液法白酒卻自稱陳釀
之所以白酒市場總給人們以混亂不堪的感覺,正是因為個別不良企業熱衷於玩文字遊戲的結果,把諸如“勾兌”“陳釀”等一些好端端的詞彙給妖魔化了,讓消費者在認知上糊里糊塗地產生了偏差和誤會,進而影響到整個白酒行業的健康發展。
白酒為什麼要進行勾兌?說得通俗一點,就像人們日常寫文章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寫完以後再經過反覆推敲、修改、潤色,才能成為一篇經典之作。白酒就是這樣,需要專家去修改潤色——勾兌。
剛釀出的白酒,都有強烈刺激的辛辣味,度數高,口感烈,入口有爆辣感。想要酒體更加醇和厚重,必須經過儲存陳釀,讓酒體在存放過程中自然老熟。陳釀可以使酒體更加醇和,而要想使所有的酒統一口感和風格,就需要勾兌了。
勾兌過程
勾兌是白酒生產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即是在生產過程中,將基酒和老酒、調味酒及不同車間、不同窖池、不同糟層次的酒互相摻和。原因是,不同車間、不同窖池、不同糟層次的酒、不同輪次的酒,品質、風格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有勾兌才能使酒體品質差別得以縮小,整體得到提高,使酒體在出廠前品質穩定,平衡統一。
“勾兌”的奧妙之處就在於使酒中各種微量成比例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或獲得理想的香味和風格。沒有經過勾兌的白酒,是沒有風格的。
說到這,又可以引出另外一個被濫用的概念——原漿、原酒。剛剛蒸餾出來的酒液才能稱做是原漿,原酒,而經過勾兌、降度等處理以後的酒就不是原漿、原酒了。也就是說,原漿、原酒不經過勾兌是無法直接飲用的,因此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原漿、原酒,只不過一個糊弄消費者的概念炒作罷了。
錯誤認知的就是錯誤認識,一些廠家靠炒作概念糊弄消費者,總有一天會被消費者識破的。到識破的那一天,也就是被消費者拋棄的那一天。
總的說來,白酒釀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消費者需要逐步認清勾兌、陳釀、原漿、原酒等等這些被誤認的概念。消費者要有自己的立場,不要被一些無良廠商牽著鼻子走,要明明白白消費,要理性消費,這樣才能體會到白酒能綿延數千年而長盛不衰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