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國內最大高階餐飲淨雅大酒店,在2016年底倒閉。
誰“殺死”了這個28歲的餐飲巨頭?
淨雅的倒閉,當時是震驚了整個餐飲行業。它到底為什麼死,該不該死?
我一直認為,淨雅集團是中國餐飲行業的標杆,Quattroporte張永舵是餐飲企業家的英雄。怎麼說垮就垮了呢?最近很多人都問我怎麼看,我都說:淨雅是值得尊重的。
1.昔日行業標杆,惹得無數人跑去偷師菜品人均1000,加上酒水直接翻倍,單桌消費動輒過2萬,如此高消費,淨雅卻還是擁有眾多持卡會員。
十幾年前,淨雅的一舉一動開始成為了我關注、研究高階餐飲的標本。在我的印象裡,淨雅的作風是保守的,不喜歡別人觀察自己。它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方法密不外傳。似乎集團的幾張便籤,都需要有關領導層層把關,嚴格審查。
我以顧客的身份去過幾次淨雅的店面,努力地從一些細枝末節揣摩淨雅的若干個為什麼。
▲金寶淨雅大酒店
▲濟南淨雅大酒店
淨雅的盈利能力怎麼樣?菜品為什麼可以賣得那麼貴?產品線是怎樣設計的?賣的到底是什麼東西?顧客到底是哪些人?
淨雅的環境為什麼總是保持得潔淨如新?服務細節為什麼可以做得那麼好?管理制度為什麼會得到有效落地?
淨雅是怎樣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的?員工工資為什麼會那麼高?福利待遇為什麼那麼好?
淨雅為什麼不喜歡做品牌傳播?董事長張永舵為什麼這樣低調?可以成為百年老店嗎?……
可惜,在很多人還沒看懂摸透的時候,卻收到最後一家門店即將關門的訊息。
2.為上市夢,追求“大躍進”卻暗藏危害1988年在山東威海正式營業的淨雅,主營牛肉包子,而後轉為經營活海鮮。1998年走進濟南,價格有些小貴,但家庭消費似乎還可以承受,只是後來進京,淨雅開始追求高大上了,中檔消費人群才漸漸遠離了淨雅的檯面。
也許是已經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張永舵很捨得在戰略諮詢上投資。在那些諮詢智庫們的影響下,淨雅的戰略變了,開始具備了“國際化思維”,一年之內要開多少家店便成了規劃的主線。
但我一直對這種做法表示不解,並於2009年8月5日發表了《淨雅集團的“大躍進”隱憂》一文,想著給淨雅提醒。只可惜,這樣的文字張永舵估計不會看到。
▲2009年營業的青島銀海淨雅,已於2015年最後一天關閉
2009年,靜雅集團規劃半年內,在一二三線城市連開17家分店,拓展企業規模,為即將到來的企業上市奠定基礎。但我心裡一直想著,大型中餐商業模式要做連鎖經營,異常艱難。
1.中餐大面積開展連鎖經營,現實嗎?
如果是張董原來起家的包子店,做這種大舉進攻我是舉雙手贊成的。而中餐的連鎖經營,品質、價格、管理、服務等要素,如何做到完全統一呢?目前中國連鎖經營做得比較順手的企業,不是快餐,就是火鍋,哪一個中餐真正坐穩了連鎖江山?
2. 融入二三線城市,這些問題能搞定嗎?
淨雅這個巨無霸,如果到二三線城市開店,應該怎樣和當地一些既得利益者和諧相處呢?況且,這些地方水、電、稅的繳納往往是灰色操作,如果按照政策規定嚴格辦理,餐飲企業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3.固定資產購置如何處理?
半年之內新開17家分店,需要連續尋店、裝修、上裝置、培訓、開業、推廣等若干工作,每月要開三至四家店,怎麼可能?
4.海鮮的物流如何保證?
淨雅成名,一方面依賴它的適度服務,另一方面依賴它的品質。淨雅開分店,毫無疑問,是要做海鮮店。而海鮮店,如何能夠做到鮮活呢?哪怕貨源方面,會有商家主動上門,但是最大的難點,各個酒店的原料品質怎麼保證?
後來,知道張永舵在努力推行中餐菜品的標準化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招兵買馬,加強培訓,用很多業內人士難以理解的創新,創造了許多以往餐飲經營無法理解的傳奇。
據說,在淨雅北京黃寺店,人均消費超過700元,一萬平米的經營面積創造了一天銷售100萬元的神話。每平米的銷售收入達到100元!要知道,對於普通餐廳來說,每平米一天能夠賣到30元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但是,從淨雅現在的現狀來看,我當初擔心的隱憂真的發生了。淨雅在不斷往上市靠攏的路上,卻暗藏了重重危機。
3.造夢卻遭遇“國八條”,病急亂投醫倉促轉型淨雅的上市夢還在繼續打造,卻不曾料想,“國八條”來了,高階餐飲受到巨大沖擊,許多品牌紛紛應聲倒地。淨雅也不例外,一下子從皇帝的女兒變成了愁嫁的村姑,茫然不知所措。
最讓淨雅陷入困境的是,當時高層並沒有及時作調整,反而是對政策抱著觀望狀態。負責人張桂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國家相關政策出臺之後,集團高層錯判認為,高階餐飲市場不會就此被一棍子打死,淨雅大酒店多年的品牌積累和經營思路不能輕易否定,政府招待和商務招待未來還是淨雅大酒店的主要收入點”。
等到意識到非轉不可的時候,顯然已經遲了。而後,淨雅病急亂投醫,倉促轉型,開發新品牌“麼豆撈”,還收購經濟型火鍋品牌、地鐵餐飲公司,收購團膳、低端中餐、機場餐飲等4家餐企,做“天天見面”地鐵餐車。
▲淨雅旗下麼豆撈開張當日
應該說,那個時候淨雅的轉型之舉,成為淨雅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下的推手。那個羅什麼格的專家才急慌慌推行“圍魏救趙”之策,戰略大致可以總結為:
1.戰略上從高階轉向福斯
2.用O2O方式形成線上成交線下消費
3.做商務便當
4.送餐
5.從海鮮轉向火鍋
6.主攻婚宴市場
這些戰略看起來似乎可行,其實隱藏著諸多難以施行的問題。
1.房租、裝修、設施、裝置、工資和店面都是按照高階餐飲標準規劃的,福斯餐飲、便當、婚宴能帶來足夠的毛利率以支付費用嗎?
2.高階餐飲的管理、技術和服務人員,願意和企業共度難關嗎?專門為高階餐飲設立的營銷人員怎麼處理?員工的福利待遇和食宿標準是否降低?
3.買低檔原材料,銷售底價產品,原有的高階品牌形象受損怎麼辦?即使針對低端消費市場,但顧客不敢進怎麼辦?
4.低端市場注重消費頻率,高階餐飲注重消費體驗。整個模式變了,怎麼辦?原有高階餐飲的龐大後勤體系是否捨棄?
4.如果可以重來,願為淨雅開三服藥野心太大,定位錯誤,不敢直面!我認為這是淨雅犯下的三個最大的錯誤。
如果是今天我們來為淨雅開藥方,也許張永舵從這三方面著手調整,才可能有明顯起色:
1.限制野心,縮小戰線,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淨雅倒下之快,絕對是所有人都無法想象的。我以為,淨雅即使心灰意冷與餐飲揮手告別,也應該是優雅有餘,風度翩翩,誰知道卻是員工跳樓,上訪罷工。
在當初轉型的關鍵節點上,淨雅應該是在調整酒店本身的商業模式上做文章,認清服務物件已經發生徹底變化,系統改變服務方法、產品構成、定價方式和售賣形式,從而實現保平爭利,再圖長遠發展。
而淨雅的四面出擊導致了力量的分散,把日趨緊張的資金存量分別投入到了無法預知結果的便當、火鍋和地鐵外賣上。得不到有效的資金迴流,使得淨雅整體經營進入到惡性迴圈之中。
2. 聚焦專長,精準定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淨雅的定位之錯,在於無法認知其核心產品。同樣面對轉型,全聚德在經歷了最初的艱難之後,很快穩住了心神,重新改變經營策略,依然活得有滋有味,全聚德的定位就是烤鴨,它用一百多年的時間告訴全世界的顧客自己最擅長的產品是烤鴨。
而淨雅是什麼?它是高檔海鮮?還是高階酒店?我們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另一個漸行漸遠的餐飲品牌俏江南已經用結果詮釋這樣的事實:無法說清楚自己是什麼餐廳,一定難以走遠。
▲淨雅也許該專攻高階海鮮這個品類
淨雅的專長應該是海鮮,如果聚焦海鮮這個大品類,再去選擇一個細分品,也許是不錯的出路。
3.挖掘內涵,提煉品牌,主動傳播企業正能量。
有誰知道淨雅的品牌主張是什麼?淨雅的品牌主張是怎樣詮釋的?當下,淨雅的負面訊息遍地都是,為什麼淨雅的高層不能出來給大家一個客觀的解釋?
▲淨雅董事長張永舵
失敗並不可怕,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永遠成功。公眾並不是想讓淨雅非要怎樣,只是給大家一個說法而已。或許,一個堅強的張永舵站起來,還會給我們更多的創業者,留下勇往直前的信念和激勵。
結語據說,當時轉型遇到諸多困難時,張永舵發狠了,說就是重新賣包子,也要挺過這個坎兒。 眼看著高樓坍塌,我們卻都希望,淨雅能夠在精神上,支援千千萬萬的餐飲創業者。
做老闆要敢分錢,敢分權,敢用人,而分錢決定了賺錢,科學的分好錢,才能讓公司賺到大錢。所以,設計好公司的利益分配機制,就是設計公司的未來,設計激勵機制,就是設計好發財機制!請你認真閱讀這篇文章!
企業領導在抱怨企業沒有人才,招不到人才的時候,首先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可能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機制。如何激勵員工更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直是各個中小企業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問題。合理的分配製度作為一種激勵和價值導向機制,企業管理者應該如何設計呢?
今年有融資計劃嗎?關注以下問題:1 :融資商業計劃書怎麼做才能吸引到投資?
2 :導致融資失敗的誤區在哪裡?
3 :怎麼樣做才可能融資成功?
我們邀請到深圳排名前10的投資人:前海梧桐併購基金創始人謝聞慄,在微信群裡面為各位企業家分享以《如何成為投資人眼中的好專案?》為主題的線上微課堂!2.5小時解決你的資本困惑!
學習時間:晚上7:00~9:30分
費用:50元\\位 (報名贈送股權激勵方案或者最新商業計劃書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