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幾千年烹飪史上,雖有最受人尊敬和崇拜的廚聖伊尹、詹王、彭祖等;但也有不少著名廚娘,技精進乎道的女廚。古時那些在官府主掌炊事的婦女,多被稱為炊婦、廚婢、廚婦等,而一些在家裡烹飪,並非專業的婦女則稱為“中饋”。歷史上最有名的“中饋”當算清代的董小宛了。在川菜歷史上也有個烹調高人。那就是後蜀的花蕊夫人,以及後來的成都名館姑姑筵的掌廚的黃晉臨家的姑嫂們,後來也都成為了資格的掌勺大廚。此外,歷史上還有西晉的李絡秀、唐代的餘媚娘、宋代的梵正、宋五嫂、 肖美人、招姐、高立婦、樑五婦、曾懿、草頭娘、陳麻婆、趙荔鳳,近代和現代,華夏各地,八大菜系更出現了不少金牌廚娘。
古代廚娘
* 五代時,有位比丘尼叫梵正,就是中華烹飪冷盤花色藝術拼盤首開先河之人。這位僧尼創制了烹飪史上難度極大的組合式花色拼盤“輞川小樣”。她用鮓肉、鱸魚制的生魚片、脯肉,以及一些醃醬瓜果、時蔬作為花色拼盤原料,將輞川二十美景展現於盤中,成為既美味可口又極具觀賞性的花色拼盤從而轟動朝野。若是沒有精湛的選料、切配、調味和造型技藝,把輞川別墅裡的樓臺亭閣、山水小橋、茂林修竹、花鳥蟲魚等鮮活生動的造進盤中,是難以達到令人歎為觀止的境界的。
*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對烤乳豬的風味品質作過“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狀若凌雪,含醬膏潤,特異凡常也”的贊評。其中“特異凡常”所指,即是西晉著名廚娘李絡秀。
南朝安東將軍周浚一日郊外打獵,突遇暴雨,便到富戶李家避雨,李家女兒李絡秀聽說有貴人光臨,便與一婢女在後院宰殺乳豬、雞魚等作數十人菜點,事事精辦,不聞有聲響。其中之烤乳豬,特異凡常,令滿堂之客歡呼點贊。大將軍周浚欣喜不已,當即李絡秀求婚,遂成百年好合。
* 唐代餘媚娘是唐昭宗時戶部侍郎陸希生的夫人,烹藝出眾,朝野皆知,她所創制的“五色膾”味珍形美,其色澤之豔麗到了令人驚歎的程度。
* 宋代更是崇尚廚娘技藝,甚至京都人家以生女為喜,初長成便教以廚藝,稍有名望就被極富人家重金所聘。宋代古書亦有所記“京都廚娘調羹極可口”。宋代廚娘的活動與影響很大,尤其在江南一帶。江南著名才子冒闢疆大宴天下名士於水慧園時,就特意請來廚娘操辦筵席。足見宋代有高超廚藝,又有文化藝術修養的廚娘在烹壇上十分活躍。
宋嫂魚羹,享譽南宋京城。那時開封人宋五嫂到杭州西湖以烹調魚羹為生。高宗皇帝趙構遊西湖,品魚羹,樂不可支,大加讚賞,賞賜金銀,宋嫂魚羹隨即名揚天下。川味小吃宋嫂魚羹面亦出於此典故。
宋代蘇東坡更有一生動描述廚娘做“寒具”之詩:“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輕蘸嫩黃深。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此詩從廚娘“纖手”揉麵做饊子起句,形象描繪了炸饊子時的油溫、火候,饊子炸成後嫩黃略深的色澤,和一圈圈似手釧連在一起的“纏臂金”之生動形態。
* 清代著名廚娘董小宛,在烹調上不僅技藝非同尋常,且烹飪上不泛巧思妙藝。她善制桃膏、瓜膏、醃菜、飲品,至今揚州的灌香董糖、寸金董糖、卷酥東糖等,據傳即是按董小宛遺傳所製作。她製作的豆豉也與眾不同,風味別樣。董小宛擅長思索研發。她言之:“火肉久者無油,有松柏之味;風魚久者如火肉,有鹿麂之味;醉蛤如桃花,醉鱘骨如白玉;蝦鬚如龍鬚…… 董小宛在烹飪上能獨樹一幟,其成功祕訣就在她說的一句名言中:“四方廚人中一種偶異,即加訪求,而又以慧巧變化為之。”
* 北京譚家菜之集大成者,乃是譚瑑青的三姨太趙荔鳳。她出身貧寒,從沒上過學,但卻善於燒菜。她到譚家不到幾年,便將譚家祖傳烹飪祕訣基本掌握了。其後更向京城名師學藝,廣泛吸取京師各派名廚之所長,是譚家菜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當今川菜廚娘風貌
* 巴蜀也不泛著名女廚,五代十國之後蜀主孟昶的費妃花蕊夫人,她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詩詞書畫樣樣精到。鮮為人知的是這位花蕊夫人不但溫柔賢淑,更極擅烹調。所創食譜多達百卷。蜀宮每日御宴,餚饌上百。她尤喜花果佳餚,其親創的“月一盤”,即用山藥切片、酸梅汁、甘蔗汁、薑汁加鹽醃漬,經炸後撒上炒熟的蓮米粉,色白如雪、香脆可口,宛如一盤皎潔圓月。另一款“紅梔子花魚”,則將桂魚去皮骨,切成梔子花瓣狀,再鮮紅梔子花剁成醬,浸漬魚肉蒸成花形,放入蝦茸熬製的鮮湯,妙如紅梔子花水中盛開,湯漾花動栩栩如生,美不忍食。花蕊夫人還用宮中的荷花、桃花、牡丹等烹製成美餚。
而最有名氣的還算是陳麻婆了。清同治年間成都北郊萬福橋小飯館的老闆娘陳麻婆,不僅善制小菜,且還以一款“麻婆豆腐”之辣麻鮮香酥嫩燙而流香於世,享譽世界。成都名館“姑姑筵”創辦者雖是前清宮御膳管事黃晉臨,但操刀弄勺卻是一幫姑嫂,是正格的廚娘。流傳於世的樟茶鴨子、香花雞絲、罈子肉、酸辣魷魚、豆渣烘豬頭、叉燒肉、開水白菜、老酒罈子肉以及泡菜、醃菜、醬菜等,就是當年那幫姑嫂廚娘們創制出來的美味佳餚。
現今,中華菜系廚娘輩出,川菜行業中也比比皆是,雖還不佔主導地位,頂級大廚還是男人的天地。但廚娘在紅白兩案,無論菜餚烹調還是麵點小吃,亦不凡金牌銀牌執掌者。至於鄉村民間,那廚娘就遍地皆是,廚藝也要些男人來比。像做豆花、推湯圓、泡泡菜、做豆瓣、做香腸、臘肉、醬肉啥的,那就更是女人的專利了,大男人們也只有站一邊去。
川菜文化學者《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老頑家·教授堂顧問《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12.01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