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民間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的說法。不得不說,不同地區在冬至時節的飲食習慣有所不同。即便飲食習慣不同,但是都是為了能夠增強體質,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潮汕地區的冬至農諺蘊含著氣象內容和民俗風情。而在整個潮汕地區素來都有吃“冬至丸”的習慣。在冬至節前一晚,每家每戶的主婦都會將糯米粉末揉成搓成團放進大笸籮裡。一家人圍坐在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大的冬至丸,象徵著一家人圓圓滿滿。
在冬至節一大早的時候,家庭主婦預先煮好紅糖湯後將丸子下鍋,煮成湯丸。先會盛出來祭拜家裡的地主爺、公婆母、司明君等諸神,在祭拜祖先後讓全家老少都一起吃湯丸。在潮汕有言“吃過湯丸大一歲”、“湯丸不吃天不亮”,因此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盼著吃湯丸。
通常情況下在外地的潮汕人,要麼自己做湯丸,要麼直接去超市買現成的湯圓回家煮,意為“即便不能回家,但是心理也想念著家裡的親人”。而留在潮汕地區的家人,也會有一些人留些糯米粉等在外地求學或工作的親人回家後做湯丸吃,也還會留一些糯米粉以接待客人。
潮汕人吃“冬至丸”,主要原因是冬至丸又圓又甜,寓意好意義,預示著來年又會是一個豐收年,期盼家人能夠團團圓圓。大多數長居國外的潮汕人也會在冬天的回鄉,寓意與家人團聚。
俗話說:“氣始於冬至。”由此可見冬至是養生最好的時機。正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逐漸由盛轉衰,並由動轉靜,因此在冬至時節飲食應注意“三多三少”,即多蛋白質、多維生素、多纖維素,少鹽、少糖、少脂肪,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