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了一本另類的美食書,作者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化學教授羅伯特.沃克博士,他是從科學的角度去探討一些美食料理方面的問題,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還是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覺。
朋友們總說,我研究個美食,為啥古今中外的書無所不讀,從各種角度都要了解一下?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學習的方法,雖然我讀書涉獵面很廣,但是焦點還是美食技巧及配方等,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能從中找到很多新穎的東西,以及新的思路和好的方法,只此而已。
那麼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問,科學家眼裡面的料理是什麼樣子的呢?那我就給大家說一例子,也是我們喜歡的一個內容,高湯的熬製。
在我們的美食界,湯是味道之魂,經常是一鍋好湯能撐起一家店的生意,所以對於其中的技巧,也是大家都感興趣的。
前一段時間,我也給大家專門說過這方面的專題,卻是從操作技術角度來說的,在科學家的眼裡它是啥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高湯的定義:就是以肉、骨、魚以及蔬菜等熬出來的味道精華,濃縮湯汁。
第二:高湯的分類,一種是褐色高湯,一種是白色高湯,褐色高湯是指把骨頭和蔬菜在烤箱裡烤制微焦,然後再熬湯,通過梅納褐變反應,其風味與眾不同;而白色高湯倒不一定只是白色的,清湯等都統稱為白色高湯。
第三:幾個關鍵技巧:
1、熬製高湯是用冷水開始還是熱水開始?
這在熬製高湯的技術裡,一直是大家爭論的問題,但是在羅伯特.沃克博士的科學解答裡,有明確的答案,熬高湯一定要冷水下鍋風味最好。
因為從科學原理來說,高湯的品質來自於從食材中萃取出的味道精華,它有一個蛋白質析出和重組的過程,因此若要提取中出更多的味道,就不能讓蛋白質太快緊縮。
而熱水下鍋的話,會使蛋白質迅速凝固,而影響它的析出,把很多口味精華封在食材裡無法提出。
冷水下鍋呢?很多蛋白質是水溶性的,就給了蛋白質一個充足的時間,來析出、變化、重組,最後形成良好的口味。
2、熬製高湯時的水量多少合適?
熬製美味的高湯,其水量也是一個重要值,水量太多會讓湯的味道變淡,而水量太少,會在熬製的過程中使食材露出,而味道流失。
食材的量佔水量的2/3的比例比較合適,最後能熬製出的高湯,濃度適中。
3、各種食材的熬製時間怎樣?
因為熬煮的目的是儘量萃取出最佳風味,並將結締組織裡的膠原蛋白轉化成明膠,因為明膠能為高湯帶來滑順飽滿的口感。
如果熬製時間太短,則風味和質感都不足,而時間太長,某些風味成分便會分解並散發,合適的時間範圍內,可以得到明膠的產生和風味的保有之間的最佳平衡。
根據各種食材的特性,最佳的時間範圍不同,博士經過測算得出的結論是:
牛肉和牛骨高湯熬製的時間最久,大概在6~8小時,因為食材較大,風味成分也不容易釋放;
雞高湯和豬骨湯食材較小,一般來說熬製3~4小時;
魚和蔬菜高湯僅需30~45分鐘,時間長了會有損風味。
4、兩個細節,一是根據需要高湯的不同而控制火候,總體來說需要奶白湯,要用滾水,需要清湯,則要水開後立即轉微火,讓它避免乳化。
二是在熬製的初期,要隨時撈起產生的灰色浮沫,浮沫的成分大多是無法溶解的凝固蛋白質,風味不佳,如果不及時撈起,它會更加緊縮,混入湯中影響湯的味道。
這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科學家眼裡的熬製高湯工藝,不知是不是解決了大家遇到的一些問題?
當然這些也不是什麼準則,因為科學家看問題的角度,總是要把它做到最佳,而其他的成本之類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所以說我們只要做個參考,然後依據我們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多方採集方法形成自己的思想,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
1 #
-
2 #
美國博士從科學的角度解讀熬製鮮湯的技巧,令人耳目一新
-
3 #
還真有些不一樣!
-
4 #
用科學來解釋:“中國煮食”
-
5 #
道兄確實是執著有研究之人!欽佩
書名可以說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