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雞豆花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也是入選國宴的菜品,迄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清末的《四季菜譜摘錄》和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覽》均有記載,為川中清淡醇厚的代表菜之一。

“用新鮮的老母雞、筒子骨、豬瘦肉、火腿等,經過沖漂、出水、清洗初步處理後,冷水下鍋,中火煮沸後,再小火煨燉四小時以上,中途反覆打淨浮沫,並且鍋蓋不能蓋嚴,目的是不讓鍋內產生壓力,這樣才以保持湯的清澈度。“ 和這樣的清湯匹配的是川菜中的帶著清奇淡雅風格的雞豆花,憑精細見功夫,如另一道川菜中的開水白菜一樣,以高雅清淡之味在川菜中佔重要的一席。

袁枚《隨園食單》中就寫過“葷菜素做,素菜葷做”的料理手法,將葷料製成素形,口味做得素雅的葷菜做法,即人們所謂的“以葷託素”,雞豆花就是葷託素的代表菜,雖然和《華陽國志》中說蜀人,“尚滋味,好辛香”大相徑庭,但雞豆花在一些對傳統川菜懷有情結的川人心中,它才是川菜的真正代表。

清湯是讓雞豆花變得貴氣的重要陪襯

”川戲的腔,川味的湯“,川菜尤其講究做湯,譬如清湯、奶湯、紅湯、魚湯、毛湯等,不同的湯有不同色特點,在川菜中,清湯以清澈見底,湯色清淡,味美新鮮而著稱。清湯中的鮮味必須要有老母雞的加持,老母生長時間長蛋白質累積才是促成鮮味的重要因素。

清湯的練成要素中一是掃湯,掃湯的目的也是令湯色清亮的一個重要步驟。如何掃呢?當雞湯熬好之後,取一些鮮肉剁成肉茸,倒入微沸的湯鍋中,肉茸在成熟的過程中,會吸附湯中的雜質,等成熟後,就全部浮在湯鍋的表面上,用漏網撈出來扔掉。掃湯至少要兩次,一次是紅茸掃湯,也就是豬裡脊肉剁成的肉茸,一次是白茸掃湯,也就是雞脯肉剁成的茸。如果更講究些,三次四次也是有必要的,二是在熬製湯中突顯一個”墜“字,用大火將湯燒沸之後,撈去浮末,再用文火二到三小時,控制溫度,並以火腿骨來提味。當清湯提煉出來之後,剁成泥狀的雞茸肉與清湯相匯,轉換成綿密如雲,形似豆花的雞豆花上場了。

制茸和火候促成如細嫩柔滑雞豆花

和開水白菜一樣,雞豆花的取材並不昂貴,開水白菜取的是白菜心,雞豆花用的雞胸肉,這兩樣食材都是可以輕鬆買到的。

將雞胸肉處理成茸狀是要費些功夫,先將雞胸肉切塊打茸,要用刀背慢慢敲,然後在此過程中要將筋絡去除,最後將去除筋絡的雞胸肉要敲成泥狀,這個步驟最為麻煩,我曾在家中試過這道菜,要慢慢地憑肉眼挑出來,耗時很久,但若不挑盡則口感不佳,出不了豆花的細嫩感。

去除筋絡並剁成泥狀的雞茸與蛋清溼生粉鹽來混合成米湯狀,再入煮沸的清湯中攪拌轉至小火,待鍋內雞茸慢慢凝聚如豆花狀時就可以了,這其中還有”火候” 這種玄妙的東西的捧場,火候好像一門藏於鍋灶之間的武功,有廚師之手下之功夫對火力的掌控,全憑意會,又不可言傳。

以上步驟全部完成,以菜心和火腿絲來點綴收場。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一盆臊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