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我們都喜歡吃的零食,國內擁有娃哈哈、達利、康師傅等傳統食品巨頭,此外還有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新興的網際網路食品品牌崛起,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大家可能不知道,國內最賺錢的零食公司,其實是旺旺集團。
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該企業的發展歷程:旺旺集團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其前身為宜蘭食品工業公司。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食品品牌。旗下擁有旺仔小饅頭、旺仔牛奶、旺旺仙貝等耳熟能詳的產品,遠銷全球各地。
上世紀五十年代,旺旺創始人蔡衍明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從小深得父母的寵愛,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成為經常翹課遊手好閒的公子哥。在他19歲那年,父親盤下了加工魚罐頭的工廠。由於父親沒有時間經營,蔡衍明就主動請纓管理這個廠子。
年紀輕輕的他毫無管理經驗,卻認為代工生產需要看別人的眼色,便決定生產“浪味魷魚絲”。遺憾的是,由於沒有做生意的經驗加上產品口感又不好,接手第一年就賠了不少錢,不得不求助家裡,他因此被親朋好友戴上了“敗家子”的帽子,經常被人調侃。
慢慢地有了做生意的經驗後,重新振作的蔡衍明成熟了很多。經過一番市場考察後發現,家鄉的稻米過剩,心裡便想著如果從事米果(一種以米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點心)生意,應該有不錯的前景。於是,他遠到日本尋求技術支援。
一開始對方擔心會敗壞公司的名聲拒絕了合作,但在他的鍥而不捨地拜訪下,最終還是獲得了米果製造的技術。隨後將工廠更名為旺旺,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藉低價策略迅速搶佔市場,很快成為當地米果領域的龍頭,佔有率超過九成。
大概在27年前,蔡衍明的食品生意在臺做得如火如荼。眼看國內市場開放,於是他在湖南投入上千萬資金建設工廠,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擴大經營規模。
好景不長,隨著越賣越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米果企業跟風,其中就有日後大名鼎鼎的康師傅。兩百多家企業展開了激烈的大亂鬥,直接導致米果價格迅速下滑。為了在這場競爭中取得勝利,旺旺幾乎壓到市場最低價,擊敗所有對手,成功捍衛了自己的地位。
集團發展步入正軌後,跟很多企業一樣旺旺也走上了多元化發展道路。先後涉足電視報紙等媒體行業。事實上,這種偏離主業的擴張之路對企業的發展並無益處,對此蔡衍明表示:“我是把媒體當公益事業辦,不是用來賺錢。”
2019年,旺旺集團釋出了去年的業績報告,公司營收207.12億元,同比增長2.8%。淨利為34.77億元,同比增長11.6%。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淨利潤超過了康師傅(24.63億)、統一(10.3億)利潤之和、利潤甚至是三隻松鼠的10倍,毫無疑問成為國內的“零食一哥”。
現在,在消費升級的情況下,像旺旺這些老牌巨頭普遍面臨品牌老化和產品創新乏力的問題。受此影響,集團的營收連續三年下滑,直到去年採取一系列調整之後,才有了好轉。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未來的競爭中,旺旺需要進行轉型升級和品牌年輕化的策略,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穩住地位,甚至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