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人們十分熟悉的一種零食。對於吃貨們來說,巧克力絕對是經典口味,又香又甜,讓人流連忘返,若是在其中加入牛奶、榛果、蔓越莓等,口感味道更是豐富,以至於巧克力的顏色都成了一種經典,無數人喜歡上“巧克力棕”,甚至一見就想流口水。
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可可豆是可可果的種子,可可果則是可可樹的果實。大家對巧克力很熟悉,但不一定對可可熟悉,我們冬天裡飲用的熱可可,就是用可可製作的。事實上,可可果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較小,生長於可可樹上的果實,一顆就有2斤重。那麼如此重的可可果,為什麼製作出來的巧克力會那麼昂貴呢?
巧克力工廠的員工表示,想要把可可做成巧克力並沒有那麼簡單,即使可可果實又大又重,用來製作成巧克力的可可種子價格也不貴,但做成巧克力的步驟十分繁瑣,其中的人工費、儲存費都是不小的開支。
可可樹,通常生長在非洲、南美洲等熱點地區,在東南亞的部分地區也有少量生長。作為地球上歷史較悠久的植物,可可樹早在3千多年前就已經被美洲的瑪雅人馴化栽培。
不過,當時的瑪雅人並沒有掌握將可可種子做成巧克力的技能,也不會做成可可粉。他們只是將可可果的果肉挖出來吃掉,可可豆是丟棄的。直到後來,美洲印第安的一位青年,無意中嘗試將可可豆炒過,發現了可可豆經過加溫會散發出濃郁迷人的香味。
可可果,可以說是果形偏大的果實了,當果實成熟,可可果的重量一般都能達到2斤重,裡面有20-40顆可可豆。但這時候的可可豆不像是我們熟悉的咖啡色,將可可果實切開,這時候的可可豆被果肉包裹,白白的,可可果肉吃起來有點像山竹的味道,有一點點甜味,可以忽略不計。
這時候的可可豆是沒有味道的,而且光看白色的豆子,你也提不起食慾來。但只要將可可豆放進木箱裡發酵,經過發酵的可可豆立刻改變,開始分泌出可可豆內部隱藏的香味,芳香的風味散發出來,巧克力的味道逐漸濃郁。
可可豆經過一個星期的發酵,就要從木箱裡取出晾晒。剛剛發酵好的可可豆有一股濃烈的酸味,隨著太陽的暴晒,這股酸味會變得溫和,我們常能聞到的巧克力味道逐漸凸顯。這時候,晒乾的可可豆被送到巧克力工廠,還有進行一次烘烤。
烘烤好的可可豆,這時候已經染上漂亮的棕色,但還不能直接食用,必須經過粉碎、去殼,長達數日的研磨,把固體的可可豆研磨成液體,這不叫“液化”,工人們得到可可脂,也就是濃稠絲滑的巧克力漿,這時候的巧克力漿就可以食用了,味道非常濃郁。
把巧克力漿倒入模具中,冷卻凝固,最後脫模,包裝,送出工廠,這時候的巧克力就會被放上貨架,等待人們的挑選。現在看來,從可可豆變成巧克力,實在經過太多工序,因此巧克力的高價並不是隨便定出來的,即便可可豆非常便宜,巧克力也絕不可能便宜。
-
1 #
-
2 #
小麥一斤一塊來錢 餅乾隨隨便便三四十一斤 也是工藝非常複雜嗎
-
3 #
經濟學都講過,主要是被資本壟斷了,可可的產量高的驚人。跟鑽石是一樣的套路,西方的資本為何這麼有錢,主要是靠壟斷全世界的部分資源。
-
4 #
中國要是能種就好了
-
5 #
看看茅臺,巧克力便宜的不行
-
6 #
最大的原因是中國沒地方能種可可,不然能賣得跟今年的蘋果一樣便宜
-
7 #
又在為資本家找藉口
-
8 #
細數一下面粉的製作過程,從一粒小種子種植到最終變成麵粉,步驟夠不夠繁瑣?說那麼多人工、儲存費用都是瞎扯,根本原因就是供需關係,還有資本操作
研磨一般不用數日,超過8小時就可以出來很潤滑的可可液了,粒徑很細了。另可可脂是從可可液中壓榨出來的,留下來的渣壓成粉就是可可粉了。巧克力是混合可可的合成物,可可是構成巧克力的主要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