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豆製品,
大家一定知道它的各種花樣吃法吧!
豆漿、豆腐、豆花、豆皮、腐乳
……
一顆大豆,
就這樣被聰明的中國人
做出了百種吃法。
那麼你知道嗎?
豆腐也有“南北”之分;
日本豆腐竟然不屬於豆腐;
豆漿的嘌呤含量和你想象的不同;
……
關於豆製品的種種,
有很多學問。
今天就給大家送上這份
“豆製品食用指南”
一起來看看吧!
大豆及其製品的營養價值大豆,也叫“黃豆”,是中國重要的糧油作物之一,營養價值高。大豆含 40%左右的蛋白質,以及 20%左右的脂肪,同時含有維生素B1、鈣、磷、煙酸與胡蘿蔔素等人體所需營養成分。
其中,含量為 1.22%的色氨酸與6.05%的賴氨酸正是人體難以合成,而一般植物蛋白缺乏的,因此,大豆也被稱為“人造肉”或者“植物肉”。
臨床證實,大豆中含有的蛋白質是小麥 3.3 倍、肉類 2~3倍、稻米 5 倍與雞蛋 3 倍之多。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中國的大豆攝入量遠高於歐美國家,前列腺癌、乳腺癌、結腸癌的發病率顯著低於北美與西歐,大豆中的皁苷、植物固醇、異黃酮等物質具有抗氧化、防癌的作用。
據科學的研究結果統計,目前市場上以大豆為生產原料而進行加工或精煉提取的製品高達 1.2萬種,大豆已然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食品。豆腐的製作技術發展緩慢而成熟,但是其它豆製品的加工技術發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提升。
豆腐,古代又稱“福黎”,最早是由中國發明創造,已經有了將近 2000 年的歷史,逐漸傳向世界各地的。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精製而成的,傳統的豆製品主要被分為兩大類,發酵豆製品以及非發酵豆製品,前者主要是包括腐乳、豆豉等,而後者就包含豆漿、豆腐、豆皮、腐竹等產品。
豆腐由於在製作過程當中,由濾漿步驟除去了豆渣,隨之帶走了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卻仍然保留大豆當中幾乎全部的營養成分,而其消化吸收率也可高達 95%以上,被越來多的消費者認可而喜愛。
不同的豆腐,你認識嗎?豆腐的製作工藝在各地均稍有不同,但大體上需要的工序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包括大豆原料的挑選除雜、浸泡使原料吸水膨脹、加水磨漿、在豆漿中加入凝固劑、成型等,最終豆腐產品為大豆蛋白質的凝膠產物。
豆腐製作過程當中所採用的凝固劑種類是非常多的,但大致上一般分為鹽類、酸類和酶類凝固劑三種。在中國,實際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鹽滷(主要成分為 MgCl2)、石膏(主要成分為CaSO4)和葡萄糖酸內酯(GDL)。
一、南豆腐
是利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可以讓豆漿凝固成塊,因此也被稱為“石膏豆腐”。南豆腐較北豆腐來說,顏色偏白一些,並且口感上也較嫩一些,經過實驗檢測分析,南豆腐含蛋白質約為6.2%(蛋白質含量僅為北豆腐的一半左右),而鈣和鎂分別是164毫克和27毫克。
二、北豆腐
是利用滷水作為凝固劑,可以讓豆漿凝固成塊,因此也被稱為“滷水豆腐”。北豆腐顏色偏黃一些,口感略粗,所以又叫“老豆腐”。北豆腐中的主要營養素為蛋白質,含量為12.2%左右,鈣和鎂的含量也比較豐富,分別是138毫克和63毫克。
三、內酯豆腐
是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加工出來的。內酯豆腐給人的感覺更嫩滑、細膩,是因為裡面的含有的水分比南豆腐和北豆腐要多一些。內酯豆腐含蛋白質約5%,而鈣、鎂含量是比較低的,分別是17毫克和24毫克。
從補充蛋白質和鈣的角度來說,以上3種豆腐建議首選北豆腐,其次是南豆腐,最後是內酯豆腐。
這些“豆腐”不是真豆腐市場上有許多帶著“豆腐”字樣的食品:杏仁豆腐、奶豆腐、雞蛋豆腐、花生豆腐、米豆腐等以食品原料為定語的“XX豆腐”,或用商業名稱作定語的如“玉子豆腐”、“日本豆腐”等。這些食品名叫“豆腐”,主要是它們的感官性狀同樣水潤白嫩、口感爽滑,頗具豆腐的相貌,但這些“豆腐食品”在製作原料中卻沒有了“豆腐”中的豆。一 、日本豆腐
又稱雞蛋豆腐、玉子豆腐、蛋玉晶,是將湯汁(一般指由鰹魚、昆布、小雜魚乾、香菇乾等煮成的湯汁)、雞蛋放入四方盒裡混合之後蒸熟凝固而成的一道日本料理。雖然稱之為豆腐,卻不含大豆、未經點滷。由於它較為柔軟且擁有豆腐狀外形,才形象地將它稱作“豆腐”。
二、柴葉豆腐
也叫觀音豆腐、神仙豆腐,是安徽省九華山、黃山、大別山、貴州地區和浙江省柯城區、浦江縣、松陽縣一帶的傳統小吃。外觀呈翠綠色,彈性十足,製作的原料是豆腐柴樹葉和鹼性凝固劑(傳統工藝用草木灰)。有高果膠、高蛋白、高纖維的營養特點,是一種理想的果膠來源食品,且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均衡,礦質元素種類豐富。天冬氨酸、穀氨酸、蛋氨酸絲氨酸是鮮味氨基酸,4 種鮮味氨基酸總量為5.26 g/100g,佔總氨基酸的36.96%, 表明柴葉豆腐是口感比較鮮美的天然食物。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Leo麻麻)
如何辨別豆腐好壞一、發黏的豆腐
豆腐裡面有豐富的蛋白質,很多細菌是非常喜歡這些蛋白質的,因為這些細菌可以利用蛋白質作為自我繁殖的養分,就好比是細菌的“糧食”。尤其是溫度較高的時候。豆腐發黏了,說明已經被細菌感染,已經變質了,如果吃了這樣的豆腐,很容易因為吃了這些細菌而引發腹痛等疾病,嚴重的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們在購買了新鮮的豆腐後,要及時吃掉或者冷藏/冷凍,以防豆腐變質。
二、過於白的豆腐
正常的豆腐是黃白色或者是白色的,但是如果過於白的豆腐,就很可能是商家為了防止豆腐的變質而認為使用了甲醛等防腐劑,可想而知,常吃這樣豆腐肯定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果果媽媽)
給寶寶吃豆腐有這些講究因為豆腐口感細軟,很適合作為輔食新增初期的手指食物,所以寶寶加輔食後就可以嘗試豆腐了。
6-12個月:每日建議量為大豆0-5克左右,相當於北豆腐0-15克,豆乾0-10克,內酯豆腐0-35克。1-2歲:每日建議量為大豆0-10克左右,相當於北豆腐0-30克,豆乾0-20克,內酯豆腐0-75克。2-3歲:每日建議量為大豆5-15克左右,相當於北豆腐15-45克,豆乾10-30克,內酯豆腐35-100克。3-4歲:每日建議量為大豆10-20克左右,相當於北豆腐30-60克,豆乾20-45克,內酯豆腐75-150克。豆腐食譜:蝦仁豆腐雞蛋羹
-分享人:軒媽-
(適合8個月以上的寶寶,1歲以下寶寶忽略放調料的步驟)
食材:
內酯豆腐1盒
雞蛋1枚
大蝦8-9只
製作方法:
1. 先將豆腐取出切塊,擺放在深盤中,然後放入冰箱冷藏靜止半小時。
2. 大蝦去殼去蝦線用清水洗淨,然後加一點點鹽和澱粉抓勻備用。
3. 取出靜止好的豆腐,倒掉盤子裡多餘的水分。
4. 雞蛋加一點點鹽打散,然後加溫水,雞蛋和水的比例為1:1,攪勻以後用篩網過濾到豆腐中。
5. 然後蓋上保鮮膜放進蒸鍋,開中火蒸,中火燒開以後開始計時,蒸八分鐘即可,切記不要關火,一定要中火蒸。
6. 蒸好以後開啟鍋蓋,撕掉保鮮膜,放上蝦仁,再蓋好鍋蓋,繼續中火蒸2-3分鐘即可,蒸好悶1-2分鐘再開蓋。
7. 蛋羹蒸好以後,再調一個簡單的汁,蒸魚豉油或者耗油一小勺、清水一小勺、香油幾滴攪勻即可。
8. 將調好的汁倒入雞蛋羹,再撒上蔥花,就做好啦。
TIP:
根據寶寶的喜好,也可以把蝦仁換成蝦皮或者小銀魚。
豆腐食譜:南瓜香菇豆腐餅
-分享人:羞羞媽-
(適合10個月以上的寶寶,1歲以下寶寶忽略放調料的步驟)
食材:
南瓜適量
香菇3朵
內酯豆腐1小塊
低筋麵粉適量
玉米油適量
製作方法:
1. 南瓜去皮切小塊,香菇洗淨切丁,分別放入蒸鍋,南瓜15分鐘,香菇10分鐘。
2. 豆腐放入碗中用勺子壓碎。
3. 蒸好的南瓜同樣壓碎,因為很軟爛,所以不用壓得特別細膩。
4. 將南瓜放入碗中,與豆腐攪拌均勻。
5. 再放入香菇丁繼續攪拌。
6. 加入少許鹽(1歲以下不加)。
7. 再倒入適量低筋麵粉,麵粉量可酌情增減(加麵粉是為了方便定型)。
8. 攪拌均勻至糊狀即可,不要太細,也不要太乾。
9. 七孔鍋加熱,刷少許玉米油,用勺子舀入麵糊,按壓平整。
10. 小火慢煎,順便可以煎個蛋。
11. 大概3-4分鐘左右注意觀察底部成型凝固,就可以翻面了,再煎5分鐘左右,勤翻面,就可以出鍋了。
澄清對豆漿的3大誤解一、嘌呤高的人不能喝豆漿?
豆漿為含嘌呤較少的食物:每100g含量<30mg。因為豆漿的製作工藝加入了大量的水,將嘌呤稀釋,使得嘌呤的濃度很低。一杯濃豆漿(相當於20克黃豆,豆水比為1:10)中所含的嘌呤約為38毫克,而25克瘦肉當中所含的嘌呤就是38毫克!日常購買的散裝豆漿比較稀,大約只有這個濃度。
二、豆漿開了就能喝?
很多人認為當豆漿出現泡沫的時候就是煮熟了,其實遠遠沒有,這是豆漿的“假沸”現象。應該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再煮10分鐘左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生的豆漿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蛋白酶抑制劑其實存在於大豆和多種雜豆中,顧名思義,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故豆類不能生食。然而胰蛋白酶抑制劑在100℃加熱9分鐘就可以破壞85%以上,加熱15分鐘基本被破壞。
豆漿中含植物紅細胞凝血素豆類中的植物紅細胞凝血素能使人體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食用後數小時能引起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常壓下蒸汽加熱1小時或高壓蒸汽15分鐘可使植物紅細胞凝血素破壞。
除去豆漿中的豆腥味大豆蛋白中含有的脂肪氧化酶,使不飽和脂肪酸氧化分解,形成小分子的醛、醇、酮等,便產生豆腥味和苦澀味。家庭煮制豆漿時,在95℃以上的溫度加熱10-15分鐘,就可以脫去豆腥味。
殺死大部分的微生物及其孢子從微生物的角度來說,豆漿煮熟可以殺死大部分的微生物及其孢子,防止致病菌的感染。
三、豆漿可以代替牛奶?
豆漿不能代替牛奶,因為其中的營養物質不同,尤其豆漿的含鈣量較低,給寶寶補鈣首選牛奶。
豆漿,含有蛋白質和少量脂肪,澱粉就極少了,其中有低聚糖和非澱粉多糖,有7種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維生素K,有鉀、鎂元素,有大豆異黃酮等。具體含量多少,要看豆漿打得有多麼濃,去渣程度如何了。
全脂牛奶,含有蛋白質和脂肪,還含有乳糖,最優秀的是鈣含量高且易吸收。其中有8種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有鈣、鉀等礦物質。它不含膳食纖維,也不含大豆異黃酮。
發酵豆製品有奇效一、發酵豆製品與非發酵豆製品的主要區別
發酵豆製品發酵過程中可以產生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在植物性食品中主要存在於發酵豆製品中,如豆豉、納豆,因此對於長期素食者,建議適量攝入發酵豆製品,以補充維生素B12。
二、發酵的豆製品比普通豆類有哪些優點?
大豆中的脹氣因子——低聚糖,已被微生物降解。妨礙鈣吸收的植酸大部分被除掉,促進了礦物質鈣、鐵、鎂的吸收。胰蛋白酶抑制劑、植物紅細胞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抗營養因子被降解。某些維生素含量有所增加,如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2、B12。蛋白質部分降解為氨基酸、肽,較易消化吸收。在這些多肽中還包括一些有利於控制血壓的活性肽。(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七仔媽媽)
參考文獻:
《不同大豆原料製作豆腐的適用性評價》 張玉靜《大豆加工利用研究進展》程莉君、石雪萍、姚惠源《大豆的綜合利用及加工術》張海生《豆腐製作技術》喬曉明《國內外豆腐加工主要研究進展》張紅梅、顧和平、 陳華濤(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
斌姐碎碎念:
豆製品種類繁多,
大家平時可以輪換著吃。
稍後我們也會推出
豆製品食譜專輯
供各位爸媽參考。
最後溫馨提示,
豆製品雖好,
但不能食用過量哦!
你家寶寶喜歡吃哪種豆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