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被很多人稱為存在感低的省份,這裡不南不北,不東不西,在各大知名省份的環繞下被隱藏得徹頭徹尾。安徽的地名更是冷酷的語文殺手,蚌埠、滁州、亳州難倒了無數的外地人。如果說東北是中國省份裡的長子大哥,那麼安徽就是排行中等的老實孩子。安分守己的同時幫幫兄弟姐妹,倒是很符合中庸的氣質。
不過徽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存在感卻是滿格,這要歸功於足跡遍佈全國的徽商。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徽商崛起,影響力和實力居於全國商派之首。徽菜便隨著徽商一路遍及,逐漸聲名遠揚,影響了大半個中國的飲食文化。
你以為徽菜指的是安徽菜?實則不然,徽菜特指徽州六縣的地方特色,當各個城市都在爭奪酸甜苦辣的時候,徽州人民卻大肚能容,不爭不搶,什麼口味都可以滿足他們。不僅如此,他們還另闢蹊徑,將“腐敗”的蛋白質變為可口的美食,這路子也是夠野了。今天帶你瞭解一下重口味的徽州美食~
臭鱖魚:你說誰臭呢?請叫我醃鮮鱖魚臭鱖魚又稱“桶鮮魚”,其來歷頗具傳奇色彩:徽商外出做生意,想帶幾條鱖魚回家,讓妻兒老小嚐鮮,但離家較遠,所以抹上鹽防止鮮魚變質,可是到家時已微微發臭,又捨不得丟棄,結果發現烹製出來別有風味,現已成為各個徽菜館的頭牌菜。那麼醃製臭鱖魚有什麼講究呢?木桶之內,採用一層鱖魚灑一層精鹽的方法,每天上下翻動一次。在夏天,如此三四天後,開啟木桶就會有一股濃濃的臭味。切塊乾燒即可上桌。
徽州當地人都知道,臭鱖魚自有妙味,妙就妙在快到腐敗的臨界點,由臭而鮮,鮮臭疊加,生生臭出一個鮮。這種妙,全在廚師的感覺,食家的嘴巴上。此菜登場,未現其身,已聞其味。偏愛此味的食客,都會在此刻聳動著鼻子,面露萬分期待的神情。但是無法接受這個味道的人,那一刻可能就是一臉問號,無比嫌棄。它有三條“好吃”標準:通紅的魚眼,蒜瓣肉,臭中帶香。一層層剝開,放到嘴裡輕輕咀嚼,一股芳香頓時充盈口腔。
毛豆腐-徽菜“輕度腐敗”的又一代表徽菜有三重:“重油、重色、重火工”,當地人調侃徽菜是“嚴(鹽)重好色,輕度腐敗”。除了臭鱖魚,毛豆腐作為徽州素菜之珍品,也是“輕度腐敗”的代表,它以特有的風味在徽菜中獨領風騷五百餘年。
此菜將豆腐進行人工發酵,使其表面長出潔白的絨毛。根據絨毛的長短、顏色,可分為虎皮毛、鼠毛、兔毛、棉花毛四種。經煎、烤、炸後,皮金黃微皺,內裡仍保留豆腐的細嫩,鹹鮮滾燙,味道很是別緻。
最有風味的毛豆腐是在街頭巷尾,用竹籤蘸著辣醬吃,頓覺一股香氣在口腔內盤旋而生,直抵鼻腔,猛烈暢快。那種味道和氛圍,是餐館無法展現的。不過毛豆腐的味道並非人人都能享用,有的人嘗過一塊會毫不猶豫地夾第二塊,有的卻會放下筷子,還有的人則眉尖微蹵。
刀板香-徽州人過年必備臘味之一刀板香由豬肉經過特質方法醃製而成,時間越久越好,兩三年最佳,意為肉在刀板上切吃最是美味。
刀板香能香否,重點在於曬。春節前後,藉著晴朗的天氣,徽州農戶開始醃豬肉,白花花的豬肉在暖陽的照射下開始出油、泛黃,等到油菜花開的時節,刀板香便製成了。起缸之後,將其一刀刀地掛在老屋向陽斑駁的牆壁上,暖陽襯著徽州特有的白牆灰瓦,臘肉成了一道風景。這些肉大多二尺多長,是衡量舊時徽州人家的富裕指數的一個標準。
厚切的刀板香與竹筍一起燜燒堪稱一絕,臘味的鹹鮮與筍的脆韌鮮香在鍋裡互相成全,筍沾染了濃烈的肉香,肥瘦的五花肉晶瑩剔透,口感香嫩,鹹鮮恰到好處。如毛豆腐的臭一樣,刀板香的鹹亦是一種風味,愛的人愛之極,口味淡的人卻怎麼都愛不起來。
徽菜自成一體,用料嚴謹,在食材腐敗的臨界點能夠將其化為神奇,稱得上是徽州人民生活智慧的結晶,位列八大菜系實至名歸。看到這裡,作為吃貨的你,是不是對徽菜充滿了好奇,已經躍躍欲試了呢?其實,在自家的廚房也能體驗與眾不同的徽菜風味哦~美的輕淨新廚房,致力於為每一位使用者提供輕鬆、潔淨、健康的廚房體驗,讓地道的地方美食出現在自家的餐桌上,讓你享受真正的美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