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表象,技術是核心。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一碗香軟弾滑的米飯更是國人餐桌上的靈魂。穀類之中以白米為最佳,一勺噴香的米飯入口,暖心又暖胃,瞬間讓一頓普通的餐食充滿了溫情。
中華上下五千年,沉澱下了豐富多樣的美食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功能的廚房用具也是層出不窮,烹飪不僅只是滿足人們飽腹,更像一門填充著生活樂趣的藝術。
近些年,在消費升級大潮的推動下,使用者對傳統廚電的需求很難再有大幅增長,傳統廚電日趨飽和,但以改善型享受型需求為代表的新式廚電正成為行業的核心趨勢。
“只買對的,不買貴的”主流消費觀的現在,消費者對產品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品質打底,用的舒心、放心,以及產品智慧化都成為了選擇的附加條件。
不難看出,隱藏在背後的是人們日益漸增的對於飲食要求和生活健康標準的提升。“廚電產品賣的不再是價效比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模式。
需求決定產品,產品彰顯趨勢。從電飯煲到電磁爐,從壓力鍋到電烤箱……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國產廚電品牌的品質革命正在席捲而來。
在這場革命中,專注、專業是唯一可以仰仗的武器。
一、品質之爭
我們把故事的起點錨定在國際市場。
336年的德國嘉格納,120年的德國美諾,近100年的日本巨頭象印、虎牌,71年的義大利斯麥格,89年的紐西蘭斐雪派克……提及廚電產品,這些有著近百年曆史的國際品牌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龍頭。
反觀國內方太、華帝、萬和、帥康等中國產品牌,無一例外都誕生於20世紀末,歷史的積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消費者心智中,不論是廚房大家電抑或是小家電,優質品質都是與國際品牌劃等號的。
四年前國人赴日本搶購電飯煲的熱潮更是把中國產品牌“低質低價”的標籤再次強化,在搶佔國人“品質”印象的爭奪中,中國產品牌一度處境十分尷尬。
境況在網際網路軟體與硬體相結合的智慧化廚電產品誕生後得到了改善。
相比國外延續的製造業優勢,中國近20年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給予了中國產品牌推進智慧化的先機。
邁入“盛產美食”的廚房,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能及時發現乾燒狀態並自動關閉的燃氣灶、能自動判定餐具油汙程度並自動匹配洗碗模式的洗碗機……越來越多功能多樣、工藝精美的廚電“黑科技”出現在年輕一代的家庭生活中。
享受烹飪帶來的健康、快樂和幸福,解放人們雙手的智慧廚房蔚然成風。而在廚電烹飪這一汪洋大海中,電飯煲彷彿一顆深水炸彈,最大程度激起了智慧化的水花。
在滿足使用者個性化心理需求,滿足人們對廚房產品的數字化需求方面,電飯煲是絕佳的試驗田。原因主要有三。第一,相比其他烹飪廚電,電飯煲的使用頻次最高,人們對其感知度最高,這也就意味著,它的品牌附加價值最大。
其次,電飯煲是小家電品類中市場最為廣闊的,約有150億元,就目前而言是一篇極大的藍海市場,可以保證企業盡情施展拳腳。
最重要的是,電飯煲市場考察的是企業完備的綜合能力,而一旦這種能力框架成型,完全可以復刻到其他廚電產品的智慧化改造上,水到渠成。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大來看,想烹飪出美味香甜的米飯,需要溫度、壓力、材料的完美配合。而這背後涉及到分段式控溫蒸煮、電磁壓閥設計、電飯煲內建破泡器研發,以及現今大部分傳統電飯煲的無壓力配置模式……可以說,智慧化改造尤為深刻和艱難。
這是一個需要專注致勝的賽道。早在2016年,人民日報曾撰文,《為何別人家的電飯煲值萬元》,拋開炒作因素不談,天價背後的精細做工和高標準的專注產品態度成為價值的最佳衡量尺度。
長期處於“被選擇”的中國產品牌迫切需要研發一款屬於自己的高階電飯煲打破國際品牌的壟斷,樹立中國獨有的工藝標準和美學正規化。
在3C行業浸潤多年的楊華想要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廚房空間是營造美好並傳遞感情、拓寬社交範圍的絕佳場所。”2013年,楊華與有著同樣信念的小米生態鏈聯手成立了純米科技,以網際網路企業的姿態殺入了廚電產品的生產研發。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中國中國產廚電品牌需要質變,需要一個真正優秀的產品領頭羊。
無數的事實證明,只有一款真正優秀的產品,才能順利穿越整個產品週期,經歷從萌芽到低谷,再二次崛起,進而達到最終的成熟期。更可以理解為,也只有具備技術核心的產品,才能給中國廚電賽道帶來質的改變。
改變正在發生。
二、一場曠日持久的“腎臟移植”手術
如果說國人赴國外搶購廚電的熱潮是外企對中國產品牌的“示威”,那麼現在搭乘網際網路東風的智慧廚電研發則可以看成是中國產品牌另闢蹊徑下的“彎道超車”。
產品是船,品質是帆。
過去對高品質而言,安全和耐用是基礎,然而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現在消費者心目中,品質高的產品還意味著要有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純米在行動。如因不同海拔沸點不同,米飯沸騰後糊化的效果會受到影響,純米旗下的米家和TOKIT電飯煲則會通過網際網路智慧連線,系統能夠根據裝置所處的海拔自動設定給出加熱溫度的補償。
除此之外,APP和硬體產品的互聯互通也實現了廚電產品無限功能的自定義,擺脫繁雜無用的操作體驗,使得消費者與產品之間不再是使用和被使用的固化關係,而是可以深度交流的互動關係,這也就意味著使用者對烹飪也有了更多主導權。
智慧是表象,技術是核心。
據了解,純米作為小米生態鏈的代表性企業,其創始團隊多出身於摩托羅拉、華碩、IBM等3C企業的純米對產品品質有著近乎執拗的堅持。為了學習日本先進生產技術,楊華三顧茅廬邀請到了全世界第一臺壓力IH電飯煲的發明者內藤毅擔任純米的結構負責人。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歷經18個月研發,3萬多次試驗,煮了20噸大米,純米終於推出了首款米家壓力IH電飯煲。
可以理解為,這是一次中國產品牌終於樹起“中國標準”旗幟的勝利。
據了解,內藤毅先生曾經有個心願,“想做更好的電飯煲,賣回日本去”,在12月9日小米在日本召開的釋出會上,出場的米家IH電飯煲一經亮相,便贏得了在場人的極大關注和期待。
一個小細節是,在電飯煲的生產製作過程中,產品結構之間一般會有間隙,業內稱之為“段差”,段差太小會影響產品的靈活使用,段差太大又會影響美觀。純米以3C產品工藝的要求研發家電產品,經過近5000次的打磨終於把中國產電飯煲的精度由1mm提升到了0.1mm,從此改變了中國產電飯煲的精度標準。
對於產品品質的追求,純米始終秉持“不將就”的理念。而專注高階智慧廚電的TOKIT就是凝聚純米制造理念的最佳代表。
TOKIT智慧熱敏爐、電飯煲、智慧電壓力煲、電烤箱等幾大產品,通過流暢互動操控將智慧、社交、直播等元素帶入了廚房,在產品設計上也融入了很多新思路,全繫有6款產品獲得了“德國IF國際設計獎”、3款收穫“德國reddot國際設計獎”,3款拿下了“日本G-Mark設計獎”。
頂著高階網際網路廚電的光環,TOKIT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攀登者”,懷抱“滿足烹飪者有趣、酷、可分享等心理需求”,無論是在設計工藝還是功能品質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用楊華的話說,“ TOKIT的產品不是隻有顏值高或者某一個功能厲害,它是一個整體,就像一個人,氣質是由內而外從每個細節散發出來的。從外觀到內在都要追求極致。”
純米一系列智慧廚電產品的應用落地,更像是因為網際網路基因的植入而產生的腎臟移植,品質也好,技術也罷都是因為這個新腎臟所帶來的基因級別上的改變。
用科技的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烹飪問題,用IT產品的思維做家電,誕生於網際網路浪潮的純米科技,走出了一條“網際網路+家電”的智慧互聯之路,完成了自我迭代與升級。
愈發專注,愈發成熟,也愈發輕便。
三、“廚房經濟”的未來
差異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現在,面對愈發多元的消費者需求,很多傳統廚電品牌也在逐步革新,但受限於轉型過程中因營銷、渠道、市場份額、品牌力等因素變化而產生的大量內耗,企業轉型的動力和決心以及收效都不甚理想。反觀沒有束縛,一直專注軟硬體研發的網際網路企業在智慧化方面優勢明顯。
6年時間,純米科技的米家系列廚電已經完整覆蓋了廚電的5大加熱品類,總裝置烹飪超3億3031萬次,2019年預計營收超10億,產品好評率超過99%。
不同於客廳、臥室等生活場景,廚房與使用者的互動更加高頻和深度,烹飪式家電在與使用者的互動中積累的資料也更加多元和複雜,相對應能夠衍生出的價值也很多。
廚電與“吃”息息相關,這片百億藍海,也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領投純米科技C輪融資的光控眾盈執行董事長高揚曾提到,從行業格局和消費需求看,智慧小家電領域存在很大的市場機會,而且教育成本較低,這給了專注生產好產品的公司足夠的發展空間。
一個不可否認的大趨勢是,中國家電消費正在從“客廳經濟”向“廚房經濟”轉型,智慧烹飪與品智家居進一步加深了人與人的互動,廚電產業早已不再是單純滿足人們吃飯那麼簡單,廚房這一場景也被各式各樣的智慧化裝置重新塑造。
在數字化與商業模式創新引起的一系列消費方式變化中,年輕人毫無疑問是這場變革大潮的推動者與紅利享用者,在網際網路加持國有廚電品牌的當下,很難給未來“廚房經濟”形態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但不論是橫向產品形態的疊加,抑或是縱向產品深度品質的打造,可以確定的是,在廚房的大生態裡,諸如純米這樣的企業必然會成為這輪革命的新領頭羊。
專業鑄造高度,良幣驅逐劣幣。不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恆定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