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 hot pot ]

火鍋

先申明,這次微博前後並未收取瑞士火鍋所在餐廳及酒店集團一分錢費用,所有觀點也僅表明個人立場,與任何品牌與平臺無關。微博根據資料演算法將我的微博推給粉絲,這屬於平臺統一規則,也不是我人為操縱。

一覺醒來,我的微博截至今天下午的1:20,已經有390轉發,1801評論,1.5萬贊,其中有195人反對,總閱讀已經到了1165萬人次。距離釋出這條微博的時間12月9日的下午1:20,已經三天過去了。原文如下:

本來不想過多解釋,但為防止這件事引起困擾,我覺得有必要做一下溝通。

很多人糾結在“不敢多吃”這四個字上。舉個荔枝的例子,楊貴妃愛吃荔枝大家都知道,杜牧有句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太宗寵他,烽火臺當快遞站,官兵快馬加鞭,從海南到長安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天熱又怕壞,吃顆荔枝搞不好都要跑死匹馬。好吃到什麼程度呢?連著名美食家蘇軾都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可是,現代人很多都不喜歡吃荔枝,我喜歡,但也不敢多吃,因為我覺得多吃甜齁了。

相反,“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我沒吃過,萬一有幸,倒還是很有興趣多吃一點的。

原因很簡單,人變了,沒別的。吃東西這件事是很真實的,喜歡吃,能吃,就多吃。

沸沸揚揚的“中式火鍋”與“瑞士火鍋”的紛爭,我重點說下:

1、我本人不習慣吃辛辣,一吃隔天就長痘。私人時間吃火鍋也幾乎不沾醬料。所以,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講究鍋底與醬料功夫的中式火鍋,我是不太有福氣消受的。常讀我的美食內容的朋友也應該發現我之前多次提及,這是我的個人口味決定的。其次我從事的是美食品鑑評論工作,為了常年保養味蕾,確實也不適合常吃燙口與辛辣的食物,除非是工作中的品鑑。我非常尊重我周圍吃素的朋友,還有喜歡麻辣的,乳糖不耐的,海鮮過敏的...一起點菜會格外注意。不論是否有身體上的禁忌,我相信,每個人也都有依照自己口味去選擇的權利。

我也喜歡潮汕火鍋、北方的牛羊肉銅火鍋,以及比較清淡的菌菇湯、雞湯底的火鍋,還有打邊爐等。這些我的博文裡之前都有不少介紹。但這些火鍋因為原材料較好,價格偏高,目前還屬於比較相對小眾的市場。

2、我個人接受健身教練的建議,儘量多攝取蛋白質和油脂豐富的食物,原因是為了控制體脂比。西式火鍋不同於東方,最大的差別是沒有湯汁,其中以瑞士火鍋最特別,有乳酪,布根第,巧克力水果三種口味。我吃的那份琺琅鍋裡倒了紅花籽油,低溫油炸的牛肉粒,全程油都沒有沸騰,準確說應該是油浴。紅的加了紅葡萄酒,白的加了白葡萄酒和蘑菇片,真的非常適合我的口味。

我2016年寫過一本書,叫《植物油圖鑑》,所以做過近一年的家庭食用植物油的研究。紅花籽油確實對身體有好處:

百度的解釋:以紅花籽為原料製取的油品,標準型紅花籽油的脂肪酸組成為棕櫚酸5~9%,硬脂酸1~4.9%,油酸11~15%,亞油酸69~79%,碘價140左右,屬乾性油。油酸型紅花籽油以油酸為主,約佔60%,亞油酸25%,碘價105左右,屬半乾性油。油中含維生素E、谷維素、甾醇等營養成分,有防治動脈硬化和降低血液膽固醇的作用,可與其他食用油調和成“健康油”、“營養油”,還是製造亞油酸丸等保健藥物的上等原料。

芝士的蛋白質與鈣質也是我喜歡的,牛肉也是健身人士的最愛。鹽的攝取主要看醬料,我也是儘量少吃的原則。

3、這篇博文是我個人生活的純粹分享,沒有崇洋昧味的歧視,因為平時我是中西餐都吃的。當然,更不可能有國家立場。如果有,任何有理智的人肯定不敢去這樣發表言論。“踩一捧一”可能是措辭理解的誤會,我也沒必要做這樣愚蠢的蓄意對比,在陳述日常生活的事實而已。

至於美食的評判也是一樣的道理,我非常欣賞蔡瀾之前受批後的反應“我吃的很好吃。”

關於這點,感謝粉絲們不惜被罵也要為我聲援和佐證。

當然,表達不同的觀點我非常歡迎與尊重,有一位網友朋友與我探討“亞硝酸胺”,我錯看成“亞硝酸鹽”。被他回駁說,蛋白質與亞硝酸鹽在一起產生亞硝酸胺的事情,也提醒我芝士加熱會變成亞硝酸胺,是。我因為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也怕對公眾造成誤導,就特地查了資料並詢問化學系的朋友,做了鄭重的答覆。可惜的是,這位朋友已經把自己的微博刪去,只留下前後的一些隻言片語。

此間遭受無故辱罵讓我覺得匪夷所思。“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發生在雍正八年。當時有一位叫徐駿的翰林院庶吉士,這一句話被認為是反清復明的嫌疑,讓他腦袋搬家了。今天我這一篇微博,上上下下從罵我牧羊犬,問媽安好,罵到去死,已經讓我歎為觀止,“網路暴力”原來真的存在。

翻開幾個人的微博,才發現,原來有一些人以此為樂,那我也只能當樂子了。

隨著秦始皇合縱連橫,茶馬古道等等的往來,相較於幾千年前,中國的食材種類與烹飪方式已經潛移默化受了現在全球力量的影響,達到空前繁榮。同時,現在人類已經步入高度文明的社會。我們也越來越接受不一樣的文化帶來的美食薰陶,西餐與中餐已經漸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融合。早上去吃個西式早餐,中午吃口炸醬麵,晚上吃日料都沒人管。中國年輕媽媽菜裡有道三文魚刺身,還有安格斯牛肉,都是稀鬆平常的事。

以前因為食物供應鏈的交通與餐飲相對不發達,餐飲也沒有現在的市場傳播。才有一山一溝的人都有可能為了爭哪個地方產美食吵起來。古人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可是,我們現在何必呢?不服去吃,吃完不喜歡就選別家,絕對犯不著為口吃的還要錙銖必較。

能欣賞是福氣,不能欣賞也要有禮貌。

神 婆 問

推薦一個你喜歡吃的火鍋?

個人的自由,

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穆勒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製片人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蘇有朋的麵館開張了!一碗“豬蹄面”賣58元,端上來後筷子在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