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這期口糧酒的品酒影片之前,我先做些功課瞭解這幾款酒。
首先,我對口糧酒的理解就是:便宜、容易買到,價效比高。
對於什麼價格才是便宜,不同經濟實力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找了很多比較知名的品牌,看看他們各種產品的銷量和價格,我就還是從最便宜的開始。
價格大家在網上,在各種店裡都看得到,所以關鍵還是看品質怎麼樣。所以,我就自己買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酒。
這些酒在網上基本都是按件來賣的,但買一箱我也不能喝那麼多酒吧。於是從各種渠道一瓶瓶的買,什麼拼夕夕、什麼東、超市、及時達全都用上,總算花了8天時間全部湊齊了。
當然也有人說怎麼沒有醬香型的,如今醬酒的市場一家獨大,其他的完全被掩蓋了。醬香酒雖然非常多,但多數的銷售渠道並不很廣泛,作為口糧酒,在購買上是有困難的。有機會我在專門來一期醬酒的吧。
關於價格作為入門級別的口糧酒,我就選擇20-50元左右的。我公佈的價格都是官網整箱價格(6或12瓶),我知道加上各種促銷活動,是還能買到比紅色字型還便宜的單價。
但我不好整箱地買,一下買幾十瓶白酒,我這經濟實力不允許,於是就單瓶的買,但單瓶價格貴不少。這些加起來也不少錢啊,一個月的私房錢算是泡湯了,弄得我煙都戒了半個月了,你說為了給你們推薦口糧酒,我也是夠拼的吧。
下面我就依據酒精度從低到高分別介紹一下它們。
牛欄山:陳釀白酒在牛欄山的官網上或超市裡,這貨很醒目,銷量價格都給力,我就直接買了它。
後來覺得不對勁,牛二不可能拿這種固液法白酒和紅星二鍋頭對標吧。但從這款酒名我就看出了白酒的酒名是有多麼的隨意。“陳釀白酒”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標準才可以叫:陳釀白酒,但我想你這個水準叫“陳釀白酒”有點那啥了吧。
這個酒是快遞過來的,爬山涉水,有些漏液了,一股很明顯的香味,應該是模擬的“濃香”型,但香氣很單一,這香氣有些發膩,想想也知道人工痕跡很明顯了。
後面再買了一瓶牛欄山的清香二鍋頭,這一瓶是及時達買的,居然也漏液了。不過正好聞到香氣:糧食和曲的香氣就出來了。看了瓶子和蓋子兩款一樣,看來牛二的包裝技術還要提升啊。
枝江:枝江大麴——配製酒枝江有一些不錯的酒,也在尋找自己的出路,將之前的濃香酒慢慢改成了“柔雅”白酒,打造自己的特色。這瓶是它們官方旗艦店爆款首推產品,結果買回來一看:配製酒、液態法白酒+水+三氯蔗糖。
價格當然相當給力了。不過這個名字是:配製酒。可是你把枝江大麴搞那麼大,我還以為真的是“大麴酒”呢。結果“枝江大麴”還加了一個“®”。什麼意思呢?這個“枝江大麴”,不是說是大麴酒,而是一個註冊商標,我真的不用喝也會醉了。
哪天我去註冊一個24K金或9999純金的商標,再把商標用到18K金或鍍金的首飾上去賣,不知道行不行。
沱牌:沱牌大麴醇和型終於到了真正的白酒出場了,看原料:水、高粱、大米。沒有問題:固態發酵白酒。

濃香型白酒,就是你打出:濃香型白酒,那麼必然是固態發酵法了。
最厲害的是人家的執行標準:GB/T 21822-2008,這個不是普通的濃香型白酒標準(GB/T 10781.1-2006),而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沱牌白酒”的標準,在高度上和茅臺、五糧液都是一起的。
13.5元一瓶的價格,我還是要試了之後才敢說話。反正從酒瓶上說,這個酒沒毛病,值得一試。
扳倒井:52度1號樣酒標籤上:執行標準、原料、香型標準這些都沒有問題:固態發酵白酒。
我買它主要是看到了對於基酒年份的標註,這個值得我們肯定的一種做法。有人說它把2015年的酒只給一點。那麼如果這樣就不能叫基酒年份了。一定標註的是要佔大部分。但是確實我們白酒沒有相關的關於“年份”標註的國標規範。有些酒廠也開始做裝瓶年份,比如珍酒,就是裝瓶陳年最少半年才出場。
這些嘗試都值得我們去肯定,當然也需要相關的規範指導。
但是對於1號樣酒這樣的名字,我覺得有些不妥。“樣酒”就是樣品酒了,既然是樣品,哪裡來的大規模批次生產銷售的呢?
汾酒:黃蓋“玻汾”原料,執行標準代號,這些都沒有問題:固態發酵白酒。清香型白酒。

它還有一個:“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誌”。
這個標誌是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給符合《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範》和《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 》標準的申請企業,以區別於以食用酒精為基本原料的新工藝白酒。這個標誌企業拿回去不是什麼酒款都能用的。這個認證是授予企業下具體酒款的。沒有這個標誌不一定就是非固態白酒,但有這個標誌的就一定是固態法白酒了。
這個級別的汾酒有兩個一個紅蓋42度,一個黃蓋53度。酒款幾乎沒有自己的官方“學名”,只有小名“黃蓋”和“紅蓋”。很多傳統白酒企業在酒款系列的名稱上很隨意,這樣對於銷售是有阻礙的。
雖然你在系列酒款中是玻汾,叫黃蓋玻汾,但是否可以在酒瓶的標籤上明確地寫上名字呢。
西鳳:西鳳酒(綠瓶)原料,執行標準代號,這些都沒有問題:固態發酵白酒。

產品執行標準是:GB/T 19508-2007 地理標誌產品西鳳酒,而不是國標:鳳香型白酒GB/T 14867-2007。這個地理標誌產品國標和前面提到的沱牌,茅臺一樣一樣的。屬於比較牛的了。
這款酒名也是很隨意,就叫:西鳳酒,似乎它依然沒有官方學名。。那我說西鳳酒,究竟是指的這個公司、還是整個品牌,還是這個酒款?或是其他酒款?
牛欄山:大二鍋頭原料,香型,產品執行標準這些都沒有問題:固態發酵白酒。
至於名字也是比較隨意,大二鍋頭-綠瓶。
執行標準是:清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但其實牛欄山還有一塊金字招牌:地理標誌產品 的國標GB/T 21263-2007。可是我在牛欄山的官網裡找了很多商品,都沒有見到執行地理標誌產品國標標準的酒款。
不知為何拿著一塊金字招牌不用,我想是不是太多酒款都不是老廠做的,都在外地生產,不能用牛欄山地理標誌產品標準。
紅星:大二鍋頭原料,香型,產品執行標準這些都沒有問題:固態發酵白酒。
名字呢,正好是和牛欄山一樣,大二鍋頭-綠瓶。
很多人說藍瓶好喝,藍瓶屬於新開發的產品綿柔型,度數稍低一些。
還有關於牛二和紅二誰是二鍋頭正宗,從起源歷史上講,大家都很悠久。但從現代企業上說,紅二是最先建廠的,是作為49年開國獻禮產品,所以會叫:紅星。牛二建廠要晚幾年。
從地域上講,紅星是在聯合京城的老字號作坊組建的,也可以說是紅星全面繼承了北京二鍋頭傳統釀造工藝、裝置和人才。
牛欄山則是聯合河北省區域內的老字號作坊組建的,並且有據可查1965年,紅星對北京19家郊縣酒廠進行扶持管理,傾心傳授二鍋頭技藝,這其中就有牛欄山。
而且紅星的56度大二被認定為:“二鍋頭酒國家實物標準樣”;
紅星的北京二鍋頭釀製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紅星第八代傳人高景炎(紅星原廠長)被國家文化部認定為:北京二鍋頭傳承釀製技藝唯一代表性傳承人。
正宗不正宗,這些都只是過去式,我們需要的是現在的好產品。畢竟兩頭牛的生產基地都在外地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