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北方水餃

童謠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在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什麼冬至這天一定要吃餃子呢?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飢寒交迫,耳朵都凍爛,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熬,煮好後再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人們吃下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耳朵變暖,爛耳朵就變好了。

那知道了北方吃餃子的起源,南方吃湯圓你知道為什麼嗎?

史料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Sunny)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山東羊肉湯

山東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數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數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寧波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江南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冬至夜有全家歡聚,一起吃紅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天,時候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天煮紅豆糯米飯來趨避疫鬼,同時祈求祛病消災。

僑鄉開平——鹹湯丸

鹹湯丸是一道經典的漢族小吃,在廣東開平、台山地區最為流行。正宗的鹹湯丸和甜湯圓最大的區別是,鹹湯丸的沒有餡的。用糯米粉搓成團,再捏成丸,再和爆炒過的蝦乾,蘿蔔,肉絲、青菜等眾多食材一起下鍋煮,這樣,一碗鹹湯丸就完成了。

蘇州人吃餛飩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為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當然節日氣氛也很濃了。

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緻,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鍊條”、魚叫“吃有餘”等。餛飩也是蘇州人過冬至必吃的一種主食,當地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上海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在明、清就有了。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冬至團還可以用來祭祖和贈送親友。

潮汕地區吃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區是大節日,又稱“過小年”。冬至這天,當地人要準備貢品到祠堂白祭祖先,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種與湯圓類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圓”。

杭州人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祭祖,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廣東人吃燒臘

廣東地區也是非常重視冬至節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據介紹,廣東很多地區冬至這天要“加菜”,祭祖之後全家人準備一桌大魚大肉一起過節,燒臘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人們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贈送臘腸、臘肉等。

泉州人吃“冬至丸”

泉州人冬至這天祭祖團圓,出門在外的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過節,當地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泉州人冬至要吃“冬至丸”,早晨要煮甜丸湯供奉祖先,然後全家人以甜丸湯做早餐。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山東人的酒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