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燈光暗下來,四周靜下來,人們不約而同的向門口看去,只見三個強壯的奴僕合力抬著一個桌面大的盤子,高度足有一米,這時賓客們知道,第一道大菜上桌了。

刨冰擺成火山狀,邊緣整齊碼放著塞滿魚子醬的龍蝦,每隻都有半個手臂長,火山口的位置堆滿了牡蠣,下面則是泡在醬汁裡的海鱔,環繞在火山周圍。

奢華而浮誇的烹調是羅馬晚宴的特色,等閒是吃不到的。

像這道菜,就是羅馬名廚阿皮西奧的絕活。他不僅是位廚師,還是位富有的羅馬人,更是熱愛食物的老饕,美食是他的生活重心。

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阿皮西奧甚至裝配了一艘船,沿著利比亞海岸釣龍蝦,只因為那裡的龍蝦體型龐大,味道鮮美。

不過這道菜壯觀是壯觀,但龍蝦、魚籽、牡蠣、海鱔一起煮,到底是個什麼味道?是珍饈美味還是黑暗料理?羅馬人的一日三餐到底吃什麼?

如果你也感到好奇,不妨接著往下看。

1、平平淡淡才是真,尋常人家的一日三餐

要說羅馬的一日三餐,這“三”很關鍵。羅馬人竟然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吃三頓了,要知道,在中國大概在宋朝的時候,才能吃上三頓飯。

那還是因為宋朝經濟繁榮,商貿發達,取消了宵禁,不用再像唐朝時那樣,聽到108聲靜街鼓就得玩命往家跑,否則就會被武侯抓住交罰款。

因為取消了宵禁,晚上也可以做生意,可以買東西,逛街逛餓了可以吃宵夜,所以才從一日兩頓變成了一日三頓。

羅馬人的觀念跟我們差不多,都推崇“早上要吃好”。

羅馬人的早餐是相當豐富的,卡路里很高。桌上總會有一些薄餅,蜂蜜,牛奶,果醬還有乳酪和蘸酒的麵包,甚至還有肉類。

除了沒有咖啡,就跟現在的西式早餐差不多。

對羅馬人來說,早餐是一天中的大餐,午餐反而吃得較為簡單,一般都是在街邊的酒吧就解決了。

說是酒吧,其實在門口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兒,特別是迷迭香跟肉同時煮的味道,讓人食指大動。

酒吧內的空間很大,放了很多桌椅,人們坐在旁邊吃飯,顧客男女都有。門口通常會擺著一個長長的L型的櫃檯,檯面上有圓形的大洞。一個女孩一邊用一根長勺子舀橄欖,一邊從另一個洞裡舀出小麥製成的粥,放在兩個不同的盤子裡,端著離開了。

難以想象這樣一家街邊的小店,牆上竟然還有裝飾品——一副溼壁畫,畫著盛了豆子的盤子,裝著橄欖的杯子和兩個圓圓的東西,像是石榴,或者鼓類的樂器。

後來在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在另一家飯館裡發現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溼壁畫。有學者認為,這樣的畫相當於是畫在牆壁上的選單,讓人能對店裡賣的東西一目了然。也像是在告訴過往的行人,我們提供美食、飲料和好聽的音樂,有需要就停下來看一看呀。

傍晚時,全羅馬人都在準備著一天中最後的重要約會——晚餐。

因為中午吃的簡單,羅馬人的晚飯通常比較早,四、五點鐘就開始了。

普通羅馬人的晚餐可吃不上“龍蝦火山”這樣的大菜,要想領略羅馬菜的精華,我們得去個上檔次的地方。

2、朱門酒肉臭,貴族的晚宴有多豪奢

這也許是一位貴族,甚至是一位元老的家,厚重的大門從外面看平平無奇,但走進去就有曲徑通幽的感覺,細緻的柱廊,精緻的青銅雕塑,承雨池裡泛著粼粼波光,庭院中栽種著珍貴的樹木,草叢中有孔雀遊走。

到達前廳時,有些賓客已經落座了,他們斜倚在躺椅上,正由奴隸為他們洗腳,因為一會兒整個人都要躺在躺椅上進餐,如果腳有味道可就尷尬了。

每當新客人到達的時候,管家奴隸都會做出一個手勢,在角落的樂師會演奏起莊嚴隆重的樂曲,好像婚禮進行曲似的。

雖然對羅馬精英來說在,這樣的晚宴大多是一種社交場所,但是在晚宴上談論政治議題則被視為不識大體的表現。人們寧願談論玩笑,說說俏皮話,當然談論詩歌是最得體的。

有的晚宴上甚至會由一位有學問的希臘奴隸來背誦詩歌,為晚宴增添文化氣息。同時詩歌也是上菜的訊號。

第一道菜通常是最重要的,得像開篇所說的“龍蝦火山”那樣才算有氣勢。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創意菜。比如這道叫“大漠風光”的菜,是用番紅花和雞蛋攪拌成的黃色醬汁,模仿沙漠中的沙子。中央冒著黑煙的怪異物體竟然是一隻駱駝的腳,真是一道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菜。

羅馬菜注重創意,宋朝菜更注重意境和美感。

《宋宴》一書中描繪過一道尋常的食物,叫做“梅花湯餅”,現在人看來不過是一道簡單的面片兒湯。但是當時的人會用白梅和檀香做的香湯和麵,每一片面都會做成梅花的形狀。

就像汪曾祺說的,我所謂的“清香”,即食時如坐在河邊聞到新漲的春水的氣味,好想嚐嚐。

這道“梅花湯餅”,真是讓人“好想嚐嚐”。

當然,羅馬宴會上的菜式很多,不止這些創意菜。據傳說,有人因為吃的太飽中途會出去吐一下,回來再接著吃。

因為太熱愛蜂蜜了,很多羅馬菜的口味都是甜、鹹不斷交錯的,主菜和甜點都是如此。羅馬人很喜歡把一種口味,加到另一種味道內,他們認為這樣會創造出與前兩者迥然不同的全新味道。

這種混合之美,中西皆同。金聖嘆就曾經說過,花生米與豆腐乾同嚼,有火腿味。

3、滋味混雜的舊時光,那些跟宴會有關的故事

宴會快要結束了,奴隸們已經端上了餐後水果,大多是蘋果,葡萄和無花果。但是自從羅馬人向東開疆闢土以後,桃子和杏仁也開始出現在羅馬的餐桌上。

這時一位賓客從盤子裡拿起一個無花果,端詳片刻,突然大喊一句:迦太基必須毀滅!然後,把無花果一口吞掉,其他人則點頭表示讚許。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指的是羅馬跟迦太基的一段往事,在幾百年後的羅馬人看來,也不過是個歷史典故,就像我們說“草船借箭”“暗度陳倉”一樣。

“迦太基必須毀滅”這句話,來自老加圖。老加圖來到迦太基,看到一場大戰之後,損失慘重的迦太基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再次繁榮了起來,羅馬人卻渾然未覺,還以為一切盡在掌控。

老加圖感到了強烈的危機,回到羅馬後,他提著一個裝滿無花果的籃子來到元老院,對他的同事們說:“你們猜這些無花果是何時採收的?僅僅三天之前在迦太基採收的,這就是我們的敵人和我們城牆之間的距離呀。”

無花果的新鮮程度讓元老們印象深刻,他們一致贊成了對迦太基發動戰爭,最後徹底毀滅了迦太基。老加圖的這句“迦太基必須毀滅”也成為了名言。

不起眼的水果背後,竟然隱藏著這樣一段歷史故事,象徵著羅馬的輝煌,也難怪周圍的人會頻頻點頭了,這樣的話題在宴會上很容易引起共鳴。

當然,類似的宴會,不只是拉拉關係、講講故事,有時候也能辦一些隱祕的大事。

歷史劇《羅馬》中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剛從戰場回來的凱撒想讓當時的大祭司幫他辦事,於是他在宴會上“邂逅”了大祭司,他向大祭司走過去的時候,只見一個人在凱撒開口的同時,輕聲在他耳邊唸了一個名字,凱撒便自然的向大祭司說:您的夫人西維亞還好嗎?我想為她送上一份遲到的生日賀禮。大祭司連忙受寵若驚的答應了。

在凱撒耳邊悄聲耳語的人是一名奴隸,被稱為指名者。相當於凱撒的祕書和人工備忘錄。

有這樣的人在,凱撒不用擔心在外征戰太久,不了解羅馬的人際關係,這些人的名字都在指名者的腦子裡。

同樣著名的宴飲場景,還有《韓熙載夜宴圖》中描繪的南唐時候,上流社會的家宴。

宴會中有美食,有美色,有歌舞,大概也少不了詩文唱和。但是韓熙載在宴會裡並不開心,他自始至終眉頭緊鎖,實力演繹“熱鬧都是別人的,而我什麼都沒有。”

羅馬的宴會,一般都要持續6~8小時。如果你屬於上流社會的一員,那麼一個禮拜這樣的宴會來上個兩三次,就是你的日常。韓熙載如果生在羅馬,想必會更加鬱悶。

直到現在,義大利人還喜歡呼朋引伴的一起吃飯。

在《讀書與旅行》一書中,作者描繪過他在義大利生活的場景。經常看到一大桌人熱熱鬧鬧的坐在一起吃飯、聊天。那個時候人和人的關係是很近的,好像尋常食物都能被他們吃出了不一樣的味道,作者在一旁看著都覺得胃口大開,想點他們吃過的菜。

其實這樣的場景,和我們描述的古羅馬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區別呢?或許頭上有檯燈,屋裡有冷氣,但是忙碌過後,一家人分享食物的喜悅感,千載之下,是別無二致的。

吃什麼不重要,和誰吃才重要。

在《射鵰英雄傳》裡最喜歡的場景是扮成小乞丐的黃蓉讓郭靖請吃飯,點了4水果4蜜餞,8個熱菜,8個冷盤,涼了還要重新再點一遍。後來她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塊被郭靖小心翼翼揣在懷裡的、被壓爛了的點心。

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吃一塊爛點心也是香甜的。

這個道理,黃姑娘一頓飯的功夫就懂了。

或許是因為食物不是奢侈品,不是裝飾品,而是最本質的東西,才能喚起人最本質的情感。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這5款“高顏值”蛋糕,你最喜歡哪一個?測你是女神還是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