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國最大的城市,在這座包容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中,全球各地的飲食文化在此交融,國內的八大菜系,日韓料理,西餐,在上海您幾乎可以品嚐到來自全球各地的美食,不過在中西美食的交織中,上海本土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飲食文化體系,不過上海的喜歡的味道往往不在星級酒店,而是在街頭巷尾的小弄堂中,它們價格親民,味道正宗,深受上海本地人的喜歡,那麼在上海人心中最傳統的美食又是什麼呢?
那麼外地的遊客一定會說,既是傳統美食又有上海本地特色,那必須是網紅的阿大蔥油餅,難道8塊錢一個,排隊要四個小時,每次還限購5個的蔥油餅還不夠有腔調嗎?哪個來上海的外地遊客不對阿大蔥油餅趨之若鶩的?其實你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雖然排隊等候的隊伍很長,但是你有見過幾個上海人在那裡排隊的?幾乎沒有,看來網紅的阿大蔥油餅對上海人幾乎沒有吸引力。
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其實在上海人心中最傳統的美食是大餅,油條,豆漿,粢飯,也是他們口中的“四大金剛”,上海本地人對它們的執著程度由來已久,雖然它們食材平價,製作過程也簡單粗暴,並沒有什麼核心技術,但是它們風味十足,營養均衡,早已經成為上海人心中味覺記憶,上海人對它們的熱愛早已超出了食物本身,成為上海最獨特的飲食文化。
據上海人說,大餅是“四大金剛”之首,有鹹甜之分,為了區分口味,甜的大餅往往是圓的,而鹹的大餅往往是橢圓的,這樣的外形似乎早已是約定俗成的,小孩子通常喜歡吃甜的,而大人則更青睞撒滿芝麻的鹹味大餅,油條應該是最百搭的食物了,在油鍋裡炸得金黃酥脆,可以搭配大餅吃,可以包在粢飯裡吃,更可以泡在豆漿裡吃。
那麼豆漿呢?上海人有三種吃法,一種叫淡漿什麼都不放,喝得就是原汁原味,一種叫甜漿放少許的白砂糖,另一種叫鹹漿,那講究就多了,裡面要放紫菜,蝦皮,榨菜,蔥花,醬油,滿滿儀式感,那麼粢飯又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糯米飯加油條,唯一的區別就是糯米飯的分量,少則2.3兩,多則半斤,但裡面只會放油條,不會放肉鬆,裡脊肉,脆餅這種不倫不類的東西。
老上海人說,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吃上“四大金剛”家裡條件應該算好的了,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買油條用筷子戳,油條尖尖頭不捨得吃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筆者覺得現在的上海雖然有很多的高樓大廈,但是弄堂是老上海的靈魂所在,而在弄堂中類似“四大金剛”的傳統上海美食,才是老上海人最眷戀的“老上海傳統”美食,而且永遠不會過時。
在上海對於很多的上海人來說,“四大金剛”不但開啟每一天的第一餐,更是舊時記憶的延續,嘗在嘴中,留在心裡亙古不變,是任何一種所謂的“網紅美食”所不能代替的,您說呢?您去過上海嗎?嘗過老上海弄堂裡的“四大金剛”嗎?談談您對這四樣食物的看法,期待您的精彩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