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是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全國第一批 開放的沿海城市。地理位置優越,倚靠燕山,瀕臨渤海灣。還是全國唯一一座以歷史上帝王的名字命名的城市,風光秀麗,氣候宜人,食材眾多,物產豐富。
在改革開放以後,小島上的餐飲服務行業,日益發展壯大,飯店,酒樓,小吃,排擋如雨後春筍般的紛紛出現在大街小巷。成為小島上眾多吃貨以及外地遊客的“美食天堂”。
但是,小島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 飲食市場是什麼樣的?很多現在的年輕人,就沒有什麼印象了。那我這個70後,結合老一輩人的記憶,就拋磚引玉給大家聊一聊。
說起來秦皇島的城市發展史,其實並不算長。在50年代前秦皇島有大大小小飯館50多家,一概都是私營,那時候是由舊時的商會統一管理。比較有名的館子有正街的“天寶齋”,西前街上的“三益居”,雙興街的“老二位”,遇井街上的“吳家餜子鋪”。其中的“老二位”的牛羊肉餡兒餃子,“天寶齋”的祕製叉燒肉,都是那個年代深受福斯百姓喜愛的美食。
在50年代中期,國家對私營企業進行統一的管理改造,私營的企業逐步的實行公私合營。同時期也新建了一批國營飯店。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後,又新生了一批集體和個體的飯店,酒樓,也漸漸促成了今日秦皇島的飲食服務業的繁榮景象。
在我的印象裡,小時候,對秦皇島老飯店記憶清楚的有幾家。
老二位飯店
要論年代的久遠,那得說從山海關遷來的“老二位”飯店,秦皇島數一數二的清真館子,絕對的老字號。
“老二位”,是清朝末年,在山海關南門裡八條衚衕開辦的,老闆是楊廷利。最早開始叫“楊氏餃子館”。專門兒經營蒸餃。他家的餃子,皮薄餡大,製作精細,咬開皮一兜湯。老話稱之為“一撂三件”(皮,餡,湯三分離,和灌湯包有的一比)。深受去吃飯的食客的歡迎。
在30年代,“楊氏餃子館”曾遭到日本鬼子的炮火轟炸,房倒屋塌。在重新修建的時候,當時秦皇島田氏中學的幾名中學生,根據老闆楊廷利的兒子楊紹增的口頭禪,“二位裡邊兒請”,建議將牌匾改為“老二位”。從此改為“老二位餃子館”。
在1949年的時候,“老二位”由山海關遷往秦皇島海港區,坐落在雙興街(今太陽城一帶)。到1979年老二位又遷址到 河北大街與海陽路交叉口的北側營業,是海港區第一大的回民飯店,生意火爆。製作的餃子保持著清真食品的傳統技法,風味不減當年。早點是麻醬燒餅加羊湯,在當時,是老秦皇島人心目中那一口地道的美食。
在我小時候。要是吃上一頓“老二位”的羊肉餡餃子那真如過年一般,會興高采烈的蹦跳很久。那餃子皮兒很薄,還很白。十分的軟糯, 咬開餃子皮兒,裡邊兒是汪著一兜油汁兒,羊肉餡兒是包裹的密密實實,用老百姓話來講就是一個肉丸,皮軟,餡實,一汪汁,嚥下肚去。是脣齒留香。
現在餃子已經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普通食物。但是 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餃子可是金貴無比。“老二位”的餃子做工精細,對手藝和口味的傳承要求非常嚴格。
我記得當時我認識一個朋友,曾經在“老二位”學徒幹過幾個月。大概在 1988年的時候,有一回我們去“老二位”吃飯,等了很長時間點的餃子上不來。可能是因為生意太火爆。後來朋友就直接跑到後廚去催,結果他也挺長時間沒有出來, 於是我就去廚房找他,結果發現他正在廚房幫著擀餃子皮兒。是雙手擀皮兒,用的是那種兩頭尖中間略粗一些的擀麵杖,手法很是乾淨利落。當時的我很有一些驚訝。
後來“老二位”飯店又遷到海陽路南側(酒香苑附近)。經營面積擴大不少,變成上下兩層樓。孰料,遷址後的“老二位”竟然因為經營不善,門店日漸冷清,竟至無疾而終。使得“老二位”餃子,這道極具有年代感的美食,終究成為老秦皇島人記憶中的味道。
天寶齋飯店
也是解放以前創辦的老字號,坐落在正街。創辦人叫劉增福。以經營各種醬菜熟食聞名。據傳說,劉增福的父親劉寶堂是袁世凱的公子袁克定的私家廚師, 手藝相當了得。後來因為袁家失勢,劉寶堂輾轉回到老家開了這家“天寶齋”。天寶齋熟食的口味極佳,甜口的叉燒肉更是一絕。解放以後,“天寶齋”改制成集體經營,劉增福不再擔任老闆。但是“天寶齋”的菜品仍然受到大批的老食客的追捧。那年頭兒,幾個人切上一盤兒醬肉熟食,要上二斤豬肉白菜餃子, 再來一碟下酒小菜,整幾兩秦皇島酒廠出的白酒,吱溜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再夾一個餃子, 咬兩口大蒜,那就是神仙一般的享受。
我去“天寶齋”的時候,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了,和兩個朋友。“天寶齋”已經 搬到新一街的衚衕裡。菜品依然沒變,醬肉熟食,餃子就酒。地方不大,吃飯人不少。基本每桌都在喝酒。喝的是那種打在小酒壺裡的散白酒,38度,52度兩種。燙熱之後喝在嘴裡,剛開始是甜口,卻辛辣異常,難以下嚥。可能還是最開始的那種白薯幹釀製的老散白酒。當時年輕十分逞強,要的是52的高度白酒。結果一壺酒下肚,就已經醉眼惺忪。又再喝了點,就直接醉倒。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曾再去。
後期又有老“天寶齋”原經理在建國路上開辦了個體“天寶齋”飯店,號稱“第一樓”。一直顧客盈門,生意不錯。在前兩年,“冀字號老店”的評比活動中還得了個第九的名次。
文化路飯店
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創辦的,坐落在文化北路道西。緊鄰著市公安局舊址,飯店的餐廳是無樑薄殼兒造型。房頂是一個帶有弧度的殼子。在當時的秦皇島建築中絕對是一個比較亮眼的設計,可稱得上是獨樹一幟。老秦皇島人都習慣叫它“王八蓋兒飯店”。它在當時是海港區裡最大的飯店。主要經營的是早點,正餐,夜宵。還兼營醬菜熟食,在80年代初期還引進了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生意一度十分紅火。我身邊兒有朋友,當時就是在文化路飯店做過學徒,學習廚藝。飯店當時還能接待婚宴。幾十塊錢一桌,海鮮,肉菜,有葷有素,一應俱全。
文化路飯店,在90年代開始逐漸走入沒落,倒閉於私營風起之時。原來的建築幾經易手早已面目全非,現在的門臉兒是一家經營電子產品的門店。
渤海春飯店
渤海春飯店,是七八十年代與“王八蓋飯店”齊名的國營大飯店。是1975年建立。坐落在河北大街中段路南。現在視聽研究所大樓的西邊(原來百信酒店的位置。)不愛春飯店當時主營的是地方福斯菜, 還有餃子,饅頭,烙餅等主食。在80年代中期又引進了北京烤鴨,和川魯風味兒的菜餚,冬季的時候還經營涮羊肉,吸引大批的食客前去就餐,生意一度非常火爆。
也是在私營風起的時候,國營飯店難逃厄運,慢慢兒走向衰落,在90年代後期關門。不過原址一直都有經營餐飲的門店在營業,可能也是沾著交通便利的光。但生意難復當年的紅火景象。
福斯飯店
福斯飯店是老清真街與柴禾市街交叉口處一個不算太大的飯店。建於1974年,是一家集體企業。經營炒菜,燒餅,餛飩等 在當時都非常受老百姓的歡迎。而且它是當時極少經營夜宵的一家飯店,尤其是下夜班的工人,是他們果腹充飢和“整兩口”的唯一去處。所以到很晚還是燈火通明。
我當時就住在附近的通真街,由於年紀太小,印象中肯定沒有在福斯飯店下過館子。但是記憶裡,我卻在那兒買過油炸餅。當時應該是一毛二分錢二兩糧票,一張油炸餅。那時,福斯飯店一進門的右手邊是一排售賣的視窗,裡面就是 一群穿著白工作服,戴著白帽子忙碌的阿姨。左邊兒就是大圓桌鋪著白桌布,想不起小桌散座是什麼樣的了。飯店的空氣中永遠瀰漫著一股油炸食物升騰起來的香氣和泔水桶裡酸腐 氣味的混合味道。
後來在1985年左右,由於搬家到了耐火廠附近,也遠離了當時的市中心,福斯飯店的印象也就漸漸淡了。不知道它是在哪年關門的。
想來也是在私營風起時, 國營和集體飯店, 在體制上的弊端暴露出來。隨著豆花酒樓,全聚德烤鴨店,羊城飯店的崛起,一起隨著改革大潮,紛紛在競爭中落敗的。
想起那個年代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秦皇島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雖然海里物產豐富。但當時的秦皇島的老百姓下館子,卻很少有吃螃蟹,皮皮蝦這一類的海鮮。可能也是那時候做法單一,除了蒸,煮別無其他做法,再者就是海鮮不禁餓的原因,民眾更喜歡吃肉。那時的海鮮也非常便宜,花上兩毛錢,絕對就能拉一排子車的麻蚶子回家。在80年代中期,北戴河海濱,暑期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外地遊客,手裡拎著一網兜一網兜煮熟後紅彤彤的大紅夾子螃蟹 走過。
2000年的時候,碰到過一個認識時間不長的朋友。家是石門寨的。他說小時候,家裡過年的時候買不起肉,沒法包餃子,就在半夜,跑附近河裡逮只甲魚,回家燉了過年。那都是純野生的,還不敢讓街坊四鄰知道,怕別人笑話。
現在一切都變得完全不同。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回憶起曾經記憶中的美食。與其說是品嚐味道。不如說是用味蕾去回憶,曾經以往的舊時光。關於小時候,關於老地方,關於秦皇島老飯館。
往往在一個人獨處,安靜的下午茶時間裡,不經意的,會想起以往小時候的很多回憶。舌尖味蕾會隨著思緒肆意翻騰著,心思也會循著一起跌宕起伏,時間彷彿又回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秦皇島, 那股熟悉又遙遠的童年記憶中的老味道,來自於“老二位”羊肉餡兒餃子,“天寶齋”的醬肉熟食,福斯飯店的油炸餅……
那個簡單純樸又有滋有味兒的美好年代,只能漸漸地流存在老秦皇島人的記憶中。
#吃在中國# #舌尖下的老字號# #舌尖上的老味道#
-
1 #
-
2 #
老二位旳羊湯館當年坐落在長城馬路魚市場隔壁,前廳只有十幾平米,沒有座,周圍牆上訂著窄的木臺,大家站著喝湯,廚房裡一口大鍋煮著紅白羊下水,熱騰騰的翻滾著,一個師傅負責往外撈,一個師傅切,不分品種,統統放一大盆裡,記憶裡是一個:姓張的老師傅賣湯,原汁原味,味道純正,是現在的湯館無法相比的,,
-
3 #
我是秦皇島本地老人,作者寫的是非常真實的歷史,本人很有同感。
-
4 #
寫的真好,五十發以上還有記憶,做為老的秦皇島人,這是一種精神財富啊!
-
5 #
民族路新雅飯店,秦園熟食,老山海關熟食,包子,葷鍋…
-
6 #
現在西沙灘那的天寶齋是原來老西后街附近的那個,還是那個人在經營。我小時候住西后街六合裡 總跟我爸去。跟建國路這個還不是一家 不知道具體哪個正宗
-
7 #
最喜歡吃山海關福全域性的悶口條,悶胸口,那是真香啊
-
8 #
天寶齋福斯喜歡的酒館,名不虛傳
-
9 #
筆者沒寫老二位的羊湯
-
10 #
小時候父親經常買天寶齋的叉燒肉。
-
11 #
謝謝您的美文,又撩起了一波老念想兒。
-
12 #
好像又回到了從前,滿滿的都是幸福的回憶
能將秦皇島的攴飲史寫的這樣詳實真好,給作者點贊!希望攴飲業繼承、巨集揚、發展秦皇島美食,為建沒美好港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