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講“搗漿糊”,意思是瞎搞,糊弄人。每次做polenta,我都覺得自己在“搗漿糊”。
這道古老的義大利菜餚,本是古羅馬時期的食祭:將穀物磨成的粗粒,加鹽,用沸水熬成漿糊的狀態,拿去祭神。原先用的是大麥、蕎麥、栗子等,直至新大陸的發現,義大利的神,才吃到這種玉米版本的polenta。
中國的陝甘寧地區,也有類似的雜糧吃食,叫“攪團”。一碗穀物,能攪出一大鍋漿糊,俗稱“哄上坡”,好大一塊吃下,貌似填飽了肚皮,下地幹活時,剛爬上坡就餓了,其實全是水,不頂用的食物。貧窮人家果腹之用,傳至今日,倒也成了別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玉米麵(cornmeal)有粗細之分,黃色白色兩種,石磨的味道比較好。準備一口巨大銅鍋,義大利人叫paiolo。沒有銅鍋就用鐵鍋。不過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沒有耐心一刻不離守著鍋的同學還是用不粘鍋保險係數高一些。
傳統中,銅鍋被吊掛在壁爐裡,一家人圍坐,一邊聊天,一邊不停地攪拌鍋內的玉米糊,大約三刻鐘的光景,手臂有囔囔肉的同學可以乘機減肥。 現在沒人用壁爐煮飯了,如果是燃氣爐的話,注意火候,最好墊一個flame tamer,以免火不均勻,糊了底。
7杯水或高湯,加入1tbsp鹽,煮沸後,維持略沸的水溫,同時慢慢篩入約1 2/3杯的玉米粉,不停攪拌。
然後調節火候,攪拌40-45分鐘,可以聞見濃濃的玉米香味。等刮開邊緣,玉米糊不會粘回鍋壁的稠厚程度時,盛入大碗。約10-15分鐘,倒出模,像一塊柔軟的糕,切開食用。也可挖開當中部分,填入雞鴨魚肉或香腸。
三大麻錢一骨朵蒜,尕磨裡磨哈的豆麵,油潑辣子油潑蒜,辣辣地吃一頓攪團。Polenta熱食的方式,也類似“攪團”:
1.拌入黃油和parmesan乳酪碎,gorgonzola乳酪也行。
2.搭配清淡海鮮,淋一點蒜茸和橄欖油。
3.搭配燉肉或烤肉。
Polenta冷食,則塑成3英寸厚的糕,隔日凝結後,吃法就更多了:
1.切片煎一下,類似我們蘿蔔糕的吃法。
2.做成千層面(lasagne)。
3.切絲或切丁,炸脆了配色拉。
義大利人戲虐“吃Polenta的人”是腦袋裡一團漿糊的笨蛋。說實話,我不太習慣熱食這種糊糊的東西,還是比較喜歡切糕的吃法,炙得焦一點,更多玉米的原香。
一次多做些,包好了冷藏,可以放很久。餓了的時候,切一片,很方便。可以隨意配些醬料,也可以配主菜墊底,清淡的口感絕對不會喧賓奪主。聖誕節準備做TK師傅的燜小牛胸肉需要polenta搭配,先提前準備好,順便寫個小結。
小蘋,出生上海,旅居美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理工背景,美食家傳。從傳統的滬上及江浙美食,到歐美大陸各種美食,涉獵廣泛,中餐西餐,中點西點,喜好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記憶與現實彼此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