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墩子,在很多地方被叫做蘿蔔絲餅。但在上海,蘿蔔絲餅是另外一種東西,是稍微高檔一些的點心店才有賣的。而油墩子,恰是地地道道的攤頭點心,但這半點也並不影響油墩子受人喜愛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物美價廉。下午放學時間,小菜場門口、學校門口,老早總有油墩子灘頭,賺的是貪吃的學生族那點小小的零花錢,若賣貴了,怕是沒的好銷路。
過去沒有人會在家裡自己做油墩子。一是費油。經濟還不怎麼富裕的年代,誰家也起不了那麼大一個油鍋,除非是批量製作,否則這成本划不來。二是模具。做油墩子,你先要去白鐵匠哪裡敲個橢圓形狀的模具,側視則為梯形,這樣口大底小,方便出模,並且帶著一根長長的柄,末端彎曲成鉤狀,以便掛在鍋沿上,而不會滑脫掉入沸騰的油鍋裡。
這東西現在在淘寶上有賣,十八元兩個。不過我用的是家裡現成的蛋撻模,沒有柄,可以用其它有柄的器具協同工作(如圖)。
做油墩子,先要調個麵糊:一個蛋黃,一杯低筋麵粉,一杯冰水和1tsp鹽。這點麵糊,能做老多油墩子了,多半是用不了的。蛋白不要,加了蛋白,麵皮不脆。我的“一杯”是指美式量杯,為236.588237ml(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博友上百遍了)。
油墩子的餡料是蘿蔔絲,多是秋冬季節,蘿蔔上市的時候吃。不過現在不講究節令了。我更是五花八門的,不僅蘿蔔,還有茄子、西葫蘆、南瓜、甜椒、蘆筍、藕......各路英豪齊上陣。可以擦絲,也可以切成碎丁兒。不用多,一點點就夠用。
將一鍋油,連同模具燒熱了。先舀一小勺的麵糊倒到模具內,只消在底部能形成一層薄薄的麵糊,然後碼入蔬菜,淋上一勺麵糊,使得模具沿口齊平,送入油鍋內炸至定型,撈出。少許冷卻後,敲打模具,脫模。然後重新入油鍋,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這東西一定要現做現吃,脆熱的麵皮,咬一口下去,是軟軟的麵糊夾著蔬菜。一個就能管飽。
(我做的是茄子蘆筍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