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有吃吃一夜,無吃凍—夜”,蘇州人的精緻裡離不開對自然節氣的嚴格遵循,冬至在蘇州的隆重堪比過年,在“肥冬瘦年”的民俗中,老蘇州人過冬至,家家家掛喜神像,祭拜祖先,小輩還要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年一樣,所以稱“冬至大如年”。

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蘇州人的冬至味道里,一杯適時而來的冬釀酒就是冬至裡香甜酒味,更準確的說它是蘇州人特有的飲料,人人皆可飲。

冬釀酒的歷史很悠久,冬釀酒亦是冬陽酒,小麥為曲釀酒,以小雪後下缸為佳。用桂花、糯米一同釀造的為桂香,用淡竹葉煎湯代替水的,為竹葉青。講究的還在酒中加木香、砂仁、金橘、梅蘭等植物花果。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清人顧祿(1794-1850),蘇州人,著《清嘉錄》專記蘇州民俗,有“冬釀酒”一條:“鄉田人家以草藥釀酒,謂之‘冬釀酒’,有‘秋白露’、‘杜茅柴’、‘靠壁清’、‘竹葉青’諸名。十月造酒,名‘十月白’。以白麵造麴,用泉水浸白米釀成者,謂‘三白酒’。其釀而未煮,旋即可飲者,名‘生甘酒’。’沈朝初《憶江南》詞注云 :‘蘇城俱於臘底釀酒,四月中窨清,色味俱佳。’又有‘酒娘新搭杜茅柴’之句。”

桂花冬釀,一年年僅釀一次,蘇州人一年才喝一次,為什麼稱為冬釀?因為每年農曆十月釀造,冬天上市,所以又被稱“冬釀酒”或“十月白”,舊時農曆十月立冬後,吳地農家便開始用糯米自釀米酒,自謙是“杜做酒”,意思是自己家做的小酒。

農家制“杜做酒”,主要原料有太湖糯米、白糖、當年新桂花、梔子,冬至前一個多月開始準備,糯米瀝乾,蒸熟、打散,放涼後撒上桂花、酒麴,拌勻,放在大瓷盆裡,抹勻壓緊,用棉被包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待到米酒發出甜香,將酒和渣分離過濾,得到的就是自制冬釀酒。

過去蘇州人自釀冬釀酒,現在自釀的幾乎沒有,現在則以沽酒為主。每到零售期,等候一年的人們趕來排隊沽酒,能拎上一壺的,如獲至寶。如果賣酒阿姨一句“賣完了,明年再來”,未能買到者只得失落而歸,為了這一杯三分甜加兩分香的冬釀酒,上海人也會專程跑一趟蘇州,搶購幾瓶桂花冬釀。據不完全統計,蘇州人半月間要喝掉300噸人以上冬釀酒。

冬釀還有生酒和熟酒之分。老蘇州人的冬至味道里生酒的味道,生灑裡有酵母,如果不是在冷藏情況下,酵母會持續發酵,味道會發生變化,儲存時間在一個月左右,“熟酒”則經過高溫殺菌停止發酵,一般可儲存三個月左右。

冬釀酒“生酒”,瓶身捏上去發軟,外觀透明清亮,吃口甜,像飲料;出廠三五天的冬釀酒,逐步發酵,顏色微渾,酒精度上升,口感最為爽口香甜;而出廠一週的冬釀酒,瓶體變硬,酒色變渾,口感發酸,就不太好喝了。

擰開罈子,倒出小碗,淡黃色的酒液上飄著點點桂花,抿一口,有糯米的酸香也有桂花的甜,這便是老蘇州人喝慣的冬至味。冬至前後,無論老蘇州人還是新蘇州人,都奔向滷肉店和零售店,拎回滷肉加冬釀酒,“冬陽酒味色香甜,團坐圍爐炙小鮮。今夜泥郎須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在許多老蘇州看來,冬釀酒喝過,餛飩一吃,接下來便可期盼明媚的春天了。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去飯店不要亂點菜,這4道菜雖然好吃但不衛生,老闆自己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