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不吃水果,倒吃水果皮,這很中國!

一盤篤篤的“燒肉”,透著紅亮,被端上了桌,香蔥點綴其中,被鑊氣烘出香味。一筷子下去,落進口中,酥鬆綿軟的質感擊中神經,嘴巴中彌散著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香氣。

魚湯柚子皮

陌生,是調動了腦海中所有曾經吃過的“燉肉”,都搜尋不到一個相同的結果。

熟悉,是因為這一縷香氣似曾相識,好像涵蓋著某種季節的暗示,定睛望了望桌上剝好的蜜柚,是隻屬於冬天的某種芬芳。

“這道是?”菜落口,筷子還停在半空,遲疑之間責怪著自己的遲鈍。

“柚子,這是炆柚子皮,可以當肉的。剛剛的柚子沒見你少吃。”

柚子,對啊,沒想到這茬,路邊一字排開的上那一顆顆泛著金黃的柚子,怎麼能剝下皮就認不清呢?

魚湯柚子皮

吃水果皮這件事,彷彿一種心照不宣的祕密,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室貴族,都可以欣賞它的美。

煮柚子皮

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水果皮是捨不得浪費的邊角料。就像是剛剛那道紅燒柚子皮,在湖廣、福建、江西等地,變幻出更多的可能。

柚子種植的歷史在中國南方已經有4000年之久,在乾隆年間,更是被列為供品。福建廣東等地充足的光照、弱酸的土壤,使柚子得以在這裡開枝散葉。在小農作業的農耕社會裡,雨水的豐欠與蟲害的造訪隨時可能動搖一片土地的根基。

廣西容縣柚子林

碩果收穫之後,厚厚的柚子皮激發著人們的想象力。民間智慧再次派上了用場。柚子黃色的表皮苦澀,但下面那層白色的瓤肉質卻肥厚可口,於是被老百姓俗稱作“柚子皮”的白瓤,為食物的補充,自發的入了菜。

剝柚子皮

可以慢炆,生活在兩廣福建一帶的客家人,喜歡用釀的方式解決一切。去掉外皮裡瓤的柚子,鹽水泡去苦味,然後像豆腐一樣劃口塞肉,慢慢釀熟,肉香與柚子的清香互相交織,是客家再常見不過的柚皮釀

柚皮釀

可以爆炒,重口味的江西人鍾情於小米椒。坐鍋熱油,小米椒在極高的油溫裡爆出香氣,電光火石之間便上了桌,原本清爽無味的柚子皮,侵染了辣椒的火辣,初嘗時,沒有人會記得這盤菜的原型有多寡淡無奇。

辣炒柚子皮

可以入壇醃製,湖南湖北在醃菜這門學問裡無所畏懼,自然也少不了可塑性極高的柚子皮。湖南人用對待蘿蔔的方式對待柚子皮,削去表面,晒乾,然後入壇,靜待它在辣椒和蒜頭的作用下變成鹹辣開胃的下飯菜;湖北人就要更心急一點,等不到入壇的那天,直接粗鹽醃過擠掉水分,和上辣椒一拌,吃稀飯也能吃到撐。

湖北湖南隨處可見的晒柚子皮

和柚子皮類似,西瓜也在果皮入菜的席位中佔有一定的分量。想到清代溫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尤其喜歡西瓜皮,對它評價甚高,在《隨息居飲食譜》中他是這樣描述的:“肉外青皮,以瓷片刮下,名西瓜翠衣,入藥涼驚滌暑。”

切西瓜皮

當然,王孟英筆下的西瓜脆衣是西瓜靠近表皮之下的淡綠,老百姓用來入菜的多是介於淡綠和鮮紅之間的那層白色。

滬上姆媽喜歡用瓜皮炒肉,涼拌也依舊得體。削下的西瓜皮滾水一翻、冰水一陣,爽脆有韌勁的口感還在,切條也好,切絲也罷,喜辣的加點辣子,喜酸的加點香醋,微微一拌就是一道易得卻又得體的小菜。

涼拌西瓜皮

像柚子、西瓜這類“皮”厚的水果,都帶著中間一層水分充足的白瓤,去掉最外層的表皮和鬆散的內瓤之後,吃起來格外爽口,與青菜不差絲毫。

除了入菜,水果皮還可以作為再加工之後的副食,搖身一變,混入蜜餞果乾。

曾經的蜜餞攤

不必憐惜人力成本,蜜餞果乾的發明,最開始是為了調整水果入口之初的酸澀。就像生活裡的一味甜蜜。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過的那般,古人“用鹽曝、糖藏、蜜餞為果……薦酒、作訂皆佳”。

慢慢的,帶著自身水果香的果皮,也開始加入其中。它們無需像西瓜柚子一樣繁瑣去皮,因為在蜜與糖的滲透之下,早已經看不出當年的模樣——其中名氣最大的,還要數橘子皮做的青紅絲。

含有紅綠絲的五仁餡兒

別看現在一提五仁月餅裡的青紅絲,就會被群嘲。清朝時,青紅絲已經從普通的蜜餞一躍成為有頭有臉的食材,沒人記得它曾經就是幾塊普普通通的橘子皮。在數十個小時石灰水的浸泡裡,在紅綠色與糖蜜的醃製裡,在大太陽底下的曝晒裡,橘子皮褪去了苦澀,充滿著嚼勁,紅紅綠綠,看著就喜慶。

五仁餡兒的月餅

就像在蘇州,大戶人家的綠豆湯裡,鉚足了勁加進糯米飯、冬瓜糖蜜和青紅絲,這是區分普通綠豆湯的分界線。還有北京薩其馬、滬上八寶飯、揚州油糕,青紅絲都以各種形態點綴其中,帶著韌勁兒和甜蜜,成為寓意的一個表徵。

杭州的傳統紅綠絲多樣湯

與遙遠的東方相似,在西方,水果皮搖身一變成為了香料,為日常生活增添了一味,靠香氣俘虜眾人。

比如橙皮,就成為在西方各式料理裡點綴的食材之一。橙子最外層的橘黃色表皮裡,藏著著芳香油包,那種清新芬芳的香氣,讓人很難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檸檬屑是今天西方菜餚重要的輔料

幾百年前的歐羅巴大陸,來自東方的神祕力量——香料,伴隨著大航海時代的繁榮,開始影響到這篇土地,各國船隊紛紛前往大陸的另一端尋覓香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柑橘類水果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早在羅馬帝國時代,來自印度的橙子就曾跟隨羅馬軍隊的遠征被帶回義大利,哪怕到了今天,還是可以在義大利經典聖誕麵包panettone裡,咬到一顆兩顆橙皮。可惜的是,羅馬帝國在歷史中走向終結,橙皮也沒能倖免,最終銷聲匿跡。

義大利經典聖誕蛋糕panettone

橙皮大舉出現在歐洲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的事情。哥倫布的船隊從加勒比海沿海發現了橙樹,這種表皮散發迷人芬芳的植物,與他們要尋找的香料似乎並無二異。

與肉桂、香草一樣,橙皮在回到哥倫布的故鄉之後,被加到了甜點之中。糖漬過的橙皮和甜橙汁與麵粉混合,讓原本過於沉重的黃油質感變得輕盈,既有蛋奶的醇香,又多了一層水果的酸甜香氣。

糖漬橙皮

柑橘類水果表皮裡的橙皮油素,在被新增到食物中之後,散發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糖漬橙皮、橙皮利口酒、橙皮磅蛋糕……歐洲人對它的迷戀一發而不可收。

橙皮代替香料,為原本的菜餚佳飲填色增香,這之外還有葡萄皮,附著在葡萄皮之上的大量酵母,是促使葡萄汁慢慢變成葡萄酒的重要原料。在工業釀酒並不發達的往昔,人們會把葡萄皮輕輕壓破,果肉和皮混在一起,不僅帶來了酵母,更給葡萄酒掛上了顏色和風味。

葡萄皮也是葡萄重要的組成部分

葡萄皮也好,柚子皮也罷,它們或許永遠只是酸澀、無味的果皮,無論如何都不能變成甘之如飴的果肉,只能作為配角在一旁不做聲。

但這不可逾越的區別,又在一東一西不同的土地上被重新利用,成為人們的口腹之慾,讓這個世界上又多了一份香氣。

你們家鄉有吃水果皮的傳統嗎?都是怎麼吃?跟小編分享一下吧!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這個春節,在他鄉,煮一鍋餃子溫暖凍裂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