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銀耳,一種平凡可貴的食材。

為了讓它從皇室貢品變成平民食材,福建古田人努力了近半個世紀。

古田只是中國福建省的一個小縣城,但這裡是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耳產區,整個縣銀耳產量約佔全球的90%。

而提到銀耳烹飪,古田人在甜湯之外創新了更多的烹飪手法和菜餚。其中最出名的一道,便是出現在人民大會堂的“山海共歡笑”。

先說明一下,菌類和菇類都算是同胞,基本不分你我,只是在不同地域上叫法或許有所區別。

銀耳,是擔子菌門、銀耳綱、銀耳目、銀耳科、銀耳屬真菌的子實體,與金針菇一樣屬於“可食用的蕈類”。

我們能買到的銀耳品種,主要是大花銀耳、雪耳、糯耳。但這並不意味著銀耳家族“人丁”單薄。

單說古田,整個縣城就至少有12家菌種研究所,另外還藏了許多不為圈外人所知的本土專家。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研發的新品種。

為了培育新品,有人甚至自建一棟大樓,對外表態“誰也別攔著我做銀耳!”一個義無反顧、生死相守的畫面大概就是這樣。

我們從古田銀耳菌種培育專家姚錫耀那裡得知,根據外觀顏色,銀耳品種一般被歸類為黃色系或白色系。

至於具體有多少個品種,粗略統計有金耳、雪耳、黃菇、糯耳、雪衫耳、燕耳、本草銀耳等數十種,另外還有很多很多尚未正式命名的品種。

忍不住感嘆,古田人對銀耳愛得太深啦。

其實,最早實現人工栽種銀耳的是四川巴州、通江的菇民,但真正讓銀耳走向全球的卻是古田人。

古田人最早種椴木銀耳,產量相當少。於是,幾乎每個古田菇農都在積極尋找提高產量的方法。

技術更新從椴木到瓶栽再到袋栽,將200多天的生長週期縮短至40天左右。終於,現在,讓銀耳(鮮品)的年產量達35萬噸以上,居全國之首,甚至是全世界第一,成功把1500多元1公斤的珍品銀耳拉下神壇,變成普通人都吃得起的家常食材。

再加上,古田地處福建省中部偏東北方,重山疊嶂,多溪流、水庫,是一個能留下暖溼氣流的“聚寶盆”。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空氣溼潤,四季如春,多雲多霧,極適合銀耳生長。

領先的栽種技術和獨特的氣候環境,使得銀耳得到充分生長,色澤、朵形、氣味、品質及產量等,都是其它地方無法比擬的。

我們剛走進菇房,就被一股奇香吸引了注意力,有人說像茉莉,也有人說像玫瑰。

長在菌棒上的銀耳,或潔白通透,或淡黃無暇,朵朵盛開,貌比芙蓉牡丹。

銀耳只能做甜湯?你太單純了

最新評論
  • 1 #

    是不是古田會議的那個古田???

  • 2 #

    剩下的百分之十來自哪個縣?

  • 3 #

    唉別提通江銀耳了

  • 4 #

    涼拌好吃,有時候炒菜放點也很入味

  • 5 #

    現在火車經過古田停不停?

  • 6 #

    從山東拉棉殼的走起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燒烤大家都喜歡吃,但對身體也有傷害,尤其是年輕人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