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喜歡喝酒,最重要的原因是解憂與愉悅。
但是,酒為什麼會解憂?
《本草綱目》:“燒酒純陽,毒物也……與火同性,得火即燃……其味辛甘,昇陽發散,其氣燥熱,勝溼祛寒,故能開怫鬱而消沉積,通膈噎而散痰飲,治洩瘧而止冷痛也。”
《養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損人。節其分劑而飲之,宣和百脈,消邪卻冷也。若升量轉久,飲之失度,體氣使弱,精神侵昏。宜慎,無失節度。"
陶弘景:"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人飲之使體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湯液本草》:"酒能行諸經不止,與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緩也。為導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極高分。若味淡者則利小便而速下。"
《綱目》:"燒酒,消冷積寒氣,燥溼痰,開鬱結,止水洩。治霍亂,瘧疾,噎膈,心腹冷痛,陰毒欲死,殺蟲闢瘴,利小便,堅大便;洗赤目腫痛。"
《綱目》:"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寐。若夫沉緬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軀隕命,其害可勝言哉。"
上述的,都是第一流的中醫超級高手的觀察,講的很清楚精要。但是可能有些哥們兒,可能看不進去古文。我笨拙的翻譯摘要一下,很不準確,只是參考:
1、酒是純陽之物,其熱性第一。所以它昇陽發散,勝溼祛寒,所以能夠紓解鬱結,消除沉鬱;
2、酒能宣和百脈,通行一身之表,消邪卻冷。邪氣、陰寒暫時被酒驅趕;
3、酒能調和血脈,通暢氣脈,強壯精神,利於睡眠。
正是這三個原因,使得喝酒讓你愉悅。
然後呢,咱們還得進一步看到,
1、如果喝酒過度過久:體氣使弱,精神侵昏。
2、真人陶弘景說:“人飲(酒)使體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3、李時珍說:“若夫沉緬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軀隕命,其害可勝言哉。”
他還解釋其中道理:“熱能燥金耗血,大腸受刑,故令大便燥結。與姜蒜同飲,即生痔也……過飲不節,殺人頃刻。”
4、神醫扁鵲講的更詳細:久飲酒者腐腸爛胃,潰髓蒸筋,傷神損壽;醉當風臥,以扇自扇,成惡風;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痺;飽食訖,多飲水及酒,成痞僻。
咱們不少男同志都是老司機老酒徒,對照一下,是不是毛骨悚然?是不是和你的切身感受、你所見的酒徒身體狀況一模一樣?
5、元代神醫朱丹溪《本草衍義補遺》:“酒,《本草》止言其熱而有毒,不言其溼中發熱近於相火,大醉後振寒戰慄者可見矣。又酒性善升,氣必隨之,痰鬱於上,溺澀於下,肺受賊邪,金體火燥,恣飲寒涼,其熱內鬱,肺氣得熱,必大傷耗,其始也病淺,或嘔吐,或自汗,或疼癢,或鼻齇,或自洩,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病深,或消渴,或內疸,為肺痿,為內痔,為鼓脹,為失明,為哮喘,為勞嗽,為癲癇,為難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處治,可不謹乎。”
對照一下,是不是再次毛骨悚然?
6、汪穎《食物本草》:“酒,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既醉既飽,睡而就枕,熱壅傷心傷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溼生瘡,動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
毛骨悚然三連擊。
按照中醫的觀點,人的正常壽命是一百二十歲。
《黃帝內經》開篇就講:現在的人(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為什麼活不到120歲?
聖人直接給你答案:“今時之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聖人把首罪歸於喝酒過度,把酒當做水一樣去喝,而完全不顧酒是百藥之王,藥性極強,能活人,能殺人。
我們為什麼喝酒呢?因為煩惱,所以追求各種刺激,來產生快感,好解決煩惱。但刺激帶來的快感永遠是短暫的。煩惱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以妄為常”,不明本性。通過喝酒等一切刺激快感的方式,都是短暫的,乃至於背道而馳。
這個理兒容易講清楚,但對我們幾乎沒什麼用。
因為我們凡人“以妄為常”、“務快其心”。我們不知道本性是什麼?即使知道一點,也不覺得“養精”、“安神”有什麼重要性。而追逐酒、色、財、氣的快感,卻是顯而易見的。
這中間的理兒如果講開,是很龐大的內容,我也講不好,只止於此,略供參考。但酒的藥理、力量,是很清晰的,請諸位君子留意。
《黃帝內經偶摘》006 禹州千草堂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