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提起廣東潮汕讓人大快朵頤的美食,很多人都會想到在火鍋界能與重慶火鍋一較高下的潮汕牛肉火鍋。

  春節期間,對於很多在外地漂泊的潮汕人來說,更是沒什麼是一頓牛肉火鍋過後不能談的。潮汕火鍋鮮香美味,可以說在火鍋江湖中獨佔一方,那麼它的秘訣又是什麼呢?

  潮汕火鍋,舌尖上的全牛宴

  盤盤剛切好的肉片紅白相間,如大理石花紋又似雪花點綴,筷子一撩滑進漏勺,翻掂幾下,趁著熱氣在沙茶醬中一滾,入口便是鮮甜到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滿足感……

    與時間賽跑的新鮮

    潮汕火鍋一般選的是兩歲齡左右的黃牛,牛齡太小,沒有牛肉味,牛齡太大則太老。牛肉以母牛和肥牛為主,口感更加細膩。但潮汕本地沒有牧場,所以一般是在四川、貴州等地飼養後,再到潮汕當地育肥一段時間。育肥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讓牛肉有更加豐富的大理石花紋,以及肥瘦相間的維住口感。

  支撐著這一招牌的,還有“頭牛從屠宰到餐桌不超過6小時”的堅持。潮汕地區的牛肉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產業鏈,當地的屠宰場,屠宰的時間也基本是配、合火鍋店來的,早上屠宰供中午,下午屠宰供晚上,分割後快速運達,到店時牛肉的生猛之氣尤在。

  食材考究如此,湯底自然不能喧賓奪主。與以辣味取勝的重慶九宮格相反,潮汕牛肉鍋極為注重食材本身的鮮味,因此湯底、蘸料都必須清淡。最常選用的湯底有清水和牛骨清湯兩種。等湯底沸騰,舀出一碗,再撒上一層芹菜末,趁熱呷上一口,從喉嚨清爽到胃,可以敞開肚皮迎接牛肉了。

  不過最初,牛肉火鍋可沒這麼清淡。

  潮汕牛肉火鍋的前身,其實是牛肉爐——以混入沙茶醬的高湯為鍋底,再用炭火慢煮,在東南沿海一度非常流行。1949年之後,牛肉爐顯得格外奢侈,除了上層人士,很少有人能品嚐到。直到改革開放後,才重新迴歸大眾。由於大火力的卡式爐取代了碳火,直接把沙茶醬加入鍋中容易糊底,人們才逐漸將沙茶醬與湯底分離,形成了如今的清湯牛肉火鍋,而這與現代人追求清淡健康的趨勢不謀而合。

  精細無比的全牛宴

  潮汕火鍋最擅吃牛肉,將牛肉每一處都精準歸位,整頭牛都被完整消耗掉,毫不浪費,這才是潮汕人對好牛肉的尊重。

  牛肉按照牛的不同部位精心分類,每個部分都被賜予個名字:牛胸前的那塊脂肪叫胸口朥;牛腹部上的一條肉叫肥胼;牛脊背上長長的一條肉叫吊龍;最精貴的是牛肩胛上突起的一小塊肉,叫脖仁……每部分肉的口感都不相同,涮法亦各有講究。

  享受不到命名待遇的次要部位,也要細細手打成好吃的牛肉丸。一般制丸師傅要保持相同的速度和力道持續拍打牛肉兩個小時以上,才能保證空氣與牛肉充分接觸,以做出格外鬆脆有韌性的牛肉丸。

  然後,按從瘦到肥的順序將五花趾、匙柄、脖仁、吊龍、肥胼、胸口朥依次下鍋,小火慢煮,水溫還必須控制在80~85度,因為猛火會讓肉表層的蛋白酶迅速凝固,鮮嫩的口感大打折扣。最後將牛肉放在漏勺裡三浸三晾,過秒即撈,蘸上少許沙茶醬,讓牛肉在嘴裡融化,唇齒間瞬間油香四溢,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充滿儀式感。

  潮汕人最愛吃的部位要數吊龍伴,帶些肥肉,比吊龍更加香滑可口,肥而不膩,叫人一試難忘,口感嫩滑且無渣。潮汕牛肉火鍋中最難得的部分則是五花趾(牛的小腿肉,有時也說是前腿的肩胛腱肉),每500斤牛肉中僅出半斤,口感介於脆和嫩之間,肥瘦黃金比例,吃得到的都是幸運指數爆棚。除此之外,脖仁、手打生丸、牛舌、匙柄都是牛肉火鍋的精髓。

  精益求精的切工

  除了牛肉鮮嫩、吃法講究,潮汕牛肉火鍋還有一大賣點,就是顛覆掉過去的傳統,開啟廚房,牛肉“現切現賣”。

  它以半開放式的全透明廚房,把各式未分解的大塊鮮牛肉掛在食客眼前,旁邊還圍著幾個大廚師傅用熟練的刀工快速、嫻熟地處理著牛肉的各個部位。新鮮的牛肉熱氣騰騰,刺激感官也刺激食慾。

  除此之外,切肉師傅也是刀工了得。潮州牛肉火鍋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不能用機器,要用手切。手切的要點也有很多,如果切得不好,肉的纖維太長,要麼吃起來粗糙,要麼根本不好嚼。薄片切得好,這樣的肉吃起來輕、嫩;厚片切得好,吃起來就很右滿足感和成就感,用潮汕話講叫“飽喉”;切好的牛肉置於碟上,和地面呈90度倒放,牛肉會牢牢粘在碟子上不掉下來,保持水分的不流失……

  “切牛肉是吃牛肉的基礎,再好的肉不懂切,也就浪費了。牛肉切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口感和味道,每一塊肉都有紋理,要切得即漂亮又有口感,沒有好刀工的人可幹不了這一行。所以即使是開在外地的潮汕火鍋店,一般也會僱請潮汕本地的師傅前去主刀。”一家潮汕牛肉火鍋店的師傅如是說。

9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滷鵝滷製之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