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粵人嗜食蛇,謂不論何蛇,皆可佐餐……售蛇者以三蛇為一副,易銀幣15元,調羹一肯簋,須六蛇,需30元之價矣”。不管什麼蛇,在廣東人眼中都可以做為盤中餐的。
如果說蘇州是遵循著四季輪迴來享用食物的美妙,那麼廣東人則不然,“天下所有之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也”,這一句話也道出在廣東食材豐盛和奇異。
廣東省以外的人覺得廣東人真的是什麼都敢吃,天下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但凡可以被拿來吃的都被廣東人做成了佳餚端上了桌,注重養生的廣東人對於食的標準是不僅僅是好吃,還需要是保健及養生, 即使盤中之物令膽小者看到毛骨悚然,比如蛇這種讓膽小女生看到就會尖叫的物種,廣東人就會吃它,還把它列為冬季進補的好食材。
蛇類屬於冷血動物的,喜暖畏寒,地處亞熱帶地區的嶺南,溫潤多雨,冬暖夏長,最適合蟲蛇類生長,甚至於漢代的《說文解字》就明確聲稱,“南蠻,蛇種”、“閩,東南越,蛇種,從蟲門聲”……至於食蛇記錄從何而起?在中國的神話傳說《山海經》中就有過關於食蛇的記錄,“……黑齒國在其北,為人黑齒,食稻啖蛇”,“又有硃卷之國,食象。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啖之。”
廣東人吃蛇最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90年代,吃蛇之風有多狂?
在當時的廣州每天能吃20噸以上的蛇;
吃蛇一條街上,沒有吃不到的毒蛇。
吃蛇風甚至北上, 在湖南、上海和江浙一帶都能能吃蛇。
2000年前後,上海2萬家餐廳,80%都供應著包括蛇的野味。
2003年,從果子狸身上找到非典病源,野生蛇隨之消退。
現在,廣東人食蛇仍在繼續,不過都是以養殖蛇為主了。
冬天的時候,習慣進補的廣東人會選擇秋冬季節吃蛇,因為蛇冬眠前要貯足夠的脂肪過冬,所謂“秋風起矣,三蛇(指眼鏡蛇、金環蛇和眼鏡王蛇)肥矣,嗜蛇者,食指動矣”。烹飪蛇饌的技術廣東也是全國一流的,炒、燴、煎、扒、扣、煲等烹飪方法,或將蛇肉與其他配料配合,做出千變萬化的蛇菜來。
冬至之後,老廣們講究搞“一副蛇”來煲湯。一條劇毒的眼鏡王蛇,一條毒性稍弱的眼鏡蛇,再加一條無毒的草蛇,組成一副,三蛇分別對應人體中的心肺、脾胃和腎臟。喝了蛇湯,血脈通暢,整個冬天手腳都熱乎乎。
水蛇同珍珠米熬成粥,把珍珠米熬至開花,再把切好的蛇肉、蛇皮、蛇腸和蛇膽放入粥水中燙熟,一併加入陳皮和薑絲去味,水蛇粥就大功告成;
蛇皮也不要扔掉,Q彈勁道的涼拌蛇皮只需簡單焯水之後與 黃瓜、芝麻、辣椒等調料拌勻,吃過人的說它口感像看掌中寶一樣。
蛇骨、蛇肉、蛇皮同雞、豬舌一起燉成蛇羹;
用蛇和雞來燉出一個龍鳳呈祥的打邊爐,鍋底用紅棗、枸杞、圓肉、黨蔘、沙蔘等溫補型中藥材,搭配陽山雞、榕蛇一起開煲,煮出來的湯底味道又鮮又甜。經過8分鐘的等待,榕蛇的肉質變得柔韌有嚼勁,肉質又鮮又嫩,蘸上老薑油豉油汁,滿嘴都是膠原蛋白。
最經典的蛇的吃法也是最惹味的椒鹽蛇碌 椒鹽蛇碌不僅甘香酥脆,撕開蛇肉時裡面還帶有汁水,不會太乾身。“一般選用一斤八到兩斤的水律做椒鹽。這種大小的水律蛇肉質比較細嫩,炸透後依舊能夠保持蛇碌鮮嫩。”而製作椒鹽蛇碌的另一關鍵在於火候的把控,炸蛇碌必須生炸,經過兩百多度高油溫升炸,一步到位,對師傅手藝不可謂不考究。
一條蛇在順德廚師手中必會物盡其用,哪裡都不浪費,除了蛇肉料理方法,蛇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順德廚師的手裡都能變成美味佳餚。蛇肉、蛇骨、蛇皮(通常涼拌)、蛇腸、蛇肝、蛇蛋、蛇血、蛇膽,搖身一變變成了難得的珍饈美饌。
-
1 #
-
2 #
咱們東北人覺得下不去口
-
3 #
地球人覺得 廣東人是泰坦人種
-
4 #
貴州人表示看見蛇馬上抓起來,再來只老母雞一頓,大補啊
-
5 #
我們陝西人壓根就不敢吃。
-
6 #
庵河北人也下不去口
俺河南人覺得也下不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