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吊湯”這個字眼,也經常做鮮湯,可是一直都沒有認真的分析過用法多樣,種類繁多的鮮湯。
湯雖說在烹飪中起一個輔助的作用,但是在沒有味精的時期,給菜餚新增鮮湯,不失為一種最簡單有效地增鮮方式。時至今日,很多高檔的酒店製作高檔食材的時候,還是少不了鮮湯的使用,保證菜餚的原汁原味,為菜餚增色。
根據鮮湯的色澤以及濃度,我們一般把鮮湯分為:白湯以及清湯兩大類。白湯又分為普通白湯(毛湯)和濃白湯(奶湯);而清湯分為普通清湯和高階清湯(也稱高湯、上湯、頂湯),根據製作工藝,也就是“吊湯”工序的次數,高階清湯又細分出了“一吊湯”、“二吊湯”以及“三吊湯”等。
普通白湯普通的白湯,屬於製作工藝最簡單,相對來說不怎麼費時的鮮湯。這種湯做起來相對粗狂,謂之毛湯。普通白湯在行業上是屬於比較常見的一種湯,用料比較廣泛,用法也多樣,不管是星級酒店還是街邊小店都用得起,不論是麵條湯、還是燒一個酸菜魚、紅燒肉、燜制一些菜餚,都比較適用。
普通白湯製作的時候對食材的選擇不是特別嚴苛,雞架、鴨架、豬骨、肉皮等一些邊角料都可以。在製作的時候,先將食材焯水,去掉血沫、雜質以及異味,冷水下鍋,加蔥、姜、料酒去腥,水沸之後保持保持沸騰狀態2----3個小時,待湯汁變成乳白色即可。
普通的白湯所選用的食材,可以加水重複利用,時間愈久,湯色愈淡,可以打撈出重新制湯,也可新增新的食材繼續熬製。
濃白湯相對於普通白湯來說,濃白湯在製作的時候就要稍稍下點功夫了。濃白湯與普通白湯在製作的時候,最關鍵之不同,就是火候以及時間。濃白湯不僅湯色濃白,並且食材的鮮味能夠更大程度的釋放。
在製作濃白湯時,也是要將食材焯水、洗淨,冷水下鍋之後加蔥、姜、料酒去腥,待水沸騰之後,轉成小火,使湯的表面稍稍沸騰即可。熬製6個小時以上,湯汁完全變成乳白色,濃白湯即成。
濃白湯費時、費功夫,烹飪的時候,更適合烹飪一些本身味道比較清淡的一些食材,適合燉、煮、燜、燒、煨一些食物,濃白湯作為介質,更好的激發出食材本身的滋味,鮮香的滋味也比較濃郁。
普通清湯和白湯相比較,清湯製做起來就比較難了。清湯既要求保留食材鮮美的滋味,又要儘量避免食材中含有膠質以及脂肪,使湯汁濃稠變白。清湯的製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食材的選擇清湯的製作不同於白湯製作,對成品要求很高,所以在選擇食材上絲毫不得馬虎。湯的作用主要是為菜餚增鮮,所以清湯要選擇富含鮮味的食材;湯要清香,食材的異味就不能太多,牛、羊、魚等都不可選,當然,要製作牛肉清湯以及羊肉清湯除外;要保證湯色清澈,食材的脂肪、膠原蛋白、骨膠原、血汙、雜質就要少。
所以,製作清湯宜選擇老母雞或者是豬瘦肉,尤以老母雞為佳。
食材的處理早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熬製清湯用老母雞的記載,袁枚對老雞在烹飪中的作用,評價甚高。"雞功最巨,諸菜賴之, 故令羽族之首,而以他禽附之,作羽族單。"在《隨園食單》中,關於雞的雞的菜餚,多達30多種。
製作清湯之前,食材處理也尤為關鍵,食材處理為的就是去掉食材的雜質、血汙以及異味,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
1、將原料初步清洗,去掉雜質、血汙。
2、冷水將食材放到鍋中焯水,燒開之後撇去浮沫,在此過程中可以加少許料酒來去腥。這時候食材內部的血汙以及雜質基本被清理出來。
3、焯好水的食材,再次清洗一下,洗去食材表面的雜質。
4、制湯的時候,加入蔥、姜、料酒去腥,不過料酒的用量不宜太多,因為料酒中含有焦糖色。
火候的選擇想要湯清澈,除了不宜選擇易使湯汁變白的食材外,制湯的火候也是一個關鍵點。湯汁如果想要清澈,就得小火慢煨。在製作清湯的時候,冷水下鍋,水開之後立即轉微火,看到湯的表面似沸非沸,微微開即可。這樣的火力保持3小時左右,清湯就做好了。
火力如果太大,湯汁很容易變成白色,火力如果不夠,則食材中的鮮味無法很好的散發出來。
高階清湯高階清湯,加了“高階”二字,那就是清湯plus了,是普通清湯的加強版。高階清湯就是以普通清湯為基礎,進行“吊湯”工藝而來。
“吊湯”是一個怎麼樣的操作呢?吊湯其實就是用新鮮的食材將湯中的雜質吸附的過程。
“吊湯”的具體制作過程如下:
1、將煮好的普通雞湯靜置放涼,這時候湯中的脂肪就會浮在湯的表面,將油脂先撈掉。
2、用紗布將撈出油脂的普通清湯過濾,去掉雜質。
3、將新鮮的雞腿肉或雞胸肉或者是豬瘦肉去掉筋膜以及油脂,斬成肉糜,用清水浸泡,加蔥、姜、料酒去腥,浸泡出血水。
4、挑去蔥、姜,過濾掉血水。
5、將處理好的肉糜倒入之前過濾後的清湯之中,迅速開火加熱,燒開之後保持微微沸騰5分鐘左右,過濾掉肉糜以及其他雜質,即可得到“一吊湯”。
6、重複步驟以上3、4、5步一次,即可得到“二吊湯”;重複二次得到“三吊湯”。
“開水白菜”所用的湯,貌似白水,鮮味十足
制湯工藝的關鍵選材川菜傳統名菜“開水白菜”所用的高階清湯,也大致是如此。
烹飪中,不管是製作哪一類的菜餚,食材都要選擇新鮮無變質的,即使是火腿、臘肉以及鹹菜等,也要保證無發黴、變質,這樣才能保證食材圖案被的風味。制湯的時候亦是如此,食材如果不新鮮,食材的異味就會帶到湯中。
初步處理在制湯時,食材的初步處理,一般就是改刀、清洗、焯水三步。
改刀的目的,是為了讓食材適應容器,並且方便原材料成分的散發,比如熬製棒骨湯,可以先將棒骨敲斷,如果製作清湯的話,老母雞整雞煮湯,不必改刀,因為改刀會產生骨渣,骨膠原會使湯變濃白。
通過清洗,去掉食材中不可用的油脂、淋巴、氣管、嗉子等部分,並去掉食材表面的血汙。
焯水,一是為了去除原材料的異味,二是去掉原材料的血汙,冷水下鍋,可以將原材料內部的血汙給逼出來。
水的使用做鮮湯的時候要冷水下鍋煮,並且在煮湯過程中不宜二次加水。如果實在要加水,也不能加冷水,應當加開水。成湯之後,食材和水的比例一般1:1.5就很合適了,濃湯水量可以略少,清湯的水量可以略多一些。
水多的話,湯不夠鮮美,味道會比較寡淡;水少則會浪費食材,並且不利於食材鮮味的散發。
火候的把握煮湯的時候,當水沸騰之後,將浮沫撇乾淨,然後就要調節火力,火力不需要太大,太大的火容易把水煮幹,而食材中的鮮味還沒有完全散發出來。
加熱時間製作烹呼叫的鮮湯,時間很重要,這個要根據食材的多少、改刀的形狀、大小來考慮,一般情況下,要使食材中的鮮味散發出來,大約要3小時左右,這只是一個參考值,具體的情況還是要根據湯的程度來決定的。
“廚師的湯,唱戲的腔”,在物慾橫飛,各種複合味調味品充斥的現在,還有多少廚師能保留本心,靜靜地熬一鍋好湯呢?
食其本味一直是阿騫所追求的,奈何餐飲業的快速化、拜金化,廚師行業的不景氣以及後繼無人的局面也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左右的,嗚呼哀哉~!
PS:如果想要深鑽廚藝,除了刻苦練習之外,阿騫建議大家好好品讀一下袁枚的《隨園食單》,讀過此書之後,相信您對烹飪的理解會更上一個臺階,阿騫與廣大廚師朋友共勉~!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沒有正宗,只言傳統,廚無止境,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