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方式瞭解熱的為什麼? 佐藤秀美,2014
臺灣大境文化出版的這一套烹飪科學的書,目前知道的四本,似乎質量都奇高。其中《用科學方式瞭解糕點的為什麼》豆瓣評分高達9.5,另一本《用科學方式瞭解麵包的為什麼?》也是高達8.4,應該是因為烘焙和甜品愛好者基數比較大,所以這兩本被關注得比較多,但還有兩本基本屬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本條要推薦的,恰好是被忽略其中一本:《用科學方式瞭解熱的為什麼?》
舉幾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問題與答案,也當做順手筆記。
比如,動物肌肉是不是隨著溫度升高,越煮越軟呢?答案其實不是。簡單說來,因為肌肉所含的三種蛋白質的溫度特性不同,所以在溫度逐漸升高的過程中,肌肉會在不同的溫度區間裡呈現“變軟-變硬-再變軟”的變化過程。當然,具體是什麼樣的蛋白在什麼樣的溫度做什麼樣的變化,書裡是寫得很清楚了,應該會在未來寫單獨的筆記,就不在這裡重複了(134頁,Q80)。
再比如,向油鍋中投入食材去油炸,鍋中的油溫的變化,會不會受食材形狀影響呢?其實是會的,表面積越小的食材,對油溫的影響也就越小。同樣體量的食材,切成大薄片丟入炸鍋,就是會比滾刀塊令油溫下降得更快。當然,這條的原理其實不復雜,學過物理也能推測出個大概,但是作者還是嚴謹地把不同情形的溫度變化做成曲線圖,更加清晰明瞭(199頁,Q123)。
突然想起來,幾個月前我和朋友去烤羊肉串,由於一次烤了太多,吃得速度太慢,被涼下來的羊油膩得差點下不去嘴,後來復烤一下,才算緩過勁兒來。這本書裡,也恰好對這個現象做了闡釋。
各種畜類之中,羊脂的熔點最高(44-55攝氏度),也就是說,它是所有肉類油脂中,最容易凝固的一種。先不說烹飪控制的溫度的技巧與難度,讀完這本之後,起碼也能獲得一個簡單的點羊肉串技巧:根據自己的食量和速度,分多次,少點一些,享受食物的愉悅感也能持續得長一些。以及,越年輕的動物,脂肪熔點越高。烹飪羊羔肉(lamb),溫度的控制就比烹飪羊肉(mutton)更講究。
個人覺得這本是值得上書架的高分書。而同作者另一本無人問津的《飲食的科學135個為什麼?》 ,豆瓣資訊至今為零,我剛剛上傳了一個封面,並把它了加入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