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相信大家都會有做飯的習慣,畢竟自己在家做飯,要比外面餐廳吃到的健康乾淨的多,而且想吃什麼就可以煮什麼。不過,一頓可口的飯菜,除了需要一定的廚藝以外,像是做飯所要用到的食材,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買菜這一步,就有非常多的講究,不知道小夥伴平常都是怎麼買菜的呢?
如果你不會挑選食材,那也沒關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買菜有非常多的小技巧,比如大家經常聽到的“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俗話,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相信很多人都和小編一樣不太清楚,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和廚房小白。這不,小編也因為不理解這句話而被坑了,所以問了老一輩,才知道這其中的意思。
原來,早不買豬肉,是因為買豬肉的時機很重要。我們都知道,很多商販在一天內是很難把豬肉全部賣完,所以就只能放到第二天繼續銷售。雖然現在也會用冰箱來儲存,但是隔一天的豬肉在味道和口感上都會有很大差距,所以有一些商販就會和新鮮的豬肉混著賣。在過去,冰箱是沒有普及的,第二天早上買到的豬肉很容易是壞的,所以就有了早不買豬肉的說法。
而晚不買豆腐,也是相同的道理。在以前,豆腐是沒有任何新增劑的,所以它的保質期特別短,再加上豆腐本身就很容易變質,尤其是在夏天,沒有冰箱儲存的情況下,豆腐一般只能放一個早上,所以太晚買的豆腐,基本就會變酸。所以我們買豆腐時,一定要早一點,太晚就可能買到變質的豆腐。
雖然現在很多商販都有自己儲存食材的方法,但也不能排除一些這樣的現象的出現,而且年輕人買東西也比較隨便,因此商販很好的鑽了空子。所以大家買菜的時候也要留個心眼,不要再被坑了。不知道小夥伴看完覺得如何?你們還有沒有什麼買菜的小技巧呢?歡迎大家一起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