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鯽魚,舊時叫作鮒魚,汪曾祺《吃飯》中雲:“鯽魚群附而行,故稱鮒魚。舊傳敗櫛所化,或因其形似耳。”

中國食用鯽魚的歷史悠久,河姆渡的遺址就已經有鯽魚骨頭出土,《中華飲食文庫》裡記載的鯽魚菜有八十三道。我們日常來一尾,加上豆腐蕪茜做湯;簡單上鍋一清蒸或者紅燒,都是肉嫩味甜。

袁枚認為鯽魚的最佳吃法是蒸。在鯽魚中最特別的食法,應該就是日本的傳統食物了吧。

鮒壽司起源於8世紀,在春季將琵琶湖中的白鯽捕獲之後,去除魚鱗和內臟後,抹上鹽後儲存起來,這個期間會慢慢排出魚體血水。在夏季時候就將魚取出,一層魚一層米飯這樣層層鋪好,並放上重物壓實,以幫助其發酵。存放時間幾個月到一兩年不等。據說鮒壽司吸引人的就是那股因發酵造成的酸腐味。鮒壽司好不好吃,的確因人而異。

不過,鯽魚雖然肉質細膩嫩滑鮮美,鯽魚與聞名天下的鰣魚一樣,骨細而刺多,每年因為吃鯽魚卡刺的人可不是少數。於是吃鯽魚就變得讓人忐忑不安,讓人吃得小心翼翼。但這個毛病大約是所有好吃的魚所共有的缺點,也許正因為這樣,才更能品嚐出鯽魚肉的鮮美吧。

想要暢快地品嚐鯽魚的美味,又要避去尖刺,古人和今人都想出了不少針對鯽魚魚刺的烹飪方法。

多刺的鯽魚落到順德廚師手上,便創出鯽魚粥的美味。在順德廚師的精湛刀工下,魚肉被一刀刀“片薄”,食起來骨刺全無。不過這個方法就是要求鯽魚一定要新鮮,而且最好能現做現吃,隔餐食用鯽魚的鮮甜味就會全失,變得風味全無了,再加上這個做法也講究刀工,這對入廚新手也不友好。

要降低鯽魚細刺入口的不適感,還要味道得到最鮮美的儲存,在宋朝就已經有專門的酥骨魚做法。舊時在過年前後會燜上一大鍋酥骨鯽魚,隨吃隨取。現在看來,這個酥骨鯽魚更加適合現時提倡減少外出,不便採購食物的環境。

宋朝人的酥骨魚做法:

1.小鯽魚清洗乾淨,刮淨魚魚鱗和魚腹內黑膜

2.用鹽及香料塗抹魚身後控幹,

3.熱鍋下油,再用油煎得魚兩面的魚皮焦香

4.把煎好的鯽魚逐條碼在砂鍋裡,加入清水,以浸沒魚身為度,加蓋後以小火燜半日。

宋朝人的這個酥骨魚重工重料,是因為要加入的調味料一共有十二種:時蘿、花椒、孜然、橘皮、豆豉、蔥、褚實子末、鹽、油、酒、醋、醬。

濃郁的香料味經過長時間熬煮,已經完全滲入魚肉,入口的汁液飽滿,部分骨刺已變得酥軟,可以嚼碎吃下,酥骨魚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

現代版的酥骨魚單以糖和醋燜熟,不過,還是蔡瀾大力推薦的蔥燒鯽魚做法,做出的味道最為吸引。

蔥燒鯽魚:

1.帶魚籽的鯽魚,洗淨控幹水備用。

2.鍋中放大量油,爆大瓣蒜頭和蔥。

3. 放入魚略炸,再改小火煎爆至骨頭髮酥。

4.加入適量花雕酒 、醬油、糖紅燒10到15分鐘即可。

蔡瀾認為蔥燒鯽魚用帶籽的鯽魚做最為味美,蔥,要用小蔥,數量要多。做好後放入冰箱冷藏,隨吃隨取。

過年前就這樣燜上一大鍋酥骨鯽魚,就算宅在家裡,也天天都有鮮甜的鯽魚吃了。

3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牛奶咖啡☕️和咖啡牛奶